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 [123]  -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1]  [123]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2]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概述图来源:中华英烈祠 [3]  )人物关系纠错

儿子 王雱

父亲 王益

弟弟 王安礼

祖父 王用之

学生 王无咎

对手 徐禧本    名王安石别    名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字介甫号半山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临江军 [123]出生日期1021年12月18日逝世日期1086年5月21日主要作品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主要成就推行变法,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收复五州爵    位舒国公→荆国公→舒王(后追夺)官    职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司空等→太傅(赠)谥    号文地    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籍    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 [123]目录1 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陈说政事▪ 恳辞入朝▪ 越次入对▪ 熙宁变法▪ 新旧党争▪ 罢相始末▪ 病逝江宁为政举措▪ 政治▪ 军事主要影响▪ 散文▪ 诗歌▪ 主要作品出版图书历史评价轶事典故▪ 拗相公▪ 三不足▪ 清廉朴素▪ 研究佛学▪ 不迩声色▪ 千锤百炼▪ 囚首丧面人际关系人物争议10 后世纪念▪ 故里▪ 墓葬▪ 纪念馆11 史料索引人物生平编辑 语音少年英才

王安石题跋像 [4]宋真宗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021年12月18日)辰时,王安石出生于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省抚州市),而据清人蔡上翔转引《清江县古迹志》所言,因王安石之父王益时任临江军判官,故“其子(王)安石生于此,后人因名其堂曰维崧”。 [123]  [5-6] [125]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 [7-9]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京,以文结识好友曾巩,曾巩向欧阳修推荐其文,大获赞赏。 [10-11]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登杨寘进士第四名,授淮南节度判官。 [12]  任满后,王安石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为鄞县知县。王安石在任四年,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 [13]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宰相文彦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仁宗举荐他,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 [14-15]  欧阳修举荐为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辞。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与周敦颐相知,声誉日隆。 [16]王安石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 [17]陈说政事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调为度支判官,王安石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 [18]  在此次上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 [19]  认为症结的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改革制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想,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 [20-21]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并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实为例,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但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22]恳辞入朝此后,朝廷多次委任王安石以馆阁之职,均固辞不就。士大夫们以为王安石无意功名,不求仕途,遗憾无缘结识;朝廷屡次想委以重任,都担心王安石不愿出仕。 [23]  朝廷任命王安石与人同修《起居注》,王安石辞谢多次才接受。 [24]  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知制诰,审查京城刑狱案件,朝中士大夫都引为盛事。 [25]王安石在京任职期间,朝廷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王安石认为立法不该如此,据理力争,得罪了王公大臣。嘉祐八年(1063年),王安石因母亲病逝,遂辞官回江宁守丧。 [26]宋英宗在位时期(1063年—1066年),屡次征召王安石赴京任职,他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拒绝入朝。 [27]越次入对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因久慕王安石之名 [28-29]  ,起用他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从此,王安石深得神宗器重。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神宗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召见王安石。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神宗认同王安石的相关主张,要求其尽心辅佐,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30]王安石随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31]熙宁变法

王安石半身画像参见:熙宁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跻身执政之列。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32-33]  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委任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 [34]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35]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颁布改革科举制度法令,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同年秋,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新旧党争参见:新旧党争变法伊始,王安石对神宗提出奸佞之论,建议神宗要辨别小人并加以惩处。 [36]  新法颁布后,王安石擢拔吕惠卿、章惇蔡确等多人,参与变法的实施。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

