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错误的减肥方法,让你一辈子瘦不了

减肥本身是一件违背人性的事情,几乎所有舒适懒散的习惯:吃饭后躺尸、不运动、胃口好、爱吃炸鸡啤酒快乐水等等,都会诱发肥胖。

因此,减肥就是和这些习惯做斗争,反方向而为之:管住嘴迈开腿,好好睡觉少点累。在慢慢改掉这些习惯过程中,人会比较痛苦且脆弱,稍微不注意,一夜回到解放前。

减肥,本质上就是要求你摄入的热量小于消耗的热量,从而代谢掉身上的脂肪。可是方法千万种,科学可行的并不多。那些打着健康减肥的幌子、大赚特赚的减肥产品,都是满满的套路。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些坑人的减肥套路。

————

套路一:排毒就能减肥

”排毒“是一个十分绝妙的概念,曾经骗到过不少人。

下面这一段说辞,你可能有见过:

由于现代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饮食不健康等,新陈代谢变慢,毒素不能顺利的排出体外,被迫堆积在肠道中,造成腹部肿大,最后多余的脂肪没有被代谢出去,而是被分布到身体各个角落囤积起来,形成肥胖。

这段话把肥胖或者脂肪代谢异常,强行和不存在的“排毒”概念结合在一起,肥胖是人体内源性的脂肪代谢失衡,与外界的毒素并没有关系。

我们平时讲减肥减脂,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让体内的脂肪(甘油三酯)在体内发生分解。脂肪的代谢终产物就两种,水和二氧化碳。整个过程并没有毒素什么事。

2004年9月28日,一种被称为“火龙”的美容新方式在浙江展览馆出现,这种美容方式用药物棉条在背部经过酒精点燃加热后,促进毛孔吸收,达到排毒减肥等目的

这个宣传文案最大的噱头还是在于引入了“毒素”这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可现代科学中没有所谓“排毒”概念。

人并不需要排毒,人体代谢废物确实含有一些有毒物质,但通常这些物质都会从尿液、汗液和呼吸系统排出,这是人体自己的代谢机制,精妙无比,那些“排毒产品”其实根本没法真正“排毒”。

典型代表:排毒减肥茶

“排毒减肥,一身轻松。”这是排毒减肥产品常见的宣传套路,这种产品的宣传套路属于利用科学原理,夸大产品功效。但是哪怕吹得再神奇,减肥茶始终就只是食物。

减肥茶的宣传手段主要是提到各种成分能够促进脂肪代谢,甚至宣称能“溶解脂肪”。常见的成分有儿茶素、维生素B1、维生素C……

以儿茶素为例,一项针对绿茶对减肥影响的荟萃分析中发现,儿茶素对于降低体重的作用非常有限。所以依靠喝茶减肥对于喝可乐吃薯片的我们可谓杯水车薪,对于这类宣传一笑而过就好。

2010年5月12日,南京一家药店里销售的减肥茶和保健品吸引消费者

所谓溶解脂肪,这种就属于异想天开了。脂肪在体内是储存在脂肪细胞当中的,在人体环境中,有细胞结构作为屏障,外源性的化合物也不会直接溶解脂肪。

这种矛盾百出的宣传标语,不过就是利用大众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盲区罢了。

————

套路二:燃烧脂肪就能减肥

减肥是个燃烧脂肪的过程,当人体摄入能量不足,机体会自发动用脂肪供给能量,以免饿死,因此燃烧脂肪的关键就是要吃的少,动的多。

据研究,静坐且空腹(也就是饿着肚子)的成年人,所需的能量大约25%来自游离脂肪酸,15%来自葡萄糖代谢,60%由内源性脂肪(比如堆积在肚子手臂大腿上的脂肪)提供。

那么,这些号称可以加速身体脂肪燃烧的瘦身霜、甩脂机,是怎么回事呢?

