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怀情入夜月 含笑出朝云——帝王喜赋“巫山”诗(二)

巫山高

巫山高不穷,迥出荆门中。

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

树杂山如画,林暗涧疑空。

无因谢神女,一为出房栊。

此诗为南朝梁元帝萧绎作,题名《巫山高》。南朝梁元帝萧绎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学者、书画家。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年),封湘东郡王。以大宝三年(550年)十一月即位于江陵(今属湖北),改元“承圣”。在位三年,西魏伐梁,为西魏军所擒,次年被杀。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

《巫山高》本汉时军乐短箫铙歌(又曰汉铙歌、鼓吹曲)曲名。据《晋书·乐志》记载,汉短箫铙歌有二十二曲,俱录曲名,名曰“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雍离”“战城南”“巫山高”“将进酒”“君马黄”“上陵”“有所思”“雉子班”“圣人出”“芳树”“上邪”“临高台”“远如期”“石留”“务成”“玄云”“黄爵行”“钓竿”,均为军乐曲名。“列于鼓吹,多序战阵之事”。今存曲辞十八首,《乐府诗集》中存有《巫山高》歌辞。但自南北朝至唐代,诗人借题发挥,以《巫山高》为题不外三种情况:以宋玉《高唐赋》《神女赋》里巫山神女朝云暮雨为蓝本进一步升华之,以描写巫山神女的美丽、情旨;纯写巫山自然景观之奇之妙;二者兼写,以景驭情。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史或诗史上稍有地位的诗人,鲜有不以《巫山高》为题借景抒情的。同样,梁元帝这首《巫山高》既描写了巫山高峻的山峰、溅石的江水、随风的猿鸣、如画的山景、疑空的涧壑等奇特景象,同时也描述了自己来到阳台山下的神女庙宇想拜谒神女,但却不知道说什么好感到犹疑,最后只得徘徊于殿宇外的踌躇心情。

折杨柳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折杨柳》,古《横吹曲》名,南朝梁、陈和唐人皆多为此题以抒伤春惜别怀念故乡之情。《诗经·小雅·采薇》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人常有借谐音来寓意的习惯,因“柳”与“留”同音,为了表示“挽留”“留恋”之意,人们往往会折下道旁的杨柳枝赠送行者或互赠,以寄深情。这样久而久之折杨柳送行也就成为一种古俗。而梁元帝萧绎的这首《折杨柳》也正是用其本意,来表达留念故乡之情。

诗说巫山巫峡的杨柳很多,“我们”攀折下来互相赠送,以表达“我们”亲密无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故乡的怀念。尽管这里山色似莲花一样艳丽,流水如月光一样轻柔明净,但每当在这漫漫寒夜听到彻夜悲鸣的猿声时,就更勾起“我们”思乡的情怀,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乃至于浸透了衣裳。

巫山高

巫山巫峡深,峭壁耸春林。

风岩朝蕊落,雾岭晚猿吟。

云来共荐枕,雨过非感琴。

仙姬将夜月,度影自浮沉。

这首《巫山高》为陈后主作,通过对巫山巫峡春天的描写,反衬神女的孤寂。作者在诗里运用了楚人宋玉在《高唐赋》里讲述的神女故事,表达了对巫山神女对影自怜孤寂难耐的同情。

陈后主(553~604年),名陈叔宝,字元秀,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皇帝。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祯明三年(589年),隋军入建康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赋得含峰云

李世民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

玉叶依岩聚,金枝触石分。

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

非得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才能有作为的皇帝,在位24年(626~649年),年号“贞观”,谥曰文。其实,他既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书法家、诗人。史家评价他“尤锐情经术,……听朝之间,则与讨论典籍,杂以文咏。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诗笔草隶,卓越前古。至於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岂之焉”。《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卷89首。

这是李世民的一首赋得诗。赋得诗一般是指摘取古人成句为题写的诗,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但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很明显,李世民这首赋得诗是一首描绘巫峰和巫云的诗。李世民到没到过巫山,笔者不知道,也没见诸史籍。但我想,作为一个锐情经术和熟谙典籍的皇帝诗人,自然知道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所以李世民在诗里凭借想象描绘了楚王离宫的翠楼、莲峰,以及离宫周围变化莫测的云气,尤其是认为由巫山神女所化的云气,“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是多么的美好、神秘。那么神女既然是这样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又为什么会到阳台下去迷惑楚王呢?对神女自荐枕席迷惑楚王的故事,他表达了不予采信的态度,提出了质疑。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

