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中医学秘密6——金元四大家
中医名医——金元四大家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金元时期的四位著名医学大家——金元四大家。中医学在经历了唐宋的繁荣以后,许多医家在继承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践经验,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进一步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此时出现了各种专科和综合性论著,其中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为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完素(约110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刘氏以火热立论,力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故而用药多用寒凉。火热在表,治以辛凉甘寒;火热在里,则用承气诸方;表里俱热,用防风通圣散、凉膈散以解之,所以被称为“寒凉派”。刘氏之火热理论,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发展,对温病学说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刘氏著述甚丰,《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简称《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等均为其代表作。
张从正(约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传刘河间之学,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主张“邪去则正安”。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所以被称为“攻下派”。他不仅对疾病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而且扩大了汗、吐、下三法的应用范围。他精于《内经》、《难经》、《伤寒》,同时也提出了“古方不能尽愈今病”的著名论点,对中医治疗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氏一生著述颇多,最著名的就是他弃官之后与学生麻知几、常仲明等共同写成的《儒门事亲》一书,书中记述了他的主要学术观点。
李东垣(约1180--1251年),本名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故称之为“李东垣”。李氏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治疗重在升补脾阳,因脾胃在五行中属于中央土,故被称为“补土派”。其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发机要》等。
朱丹溪(约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时人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氏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而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他认为相火妄动,耗伤真阴,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因此被称为“养阴派”。他一生著作等身,如《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金元四大家学术各具特色,各有创见,均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实践,促进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
刘完素
张从正
李东垣
朱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