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碣石山
图文均为原创 (夏季照片为第二次去拍摄)
早春碣石山
今年的春天来得有点晚,都快四月份了,最低气温还在0度左右徘徊,耐不住性子换了薄一些的衣服,只穿了两天就冻得又换回了冬装。树枝依旧光秃秃地在风中飘摇,迎春花的花蕾也只冒出淡淡的褐黄,只有那报春的小草儿,在树下墙角不被人注意地悄悄泛绿。
尽管没多少春的气息,但经历了严冬的心灵还是渴望早早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于是在一个周休,信马由缰去了昌黎县城方向。在车上临时决定寻访碣石山,毕竟作为秦皇岛人,还没有正儿八经去过碣石山有点说不过去。知道碣石山,源于毛伟人的《浪淘沙·北戴河》和曹孟德的《碣石篇》,正是其中“东临碣石有遗篇”以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名句大大提升了碣石山的知名度。跟着手机导航,准确来到位于昌黎县城北约4公里的碣石山风景区,因为是周末,游人还真不少,停车场停满了各色私家车辆,我们在较远处才找到了一个停车位。首先映入眼帘的气势宏伟的一处寺院,还没到正门口,就从大门左侧石碑上的“水岩圣境”得知是水岩寺。对于水岩寺,早在网友的游记中有过耳闻,还以为是在很远的地方,却不知是跟碣石山风景区在一起的。因为此行目的是走进大自然,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对久闻其名的水岩寺过多关注,而是选了一条僻静小道,三拐两转想爬山。正值春季防火,所有进山的路口都设有检查站,不仅车辆,行人也一概不许进山,我们想登山的愿望落空了,只得在一处山里人家旁边爬了一段土坡。农家建在半山坡上,山上的果树虽然还没有开花发芽,但院里院外几株山杏已绽出粉白的花朵,与盘曲虬枝的深翠油松相映着,平添了几分勃勃生机。
登山不成,转而在水岩寺的西侧门进入寺内,随着游人路线由低渐高,直至寺院的最高点。水岩寺背依巍巍碣石山,面朝如镜碣阳湖,东峙锦绣香山,西携似冠纱帽山,可谓山环水抱,其名称的由来也正因了这种依山傍水。水岩寺乃碣石山中的千年古刹,因建在碣石山宝峰台上,又名宝峰寺。
据史料记载,该寺始建于唐朝,后经多次修葺和复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受到严重毁损,地面建筑最终不得不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水岩寺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复建。水岩寺在秦皇岛这一带还是挺有名气的,从寺内各处香案前缭绕的烟火也可以看出香火很旺。站在高处极目,整个水岩寺尽收眼底。这是一座由南向北依次递高、金碧辉煌错落有致的恢弘建筑群,和所有寺庙一样,山门、钟鼓楼、圆通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一应俱全,最上面靠右侧的山体里,还有一处近50平米的观音洞。观音洞全系花岗岩砌成,其中供奉的石观音像据说刻制于300多年前,代表着当时的雕刻风格和民间艺术。
认真看过关于碣石山的介绍,才知碣石山跨越昌黎、卢龙、抚宁三县(区),由连绵起伏的大小上百座峰峦组成,我们曾经登过的五峰山也是其中之一。碣石山古峭奇异,景色壮丽,名胜古迹很多,最有名的的要数碣石观海、天柱凌云、水岩春晓、石洞秋风、西峰排青、东峰耸翠、龙蟠灵壑、凤翥祥峦、霞晖卒堵、仙影沧浪十景,其中以“碣石观海”最为奇绝壮观。
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俗称娘娘顶),顶尖呈圆柱形,极像直插云霄的天桥柱石,“碣石”由此而得,据说晴好的天气登上海拔695米的仙台顶,可以俯瞰渤海湾宽阔的海面,饱览大海万千风光。古时相传“仙人居碣石山”,正因为此,两千多年来,秦皇、汉武、唐宗、魏武等多位帝王都曾登山观海,刻石记功,以求长生不老、江山万代,现山上还保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遗迹。
碣石山以仙台顶为界,有东、西五峰山,我们曾去过西五峰山,山腰平台有“韩文公祠”,是为纪念唐朝文学家韩愈所建。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也喜欢这里,曾七次避难于此,并著书立说,现于韩公祠南面界石岭上立有5米高的李大钊全身汉白玉雕像,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昌黎碣石山虽不在五岳之列,但素有“神岳”之美誉;早春碣石山虽不是最美季节,但青山秀水,通古之幽,也别有一番韵味。美景就在身边,何必舍近求远,喜欢大自然真醇本色的朋友不妨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