典型代表:瘦身霜

瘦身霜产品宣称的减肥原理,主要是因为其成分中含有咖啡因、辣椒素等成分,可以促进代谢,加速脂肪燃烧。

实际上瘦身霜属于减肥中的鸡肋产品,大多宣称瘦身霜有效的试验是配合饮食或者运动,达到减肥目的,瘦身霜有效,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甚至瘦身霜还有过敏的风险,有试验表明,含有3.5%咖啡因和黄嘌呤成分的瘦身霜,6周后受试者出现了轻微瘙痒和红肿的不良反应。

典型代表:甩脂机、碎脂机

还有一类是甩脂机、碎脂机。宣称通过高频振动将脂肪甩成小颗粒,然后排出体外,或者说是通过振动,相当于被动运动,加速脂肪燃烧。

2009年2月26日,意大利SD细胞整形,粒子破壁医学科技减肥展台。号称通过细胞技术将脂肪甩出体外

首先,是脂肪被“甩”成小颗粒。这就是无稽之谈了,试想,如果脂肪细胞可以被甩小,那其他细胞也一样可以被甩小,那身体不就乱了套了么。

其次,甩脂机主要是被动运动。在医学上,持续性被动运动主要是用于手术或者创伤后的康复和训练。甩脂机被商家作为减肥的运动器械,幅度较小,心率变化也小,消耗热量更少,实在无法达到减肥的目的。

假装燃烧脂肪不是本事,真的燃烧不过是你口袋里的钱罢了。

————

套路三:勒小了就是减肥了

各种各样的瘦脸仪器、瘦脸棒、瘦脸罩层出不穷,而且有事没事在脸上肚子上滚几下,实在是瘦脸瘦肚子的最佳选择,不费任何力气,就多花点冤枉钱。

一般这种广告套路会有两种,利用明星效应以及放上前后对比图。

典型代表:瘦脸仪

这类产品所宣称的原理是用过微电流去除脸部水肿。

强调一点,水肿不是胖,水肿是一种临床症状,就是血管外的组织间隙有过多的体液积聚。

脸部水肿一般是因为某些疾病或者食物含盐量过多等原因导致的,需要从源头解决问题,水肿才能消失。

至于微电流能否解决水肿问题,这只是来自商家的自我想象,并没有专业的文献背书。

有些来自国外的瘦脸仪还会宣称通过了FDA认证,其实只要稍稍一查资料就知道,这类产品多属于家用电器等级,只是获得了FDA合法销售的许可,并不是承认其功效,而且人家产品在美国宣传的功效中,从来没有说过瘦脸的功效,只不过到了中国之后,和我们玩了一把文字游戏罢了。

还是那句话,还是那句话,消耗能量>摄入能量的时候,脂肪才会越变越少,你才能减肥。

典型代表:瘦脸罩、瘦脸棒

这类产品不贵,一般商家会上使用者的前后对比图,不过这些照片多数是液化了几倍的照片,这种产品的可信度,大概就和美颜照片差不多吧。

当你了解了脸部脂肪和肌肉的分布特点,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些都没有办法瘦脸。

面部的脂肪和肌肉,处于脉管系统和韧带的包围下,为的就是保护面部和维持稳定,不可能通过按摩、挤压发生变形或者移位,脸又不是橡皮泥,哪能捏捏就小的。

而且,凭什么按摩脸就能变小,按摩胸反而能变大(也是谣言)呢。

————

套路四:出汗了就是减肥了

出汗不等于燃烧脂肪。在环境温度过高的基础上,人体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人体体温,防止中暑。

在燃烧脂肪过程中,确实伴随着出汗。主要是因为运动燃烧脂肪过程中,会产生热能,通过出汗排汗的方式去转化这些能量。

燃烧脂肪是起因,出汗是其中的一个结果。而并不是出汗导致了脂肪的燃烧。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冬天运动尤其是户外,很不容易出汗,但是只要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身体就会燃烧脂肪。

典型代表:暴汗服、包保鲜膜

所以裹上暴汗服除了加速体液的流失(一定注意补水),没有更多的作用了。体重嗖的一下掉了五六七八斤,那肯定大部分少的都是水,补充水分后体重很快就回来了。

暴汗服或者保鲜膜会导致大量出汗容易处于失水状态,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脱水。

————

套路五:食物有减肥奇效

很多人对减肥药品还是心存敬畏的,但是食品或者保健品就不一样了。眼花缭乱的减肥食品为深受减肥困扰的伙伴带来福音,商家宣传这些食品中某些成分具有减肥功效,使减肥大军不余遗力地去尝试。