李隆基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李隆基(685~762年),唐朝皇帝,亦是著名诗人、音乐家。公元712~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庙号“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世称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李隆基执行的基本国策,包括实行的许多经济、政治方面的措施及文化政策,既对唐王朝国力的强盛与否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唐诗的繁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辟了盛唐诗坛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作为诗人的他,一生吟诗无数,《全唐诗》即收录他64首诗。而《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就是其中的一首。

诗说,今年因为多了一个闰月,所以到了入夏的时候还是春光明媚。就在这样一个温和宜人的时候,他们君臣同乐,“城隅宴赏”,载歌载舞,歌扬“开元盛世”。由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国家处处顺利,事事顺心,日益强盛,天下咸归。但与此同时,必须牢记前车之鉴,千万不要像楚国国君一样荒淫无道,只知道阳台淫乐,而忘了治理国家的千秋大业,终至乐极生悲,国君沦亡。在诗里,诗人运用了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阳台”典故,意在告诫自己必须以社稷为重,不能只顾贪图享乐,荒淫误国。

巫山一段云

李 晔

缥缈云间质,盈盈波上身。

袖罗斜举动埃尘,明艳不胜春。

翠鬓晚妆烟重,寂寂阳台一梦。

冰眸莲脸见长新,巫峡更何人。

这首词是唐末皇帝李晔所写。李晔(867~904年),昭宗皇帝,懿宗第七子,原名杰,又名敏,是唐朝第19位皇帝,889~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7岁。帝好攻书喜诗文,有诗文遗世。他在即位时,唐政权已经很衰弱了,各地藩镇割据日益嚣张。这位年轻的皇帝在21岁时登基,在位时间对于唐末那个动荡时期来说,其实并不短,但他的生命却如流星一样短暂,在37岁时就陨落了。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这位皇帝有一颗诗人多愁善感的心。“缥缈云间质,盈盈波上身”,一开始就让我们欣赏到一幅高贵典雅、清丽脱俗的美神图。那位美如天仙的女子置身仿如天境的景色中,身轻如燕,袖子轻举,轻歌曼舞。她的鬓庄重却不失轻盈,她的眼眸清脆不含一丝杂质。词人用了莲脸来比喻伊人清嫩的脸,在李隆基的《好时光》中也曾写到“莲脸嫩”。看来词人们热衷于“莲”,因为它既象征着高洁脱俗,也代表着“怜”爱。

这首词的下阕主要是描写了一位少年的心情。这位少年看着美丽女子轻盈的舞姿,仿如蝶舞,欣赏着她的美妙歌喉,仿如听见莺在啼鸣,清脆悦耳。于是少年的心雀动了。他用鸳鸯暗示少女,不要误了好时光,等闲了少年心。

阳台梦

薄罗衫子金泥缝,困纤腰怯铢衣重。

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

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拈弄。

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李存勖(885~926年),即后唐庄宗,小字亚子,唐代沙陀部人,晋王李克用之长子。胆略过人,骁勇善战,北退契丹,东灭燕,又灭梁,公元923年称帝,在位4年。李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其自度曲音律和谐自然,感染力极强,所度曲为后世词家曲家奉为圭臬,争相填唱。如他曾自度的一首《忆仙姿》曲,其词曰:“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后世据谱填词的人很多,苏东坡嫌其名不雅,因原词有“如梦,如梦”叠语,遂改名《如梦令》。

这首《阳台梦》亦为庄宗自度曲,取末三字为曲名。词的内容主要通过女子服饰、体态以及神情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思慕之情。金泥凤,这里指罗衫的花色点缀;铢衣,形容衣之至轻者,多指舞衫。亸(duǒ),下;金翘、玉凤,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首小词唱起来轻柔婉丽,深得大家喜爱,对后世词风也有一定影响。而《阳台梦》也被后世用作词牌。