王安石 [37]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十大过失,神宗贬为地方官,王安石举荐吕公著代替其职。韩琦上疏规劝神宗停止青苗法,在反对派的巨大压力下,神宗打算同意,执政曾公亮、陈升之等乘机附和,王安石虽多方辩驳,神宗仍然认为应听取各方面的建议。随后,王安石称病在家,继而请求辞官归隐。韩绛等规劝,神宗挽留王安石,王安石遂陈数朝廷内外诸官互相依附勾结的情况,进言神宗要不畏流俗,心怀天下。 [38]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都因为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相继离开朝廷。王安石很快提升秀州推官李定任御史。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弹劾李定违背孝道,皆被罢出朝廷。其后,吕惠卿因父亲去世离开朝廷,王安石便对曾布委以重任,对他非常信任。 [39]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与王介甫书》),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随后神宗欲起用司马光任枢密副使,司马光趁机复议废止新法,神宗没答应,司马光遂辞职离京。 [40-41]熙宁四年(1071年),开封百姓为逃避保甲,出现自断手腕现象,知府韩维报告朝廷。王安石认为施行新政,士大夫尚且争议纷纷,百姓更容易受到蛊惑。神宗则认为应听取百姓之言。 [42]罢相始末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群臣诉说免行钱之害,神宗满面愁容,欲罢除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认为天灾即使尧舜时代也无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监安上门郑侠反对变法,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神宗,并上疏论新法过失,力谏罢相王安石。 [43]同年四月,曹太皇太后(慈圣皇后)、高太后(宣仁皇后高滔滔)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神宗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九转而径授吏部尚书之衔。 [44]王安石罢相后,奏请神宗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召韩绛代替自己,二人坚持王安石制定的成法。吕惠卿掌握大权后,担心王安石回朝,借办理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兴起李士宁案件来倾覆王安石。韩绛觉察到吕惠卿的用意,秘密奏请召回王安石。 [45]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同年,王安石《三经义》写成,加封为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吕惠卿外调知陈州。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新法很难继续推行下去。 [46]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多次托病请求离职。同年,长子王雱病故,王安石极度悲痛。十月,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外调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次年(1077年),改任集禧观使,封舒国公。 [47]元丰二年(1079年),再次被任命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改封荆国公。 [48]病逝江宁

很可能是描绘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画像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改元元祐,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哲宗即位后,加拜王安石为司空。 [49]  高太后在神宗时就强烈反对变法,等到自己听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元祐元年四月初六(1086年5月21日) [123]  ,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葬于江宁半山园。 [50]  [125]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支持新政的章惇执政,王安石得以配享神宗庙庭,谥号“文”。 [51]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后至靖康元年(1126年),又被追夺王爵,毁去配享的画像,降王安石从祀于庙廷。 [52]为政举措编辑 语音政治主词条: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53]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54-55]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56]  [57]军事主词条:熙河开边

王安石头像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是王安石变法的总方针,富国强兵是变法的总目的。通过“强兵之法”的推行,积弱局面得以缓解,北宋国力有所增强。保甲法的推行,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裁兵法提高了 军队士兵素质;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同时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军器监法增加了武器的生产量,质量也有所改善。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也是两宋时期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作战时,北宋朝廷开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获全胜的唯一战例。同时培养出了王韶、章楶等杰出将领,并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对宋与西夏的战争格局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6]  [57]  [58-60]主要影响编辑 语音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不失大家风范。散文

王安石立像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61-62]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63]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 [64-65]诗歌主词条:王荆公体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66-69]  张舜民评:“王介甫(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欲有寻绎,不可得矣。” [70]  南宋敖陶孙称其诗“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险绝为功”。 [70]

王安石手迹《楞严经》(局部)词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71]  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72-73]主要作品编辑 语音王安石的存世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类型内容散文《伤仲永》《上仁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材论》《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慈溪县学记》《扬州新园亭记》《上人书》《祭欧阳文忠公文》诗歌《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 《》 《泊船瓜洲》 《与薛肇明弈棋赌》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春夜》 《北山》 《葛溪驿》 《示长安君》 《郊行》《登飞来峰》《千秋岁引》《梅花》《元日》《商鞅》《苏秦》《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梦中作》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清平乐·留春不住》《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千秋岁引·秋景》《菩萨蛮·集句》《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出版图书编辑 语音

