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鄂国公世家:常遇春作战勇猛无敌,被授予鄂国公以彰其功
明朝鄂国公是明初大将常遇春的爵位。常遇春作战身先士卒、勇猛无敌,素有“常十万”的绰号。他跟随朱元璋接连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地方势力,建立明朝。常遇春功勋卓著,被封为鄂国公。
鄂国公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祖籍安徽怀远。他生于乱世,出身贫寒,23岁时加入义军队伍。
1355年,朱元璋攻克和州,名声大振,常遇春转投朱元璋麾下。同年七月,常遇春随朱元璋渡江南下攻取采石。在战斗中,常遇春冲锋在前,大军一举攻克采石、太平。战斗结束后,常遇春被封为总管府先锋。
常遇春投军漫画
1356年三月,朱元璋趁张士诚与元军交战的机会,以常遇春为先锋,攻取应天府(今南京)。随后,常遇春随徐达攻取镇江、常州、池州等地,被晋升为大元帅。
朱元璋的壮大,引起陈友谅的不满。1360年,陈友谅率数十万大军顺江而下,直扑应天。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让常遇春等人率3万五翼军设伏,在龙湾大破陈友谅的部队。龙湾大捷,使朱元璋转危为安,常遇春战功卓著,晋升行省参知政事。在之后的“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被彻底消灭。
1366年,常遇春跟随徐达进攻盘踞浙东的张士诚。经过近一年的鏖战,张士诚兵败身亡。常遇春晋升为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受封鄂国公。
1367年十月,常遇春被授为征虏副将军,随徐达北伐。北伐大军一路收复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山西等地,元顺帝望风而逃。
1369年,明军攻占元上都,元顺帝逃奔和林。在凯旋的路上,大军行至柳河川(今河北赤城县境内)时,年仅40岁的常遇春胜突然病亡。朱元璋闻讯后悲痛不已,赐葬钟山,追封开平王。常遇春在明朝功臣庙中位于徐达之后,排在第二位。
鄂国公后世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此时鄂国公常遇春已去世,其长子常茂荫功受封郑国公。1387年,常茂跟从岳父冯胜征讨纳哈出。纳哈出率众投降,常茂发觉他是诈降,在捕捉时将其砍伤,导致纳哈出部众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朱元璋面前相互推委,朱元璋一怒之下,收了冯胜兵权,将常茂削爵流放。
常茂无子,朱元璋让常升袭爵,改封为开国公。常升负责练兵,官至太子太保。常升的结局不详,有说因蓝玉案被诛,有说死于靖难之役。此后,常家爵位中断。
明孝宗时期,弘治帝命人寻找功臣之后重新封赏,常遇春的后人常复被任命为南京锦衣卫指挥使。
弘治五年诏曰:太庙配享诸功臣,其赠王者,皆佐皇祖平定天下,有大功。而子孙或不沾寸禄,沦于氓隶。朕不忍,所司可求其世嫡,量授一官,奉先祀。
明世宗时期,嘉靖帝封常复的曾孙常文济为怀远侯。
明朝末年,崇祯帝自缢后,末代怀远侯常延龄在南京辅佐弘光帝。常延龄请求带兵赴九江协守,被弘光帝婉拒。不久,弘光政权被清军灭掉,常延龄回乡种田。
明朝鄂国公/怀远侯世系
参考文献:
《明史》【清】张廷玉
《小腆纪年》【清】徐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