颈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特征与人群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为特征,主要累及大动脉(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和中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可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和中膜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卒中和四肢坏疽等。其中,累及颈动脉的AS,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

颈动脉粥样硬化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在中国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斑块的流行水平很高,一项队列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研究在2004年6月-2008年7月期间共纳入中国五座城市,五个农村中23973例研究对象,其中女性14833例(61.9%),平均年龄50.6±10.0岁。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动脉和腔隙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2020年,全球30~79岁成年人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患病率约为27.6%(95% CI 16.9~41.3),相当于10亿6670万人患病,与2000年相比增长57.46%;全球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约为21.1%(13.2~31.5),相当于8亿1576万人患病,与2000年相比增长58.97%;全球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约为1.5%(1.1~2.1),相当于5779万人患病,与2000年相比增长59.13%。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患病率比女性高。现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常见危险因素。2015年,西太平洋地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最高,非洲地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病率最低,地中海东部地区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最低,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患病率比女性高。

因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和管理,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

CA的疾病负担巨大,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可以进行诊治,经过多学科合作,深入开展流行病学、影像学和基础研究,也可为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来源:天坛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刘改芬教授报告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