正版图书 官术经 (北宋)王安石 原著,马树全 注释 华文出版社 9787507525069¥221.00服务由京东提供 官术经王安石原马树【正版图书,品质无忧】¥234.32¥702.96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官术经 (北宋)王安石 原著,马树全 注释¥246.45服务由京东提供 正版 官术经[北宋]王安石 原 著马树全 注释华文出版社¥251.00服务由京东提供官术经作者名称 王安石作品时间 2009年7月1日该书是对中国官场文化关于“术”之思想精华的集成,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临川文集作者名称 王安石作品时间 2005年05月《临川文集》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的作品,其一生著述很多,此编即是其全部著述,其中包括了王安石对五行的看法以及一些人物传记。、

唐宋八大家书系:新选新注.王安石卷¥2.00¥13.00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唐宋八大家书系:新选新注.王安石卷¥2.48¥13.00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新选新注唐宋八大家书系 王安石卷¥4.00¥13.00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唐宋八大家书系:新选新注.王安石卷 /[宋]王安石¥5.98¥13.00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王安石卷作者名称 王安石作品时间 1997年05月《王安石卷》是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安石。

王安石诗文选注¥35.80服务由京东提供 保证正版 王安石诗文选注 王安石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16872¥112.00服务由京东提供 王安石诗文选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9787532516872¥120.00¥121.00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王安石诗文选注【正版图书,畅读品质】¥128.70服务由京东提供 王安石诗文选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王安石上海古籍出版社9787532516872【特价活动】【正版直发】¥130.00¥172.17服务由当当网提供王安石诗文选注作者名称 王安石《王安石诗文选注》是1994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安石。本书对王安石的《秃山》、《促织》、《八塞》等72首诗作...查看更多书籍历史评价编辑 语音

