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潮来临,科学家该不该跟着起哄?
1958年大跃进
《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发表钱学森的文章《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内容是记者根据钱学森在一次小型座谈会上的谈话,加以整理后被转载的。“万斤亩产”成了为中国太空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身上的一桩公案。尽管后来他的学生作证钱学森早在1956年春已经在思考、计算这一问题了。那时候,还压根儿没有什么亩产万斤的农业“高产卫星”。钱学森纯粹是从科学的角度展望农业发展前景,与“高产卫星”无关。但钱学森还是被很多后来的媒体指责违背科学与常识,跟着形势起哄,认为他为农业产量给出了糟糕的科学建议,可能鼓励了1958-1961年间推行大跃进经济政策。
假设我们说一天太阳光照在地面上,只照八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小时太阳光照上去,如果我们只计算1%的能用来转变为植物有效利用的能,这个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淀粉,那么就可以在一亩面积上年产约八千市斤的淀粉。当然这里面有许多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但我们可以向着这个方向去考虑。
PS:某一领域早期的科学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是有鸿沟的,因此科学家对于社会热点的发言应持谨慎态度。
2015年马云刷脸
一向擅长演讲的马云先生为推销他们的人脸识别技术可应用于支付在某个场合刷了一下自己那张知名的脸之后,人脸识别技术的江湖一下就热闹起来了。搞技术的在不断刷新的识别率数据,搞投资的在快速圈人,合作的合作,自立门户的自立门户,伸手的插足的都奔着江湖上传说的若干亿的市场大蛋糕来了。其实早在2004年,当年全世界最有名的比尔盖茨先生就用CC讲坛这期寻找的这位低调地处于潜水状态科学家带领的团队的人脸识别技术刷过自己的脸。可是查遍所有资料,如今热闹的人脸识别技术的PK江湖上却没有这位江湖前辈的身影?
其实这都不是小编今天想要说的,小编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各种刷存在感的人未必有顶尖的技术!
那么CC请的这位大咖他是谁呢
?
李子青教授研究任职经历
2000年辞去新加坡南洋大学终身教职,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4年作为“百人计划”入选者来到中科院自动化所,现为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和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智能视觉物联网研发中心主任。
由于在人脸识别、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贡献,他当选为IEEE Fellow。他领头的人脸识别技术早就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安保,以及很多公安出入境检查和罪犯追捕。
这位这几年低调的科学家最近只是在2015年10月一篇报道赵薇的丈夫被人冒充刷脸把他家的房子给卖了被法院告了才知情的采访文字里,以某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早期从事这一研究领域的专家的语气,对人脸识别泼了一点冷水。
最早带头搅热这个市场的人,后来为什么反而在江湖上特别低调了?面对社会热潮,面对资本的热情,科学家该不该起哄?
两个月一期的CC讲坛每次邀请上台演讲科技主题的科学家通常是两位,说服像鸟类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护自己的声誉的科学家上CC讲坛是挺难的事。要在短短十八分钟里演讲一段专业科技的事,既不能偏离科学家的本行,又要照顾普通受众能大概听懂。这种演讲跟科学家去做行业学术报告不同,科学家们大多都会比较谨慎!
最近,人工智能热,人脸识别火热。刷脸时代来临,这风口你是跟还是不跟?风中冷暖行家先知。低调的人脸识别技术领域专家李子青研究员终于接受CC讲坛邀约,将在下期登上CC讲坛讲述人脸识别风潮中的热和冷。请朋友们关注CC讲坛公众号,静等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