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条经方学习仲景加减化裁之法!!!

在《伤寒论》中一共有七个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这七个方子是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栀子豉汤,本文对七方药物加减做逐一分析,从而体会仲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药,在什么情况下去什么药,学习仲师用药的一些规律。

1、 小青龙汤:

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二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洗)半升 桂枝三两细辛三两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加减法: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半夏燥烈伤津,去之则津液易复;栝萎根生津止渴,加之则津液通行。

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下利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故去麻黄;荛花即芫花,《本经》谓荛花“下十二水、利水道、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水去则利止,加用荛花在于利水道而达“利小便以实大便”的目的。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噎者,胃气虚冷所致,加附子者,其辛热能驱水寒逆气之侮土而止噎;去麻黄者,麻黄发,有令人中满于噎证不利之弊,非胃虚冷所宜。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凡邪客于身,在外者汗之可也,在内者下之可也,在上者涌吐之,在下者渗泄之。今水蓄下焦不行,为小便不利、少腹满,发汗非所宜,故去麻黄;而茯苓味甘淡,行水化气,渗利小便,故加之。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因喘乃因饮而作,逐饮宜肃降以通调水道,杏子主降,通利肺气,肃降除饮,饮去喘自平,麻黄发阳,发之无益,故去。麻黄虽能平喘,亦不用之。此应为见喘必加麻黄者诫。

2、小柴胡汤: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柴胡半觔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加减法: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烦而不呕者,火气燥实逼胸也。人参益气助热,半夏辛热、且擅治呕,今热而不呕,故去人参、半夏;加栝萎实可除上焦邪热、痰实。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渴者,燥已耗液逼肺也,邪热已伤津液。故去半夏之燥烈,加栝萎根、人参之益气养津。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腹中痛者,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加芍药缓急止痛;黄芩性寒,寒主收引,故去。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去大枣之甘而缓,加牡蛎之咸而耎也。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心下悸见小便不利乃胃中饮作,水气凌心,故去黄芩之苦寒,加茯苓之淡渗也。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微汗愈。不渴身有微热者,寒邪尚滞于肌表,外邪未尽也,故去人参之碍邪外出、加桂枝以解在表之邪。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咳者,知邪在肺中,故去参、姜、枣和中焦之品,而加干姜五味子酸收辛散并用,正合肺之宣发肃降而主收之功,故能邪去咳止。

总之邪在少阳,是半表半里之热,郁而不升。少阳之病又可或兼太阳、或兼阳明、或兼太阴、或兼三焦不畅之痰饮水湿内生。兼证虽多,少阳枢机病位则一,其治,升、降、浮、沉,顺之可也,故皆可以小柴胡加减治之。

3、真武汤

原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加减法: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咳者,是水寒犯肺,应加细辛、干姜以散水寒,加五味以敛肺气。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无需利水,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下利甚者,是阴甚阳衰,故去苦寒之芍药,加干姜以温里。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水寒反胃而呕,加重生姜以和胃止呕。附子是本方主药,似不宜去。

4、四逆散

原文<伤寒论318条>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寒饮犯肺,故咳。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散寒止咳。

悸者,加桂枝五分;阳虚水气凌心故悸,加桂枝温阳化水。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加茯苓,化气利水也。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加附子者,温中散寒止痛也。腹中痛,仲景有加附子、人参、芍药之别加附子于四逆散中,是因方中原有芍药,用之不效,说明痛非芍药之所能缓,必加附子以温通也。加人参益气,也意在“通”,乃“塞因塞用”之法.用于气虚之痛也。芍药能缓急止痛,但方中须有炙甘草以配之。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薤白通阳散结也。

5、通脉四逆汤

原文: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渐而出者愈(非若暴出者之自无而忽有、既有而仍无,如灯火之回焰也)。

加减法:面赤色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全同,只是干姜、附子的用量较大,因而温阳散寒作用更强,正如《金鉴》所说:“以其能大壮元阳,主持中外,共招外热反之于内。”所以方名通脉四逆,以别四逆。