王安石各类塑像(3张)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74]曾公亮: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 [75]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 [76]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 [77]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78]苏轼在代表宋哲宗给王安石的制词(《王安石赠太傅》)中评价:朕式观古初,灼见天命。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具官王安石,少学孔孟,晚师瞿聃。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浮云何有,脱屣如遗。屡争席于渔樵,不乱群于麋鹿。进退之美,雍容可观。朕方临御之初,哀疚罔极。乃眷三朝之老,邈在大江之南。究观规摹,想见风采。岂谓告终之问,在予谅暗之中。胡不百年,为之一涕。於戏!死生用舍之际,孰能违天?赠赙哀荣之文,岂不在我!宠以师臣之位,蔚为儒者之光。庶几有知,服我休命。 [124]黄庭坚: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79]杨时: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 [80]朱熹: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皇之盛。而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奸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81]陆九渊:公畴昔之学问,熙甯之事业,举不遁乎使还之书。而排公者,或谓容悦,或谓迎合,或谓变其所守,或谓乖其所学,是尚得为知公者乎?英迈特往,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介然无毫毛得以入于其心,洁白之操,寒于冰霜,公之质也。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道术必为孔孟,勋绩必为伊周,公之志也。不期人之知,而声光烨奕,一时钜公名贤,为之左次,公之得此,岂偶然哉。 [82]朱光庭:昔王安石当国,惟以破坏祖宗法度为事,每于言路,多置私人,持宠养交,寖成大弊。 [83]严有禧:惟王莽、王安石、贾似道三人力任为必可行,而皆以扰民致乱。 [84]崔鶠:除异己之人,著《三经》之说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于大乱。 [85]罗大经: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86]袁桷:儒以稽古,酌时斯正。用非所宜,秪益其病。在汉懿侯,治守清净。惟尔荆公,行修于躬。耽精古籍,慨想遐风。怀宝陆沈,患莫已逢。激而翘之,以达天聪。高配五帝,羞视七制。廷议藉藉,断以辩毅。复古之志,与帝俱锐。发政累名,公是丧朋。晚归钟陵,惘兮慎兢。蹇驴空山,悟彼爱憎。矫矫贞姿,涅而不缁。吾将畴,依为学是师。 [87]  (《刘敏叔画八君子图赞》)颜元:①荆公廉洁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及既出也,慨然欲尧舜三代其君。 [88]  ②且公之施,亦彰彰有效矣。用薛向、张商英等治国用,用王韶、熊本等治兵,西灭吐蕃,南平洞蛮,夺夏人五十二砦,高丽来朝,宋几振矣。 [88]蔡上翔: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 [89]梁启超:①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②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90]中国近代演义小说作家蔡东藩宋史演义》:①上有急功近名之主,斯下有矫情立异之臣。如神宗之于王安石是已。神宗第欲为唐太宗,而安石进之以尧、舜,神宗目安石为诸葛、魏徵,而安石竟以皋、夔、稷、契自况。试思急功近名之主,其有不为所惑乎?当时除吴奎、张方平、苏洵外,如李师中者,尝谓其必乱天下。 [91]  ②新法非必不可行,安石非必不能行新法,误在未审国情,独执己见,但知理财之末迹,而未知理财之本原耳。当安石知鄞时,略行新法,邑人称便,即哓哓然曰:“我宰天下有余。”不知四海非一邑之小,执政非长吏之任也。天下方交相诟病,而安石愈觉自是,黜陟予夺,任所欲为。至若登州妇人一案,较诸斗鹑少年,尤关风化,同僚谓不宜减罪,而彼必欲减免之,盖无非一矫情立异之见耳。夫朝廷举措,关系天下安危,而顾可以矫情立异行之乎?我姑勿论安石之法,已先当诛安石之心。 [92]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旧史痛加诋毁,近来的史家,又有曲为辩护的,其实都未免有偏。王安石所行的政事,都是不错的。但行政有一要义,即所行之事,必须要达到目的,因此所引起的弊窦,必须减至极少。若弊窦在所不免,而目的仍不能达,就不免徒滋纷扰了。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他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 [93]苏联的缔造者列宁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中曾提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9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15年在《致萧子升信》中认为:王安石,欲行其意而托于古,注《周礼》,作《字说》,其文章亦傲睨汉唐,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95]近代中国政治人物蒋介石于1940年在《推进地方自治之基本要务》中说: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在秦汉以前则推周公,至于秦汉以后的政治家,所最佩服的就是王安石。他能够根据我们中国政治的原理,拟具切中时弊的计划,举办新政,改革社会,建设经济,来救济当时宋朝的贫弱,可是他的缺点,就是没有健全的干部,也没有注意训练,不知道怎样来实行,所以结果完全失败。 [96]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97]美籍华人历史学家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以后,皇帝事实上已与以宰相为首的执政派联成一党,不复具有超越的地位。 [98]轶事典故编辑 语音拗相公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写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事。王安石告老还乡时,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之抑郁、悔恨而逝。文中写道:“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99]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 [100]清廉朴素王安石为相时,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上饭后,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101]研究佛学元丰七年(1084年),王安石患病,神宗派御医诊视。病愈之后,他上奏神宗,请求将自己在上元县的园屋改为寺院,并请神宗赐名,神宗赐名报宁寺。之后,高僧克文前来拜访,二人讨论佛理,相谈甚欢。退隐金陵的十年间,王安石作有《维摩诘经注》《金刚经注》《楞严经解》《华严经解》,对佛学的领悟已达到颇为高深的境界。 [126]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 [102]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她丈夫喜欢吃鹿肉丝。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夫人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结果,人们才发现,王安石只吃离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摆着鹿肉丝,他竟完全不知道。 [103]千锤百炼王安石作诗《泊船瓜洲》,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然后又改为“满”字,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即“春风又绿江南岸”。 [104]囚首丧面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习众所周知。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105]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韩琦任扬州知府,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僚。王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因此当差的时候时多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辩解,只是说韩公不能知我,后来韩琦才发现王安石非常有才华。 [106]人际关系编辑 语音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祖父王用之曾任卫尉寺丞祖母谢氏色和容谨,行俭而勤。为妇顺,为母慈,相夫教子,颇见其效。叔祖王贯之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父亲王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107]姨母徐氏王益前妻。生母吴氏抚州金溪人,王益的续弦。平辈长兄王安仁徐氏之子,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二兄王安道字仁甫,徐氏之子,曾授衡州军司法参军。大弟王安国字平甫,曾任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教授。二弟王安世曾任太平州当涂县主簿。三弟王安上字纯甫。四弟王安礼字和甫,官至尚书左丞。大妹——嫁与江阴张奎二妹——嫁与江阴朱明之三妹——嫁与扬州沈季长子女长子王雱与其父王安石、叔父王安国并称“临川三王”。次子王旁——早夭之子——于群牧判官任上所生之子。 [108-109]长女吴氏嫁天章阁待制吴安持。 [110]次女蔡氏嫁镇东军节度使蔡卞。早夭之女——于鄞县所生。 [111]孙辈孙子王桐王旁之子。 [112]继孙王棣王雱的过继子,曾任太仆少卿。 [113]长曾孙王璹王桐之子,宣和四年(1122年),靠祖荫任宣义郎。 [114]次曾孙王珏王桐之子,王璹之弟。参与北伐、许身国事。(注:王安石家世资料参考来源: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人物争议编辑 语音关于王安石的故里,是江西省抚州市,但具体到区,目前有临川区东乡区两种说法。 [115]后世纪念编辑 语音故里主词条:王安石故里东乡王安石故里位于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距离县中心25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逾千年,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是明清以来修建的,是展示中国明清建筑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文物保护区,存世有100余栋古代建筑和十多处和王安石有关的遗迹,1985年,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点。2000年7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世宦祠、西引寺、龙安殿、荆公桥、荆公陂、荆公别墅、荆国世第门楼等遗址。 [116-117]墓葬主词条:王安石墓据史载,王安石病逝后,葬钟山南麓东三里,原宝公塔与草堂寺之间。王安石家人,除父亲王益和大哥王安仁葬牛首山外,其生母吴氏,弟王安国、王安礼,子王雱也葬于钟山南麓。墓前有华表、坟庵,两侧有树木拱抱。明初,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被朱元璋选为陵寝之地后,靠近陵寝的蒋山寺宝公塔、八功德水等古迹被迁走。王安石及其家族墓亦被迁走。一说是迁至麒麟门,另一说是迁回老家江西。 [118]纪念馆主词条:王安石纪念馆江西抚州王安石纪念馆

