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10 夏至:一犁梅雨
记者徐丽通讯员汪筱联
6月22日是夏至,也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夏为大,至为极,《恪遵宪度抄本》中曾有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也是一年中最富诗意的一天:夏至日鹿角解,鹿属阳,感阴气而掉角;蜩即夏蝉,鸣声清亮,衢州人俗称其为知了,蝉的叫声将横贯一整个夏天,待蝉声寥寥时,秋天也便来了;半夏生于夏天过半之时,是一种中药材,喜阴,当一年的轮回中阳气达到最旺而逐渐回落的时候,也便是半夏上市的季节——阴阳之间,就是这样此消彼长,彼此作用,因此在许多民俗专家眼中,夏至还是阴、阳的转折点。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民间称之为“夏节”“夏至节”,其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3天。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北方百姓普遍包饺子、吃面条,而江南地区的百姓除了传统面条以外,还有吃粽子、馄饨等,并有“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谚流传。
衢州民间对夏至节的庆祝方式,更是五花八门——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按衢州习俗,水稻年成丰歉,到了夏至已成定局,故有“有稻没稻,夏至知道”的民谚。因此夏至日当天,农民要持香纸到田头祭“田公田婆”,祈保佑丰收。此外,百姓家里也都要祭祀先祖,俗称“做夏至”。在衢南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外甥走舅家的传统:夏至这天,外甥和外甥女要去舅舅家做客,午餐必备苋菜、葫芦和腊肉,民间认为夏至吃苋菜可以防止发痧,而吃了葫芦和腊肉可以强健腿骨,更有力气,也不会生夏病。
夏至之于人们,不仅是一个充满隐喻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指导农耕的节气。衢州民谚流传着这样的句子——“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由于仍处在梅雨季节,所以降水较多,还不是天气最热的时候。这时候正是耕种除草的最佳时节,不少农人选择在夏至前后插秧,因此诗人葛长庚的《布谷词》里曾这样描写立夏农事: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
龚诚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