典型代表:酵素

五花八门的酵素产品宣称可以补充酶,实现促消化、提高免疫、降血压降血脂、甚至预防癌症等功效。

实际上,酵素最初来自日本,是为了补充当地人们日常蔬果不足。酵素准确来说是发酵饮料(泡菜也是发酵产物)。

2019年,日本消费厅开出了一份 1 亿日元(约 618 万元人民币)的罚单。被罚的原因是该公司宣称“喝青汁可以减肥”,该公司没能拿出证明减肥功效的资料证据,只解释说“想表达的意思是,喝青汁代替吃饭的话,能减少卡路里的摄取量”

酵素是发酵产品,里面确实含有酶,但是这些具体是什么种类,能发挥什么作用就不得而知了,想指望吃了能减肥、防癌,真的是为难酵素本素了。

其次,作为蛋白质,蔬果中含有的酶在肠道中就差不多被分解成游离氨基酸和多肽,直接被吸收了。

虽然此前很多科普文章已经打击过酵素产品,不过人家“成长”的速度很快,你说酵素产品无法保证活性,我就说我的产品采用了包埋技术,保证顺利通过胃。

但即便是能够达到这种效果,也无法实现减肥的效果。益生菌发酵产物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的健康。但是对于减轻体重还缺乏有效的证据。

实际上,有些酵素热量并不低(水果为原料,热量没法低),喝多还有可能增肥。

典型代表:牛油果

牛油果经常被放在健康沙拉里,那么就意味着牛油果可以减肥吗?

2017年11月5日,山东威海,牛油果千禧果拼

一个牛油果(可食部分)热量在250大卡左右,相当于一碗半米饭,可见热量不低。另外牛油果脂肪含量高达15%,不饱和脂肪在总脂肪中占比高达71%,有助于支持心血管健康,但是,关于体重管理研究目前比较有争议。

牛油果本身不是一个坏东西,放在健身沙拉里,营养、口感都非常好。但是单单依靠吃牛油果,不采取总摄入热量,实在无法减肥。

典型代表:椰油

椰油减肥比牛油果还不靠谱。牛油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还是比较健康的。椰油90%以上是饱和脂肪,美国心脏协会 2017 年曾警告,椰子油可能导致体内胆固醇积聚,增加心脏病、中风的风险,不建议食用。

刨除饱和脂肪不谈,油是自然界热量最高的食物(100克约900大卡),如何能实现控制热量,达到减肥的目的呢?

减肥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别信。

说到这里,再说句扎心的:减肥不存在捷径,只有管住嘴迈开腿,合理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减肥需要付出的是战胜惰性和食欲的强大意志力,而不是钱包里的钱。

[1] 《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 Hursel, R., Viechtbauer, W., & Westerterp-Plantenga, M. S. (2009). The effects of green tea on weight loss and weight maintenance: a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33(9), 956.

[3]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 Byun, S. Y., Kwon, S. H., Heo, S. H., Shim, J. S., Du, M. H., & Na, J. I. (2015). Efficacy of slimming cream containing 3.5% water-soluble caffeine and xanthe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llulite: clinical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 Annals of dermatology, 27(3), 243-249.

[5] Accessdata.fda.gov.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cdrh_docs/pdf7/k072260.pdf

[6]朱伟东, 王晋煌, & 柳大烈. (2019). 面部脂肪室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美容医学, (1), 59.

[7]贝纳多特著;安江红等译.高级运动营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8] Sõukand, R., Pieroni, A., Biró, M., Dénes, A., Dogan, Y., Hajdari, A., ... & Quave, C. L. (2015). An ethnobotanical perspective on traditional fermented plant foods and beverages in Eastern Europe.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70, 284-296.

[9] Tsai, Y. T., Cheng, P. C., & Pan, T. M. (2014). Anti-obesity effects of gut microbiota are associated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98(1), 1-10.

[10] Dreher, M. L., & Davenport, A. J. (2013). Hass avocado composition and 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53(7), 738-750.

[11] Sacks, F. M., Lichtenstein, A. H., Wu, J. H., Appel, L. J., Creager, M. A., Kris-Etherton, P. M., ... & Stone, N. J. (2017). Dietary fat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residential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36(3), e1-e2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