抚州王安石纪念馆(8张)抚州王安石纪念馆,于1986年11月建成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陈列厅6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意境和宋代建筑遗韵的仿宋府第园林式建筑群。馆内有门楼、隐壁、水榭、碑廊、亭台、荷池、曲桥,辟有问月轩、蹄躅园、辛夷园、荆公亭、怀文堂等园林景观。 [119]浙江鄞州王安石纪念馆鄞州王安石纪念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忠应庙内,以照片、绘画、实物等展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和治鄞政绩,以纪念他在鄞县时的每项改革。馆内陈列有“王安石在鄞史迹”,分“荆公年谱”“治鄞方略”“重修东湖”“兴学教化”“咏鄞风采”“丰碑永存”“湖区新貌”等7个部分。史料索引编辑 语音范冲等《神宗实录》 [120]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12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22]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2)

概述图册(2)

抚州王安石纪念馆(8)

王安石各类塑像(3)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查看全部人物分析 人物经历 人物关系

写乎 作家,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王安石变法为何搞得民怨沸腾?此后宋乱四起,北有宋江起义,南有方腊举事,西北边关又屡屡告急,朝政一派糜烂,内忧外患,宋厦难支。从1082年新法被废止,到1126年北宋灭亡,不足五十年,可见王安石苦心经营的新法,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018-03-06259

趣观历史 百家号金牌导师

1127年1月9日,金国攻陷宋朝首都开封,王安石却为此躺枪北宋国策与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是“因”,王安石变法是“果”。只要原因存在,这样的结局必会出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最后大宋王朝出问题了,改革者王安石自然要背锅,但像南宋士大夫那样将主要责任一股脑推给他,则是一种忽视根源的推卸。2018-01-0973