南歌子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

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飏空。

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这是李煜写的一首《南歌子》词(《南唐二主词》)。这首词主要极写舞者光彩照人,舞姿美妙无比。词前段的一、二句写舞者服饰艳丽,光彩照人;三、四句写舞者凝立宴前还没表演就已让人感觉到舞姿曼妙,如云之飘逸,美妙无比,恍惚神女化着彩云降临巫峰一样让人惊羡不已。这首词的特点是较好地运用了典故,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彩云”,绚丽多彩的云朵,这里指巫山神女,典出楚人宋玉之《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巫峰”,即巫山奇峰,在长江三峡巫峡段。此句用巫山神女比喻舞女的光彩照人。“趁拍”是指趁着节拍翩翩起舞。唐人白居易《醉后赠人》诗有:“香毬趁拍迴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宋吴文英《玉楼春·京市舞女》词有:“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鸾飞镜”,亦用典,典出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置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言。鸾睹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后就用“鸾镜”指化妆时用的镜子。这里主要是指舞者穿着得体,舞步自然潇洒。“回身”句写舞者的舞蹈,像紫燕翻飞,轻盈流转。最后两句写观者心醉神驰,赞叹舞者舞姿之绝妙,但又担心舞者心神过余投入不小心出事。由“怕”而生劝阻,反写舞者舞姿高妙,身心合一。全词语言明快,用典自然,正反互补,雅趣顿生,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李煜(937~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公元961~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其《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堪称家喻户晓千古杰作,他亦被后世尊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多表现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高唐怀古

春风偶此经齐邑,行雨非关梦楚王。

见说东风待金马,何如盼于守高唐。

玲珑日影标穹塔,卫水波流簇远樯。

为忆绵驹能变俗,深惭刑措让成康。

《高唐怀古》为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高唐(即今之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时所写。有趣的是,这首题为《高唐怀古》诗中之高唐并不是天下熟知的古高唐,而是“齐邑”之高唐。齐之高唐尽管非楚之高唐,但亦是古代有名的文化重镇,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即为高唐邑,春秋时,高唐属齐国西界,称高唐邑。《战国策》作天唐县,汉置高唐县。《清一统志》载:“齐高唐在禹城县南。”18世纪之前,山东高唐为南北通衢。史载,仅明、清两朝五帝即有9次驻跸高唐。而《高唐怀古》即为清乾隆帝过高唐驻跸大觉寺所作。很显然,乾隆所要写的不是与巫山高唐神女有关的事情,所以头两句诗即说:“春风偶此经齐邑,行雨非关梦楚王。”但既然到了高唐县,又必然会使人想到楚地巍巍古高唐的奇异景色,想到楚人宋玉的《高唐》《神女》两篇赋中,襄王梦神女的浪漫情景。这里既有诙谐调侃意味,增加诗的情趣,又有自然过渡引起下文的作用。那么乾隆究竟怀的什么古呢?作为一代帝君他所考虑的是如何使国家强盛,如何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远离战争和刑伐。为此他想起了与其让“东风待金马”,不如“盼于守高唐”,想起了绵驹的“变俗”,“成康”之治的盛世安宁。诗中盼子和绵驹在历史上都是很著名的人物,绵驹是春秋时代齐国的民间歌舞名家,他独辟蹊径,对民歌进行改造,由于他的影响甚至使周围地区的人也都善歌。《孟子·告子》:“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讴。”齐盼子是春秋时齐国的重臣,齐威王说:“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赵人不敢东渔于河。”(见《史记》)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他们相继在位的40余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为打开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向承勇(方步虚),杂学家,诗人,巫山雅士。字钧威,号不怯生,别号高唐居士、建平闲人,生于1956年。因家学渊源,喜传统文化,尤爱诗词歌赋、书法艺术、收藏鉴赏。其作品自然随性,恬淡闲适,有古人风。有《三峡文化撷英》《巫山方言》《巫山民俗》《白水山人诗草》《讶古山房吟稿》《历代名人咏巫山(唐人卷、宋人卷)》《历代大家与巫山》等著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巫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巫山收藏与鉴赏研究会会长、巫山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巫山县诗词楹联学会荣誉主席,曾主编《政协巫山县文史资料》。

作者手中仍有上述著述的少量存书,价格30~50元。需要者请致电:13996629366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26.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