面赤色者加葱白,取其通隔上之阳;腹中痛者加芍药,取其活血和络;

呕者加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咽痛者加桔梗,取其利咽开结;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取其益气生津,固脱而复脉。

6、理中汤

原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组成:人参、白朮、炙甘草、干姜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4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3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2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4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4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4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1枚。

脐上悸动,是肾虚水气冲动之象,应去术之壅滞,加桂温肾降冲,以平上冲水寒之逆气。

吐多是胃寒而气逆,因白术补脾而可致气滞,故不用;加生姜温胃散饮,以降胃中之逆。

下利严重,是脾阳不升,水湿下趋,仍需把去掉之术加上健脾燥湿以止利。

悸者,是水气凌心,加茯苓驾水,使其不凌心而止悸。

渴欲饮水,是脾不散精,水精不布,宜重用白术健脾,助运化以行津液。

腹中痛因于中气虚者,重加人参补中健脾,益气以健行而通则不痛。

中阳虚寒教甚,加干姜以温之。

腹中胀满,属寒凝气滞不行者,当去术之滞,加附子辛温通阳。

7、枳实栀子豉汤

原文: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枚(擘)香豉一升(绵裹)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纳香豉,更煮取五六沸,去滓,分温再服。覆取微似汗。

加减法: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加大黄者,泻实通便除宿食。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

  • 《伤寒论》部分方剂常用药量

    方一,桂枝汤 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9克. 方二,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12克,芍药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9克,桂枝6克. 方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 ...

  • 13、甘草(甘平,解百毒、补中气,和诸药)

    原文: 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 年,生河西沙山及上郡.生川谷. 注解: 1.甘草:甘平,解百毒,补脏腑,泻诸火,入脾脏.能补.能和.能缓,有蓄水功能,解金 ...

  • 从7条经方学习仲景加减化裁之法

    在<伤寒论>中一共有七个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这七个方子是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栀子豉汤,本文对七方药物加减做逐一分析,从而体会仲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 ...

  • 辨证论治~从7条经方学习仲景加减化裁之法

    在<伤寒论>中一共有七个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这七个方子是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栀子豉汤,本文对七方药物加减做逐一分析,从而体会仲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 ...

  • 如何扩大经方的运用范围?如果说加减化裁是...

    如果说加减化裁是主证不变情况下照顾兼证的话,那么此则是突破经方的传统的主治范围,突破仲景的条文.如芍药甘草汤治偏头痛.呃逆.夜间磨牙;麻杏石甘汤治副鼻窦炎.结膜炎.嵌顿痔;大柴胡汤治阳痿.哮喘.高脂血 ...

  • 抓住补中益气汤的方眼,加减化裁信手拈来

    补中益气汤是东垣代表名方,其主治脾虚气陷证与气虚发热证,是很常用的补益剂之一.朱丹溪曾用其加减治疗虚人外感,疗效显著:更有历代医家对补中益气汤中升麻.柴胡二味舍取不一,争议较大.本文作者以病症特征为基 ...

  • 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关于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240g,山药.山茱萸各120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 ...

  • 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关于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如下,请各位主管中药师考生仔细查看. [组方原理]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

  • 五苓散加减化裁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猪苓9g泽泻12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原书为散剂,现在采用汤剂,水煎二次,分服. [功效]健脾渗湿,化气利水. [主治] 主证:发热头痛,烦渴或渴欲饮水,水人则吐,小便不利, ...

  • 大陷胸汤加减化裁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9g芒硝6g甘遂1~1.5g上3味,以水1200ml,先煮大黄,取400ml,去泽,下芒硝,煮一二沸,再下甘遂末,温服200ml.临证和实验证明,生大黄泻下力最强,熟大黄作用 ...

  • 对六味地黄丸各种加减化裁的总结

    哪些人不宜吃六味地黄丸 作为流传了上千年的方子,六味地黄丸以其优良的"补阴"功效而广为人知.现代研究显示,它还具有降低血糖.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被广泛的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