知历史工作室 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

可惜!基情满满的政治交易,也无法让大宋雄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念过语文课本后,我们都能轻易知道,这位。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也注定是北宋文官集团改革派梦想的彻底幻灭,而北宋又再次陷入了党争的末代历史死循环,实乃憾事。2017-11-14140

历史大学堂 星问答计划创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北宋灭亡前的最后一线生机,明明抓住了却为什么要半途而废?11世纪的大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公然脱离了大宋王朝的控制,并在之后的数十年间时常越境劫掠。2017-10-263461/2宋朝宰相北宋宋太祖▪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宋太宗▪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宋琪▪ 李昉▪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宋真宗▪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李沆▪ 向敏中▪ 毕士安▪ 寇准▪ 王旦▪ 王钦若▪ 丁谓▪ 李迪▪ 冯拯宋仁宗▪ 王钦若▪ 丁谓▪ 冯拯▪ 王曾▪ 李迪▪ 张知白▪ 张士逊▪ 吕夷简▪ 王随▪ 陈尧佐▪ 章得象▪ 晏殊▪ 杜衍▪ 贾昌朝▪ 陈执中▪ 文彦博▪ 宋庠▪ 庞籍▪ 梁适▪ 刘沆▪ 韩琦▪ 曾公亮▪ 富弼宋英宗▪ 韩琦▪ 曾公亮宋神宗▪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陈旭▪ 王安石▪ 韩绛▪ 吴充▪ 王圭▪ 蔡确宋哲宗▪ 司马光▪ 文彦博▪ 王圭▪ 蔡确▪ 韩缜▪ 吕公著▪ 吕大防▪ 范纯仁▪ 刘挚▪ 苏颂▪ 章惇▪ 苏辙宋徽宗▪ 章惇▪ 韩忠彦▪ 曾布▪ 蔡京▪ 赵挺之▪ 何执中▪ 张商英▪ 刘正夫▪ 余深▪ 王黼▪ 李邦彦▪ 白时中宋钦宗▪ 李邦彦▪ 白时中▪ 张邦昌▪ 吴敏▪ 徐处仁▪ 唐恪▪ 许将▪ 欧阳珣南宋宋高宗▪ 李纲▪ 黄潜善▪ 汪伯彦▪ 朱胜非▪ 吕颐浩▪ 杜充▪ 范宗尹▪ 赵鼎▪ 张浚▪ 秦桧▪ 万俟卨▪ 沈该▪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宋孝宗▪ 张浚▪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史浩▪ 洪适▪ 叶颙▪ 魏杞▪ 蒋芾▪ 陈俊卿▪ 虞允文▪ 梁克家▪ 曾怀▪ 叶衡▪ 赵雄▪ 王淮▪ 周必大▪ 留正宋光宗▪ 周必大▪ 留正▪ 葛邲▪ 黄祖舜宋宁宗▪ 留正▪ 赵汝愚▪ 余端礼▪ 京镗▪ 谢深甫▪ 陈自强▪ 韩侂胄▪ 钱象祖▪ 史弥远宋理宗▪ 史弥远▪ 郑清之▪ 乔行简▪ 崔与之▪ 李宗勉▪ 史嵩之▪ 范钟▪ 杜范▪ 游侣▪ 赵葵▪ 谢方叔▪ 吴潜▪ 董槐▪ 程元凤▪ 丁大全▪ 贾似道宋度宗▪ 贾似道▪ 程元凤▪ 叶梦鼎▪ 江万里▪ 马廷鸾宋恭帝▪ 贾似道▪ 王爚▪ 章鉴▪ 陈宜中▪ 留梦炎▪ 吴坚▪ 文天祥宋端宗▪ 陈宜中▪ 李庭芝▪ 文天祥▪ 黄镛宋末王▪ 文天祥▪ 陆秀夫唐宋八大家唐二家▪ 韩愈▪ 柳宗元宋六家▪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