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小偷”经历的流年‖文/iwtlod

那一年“小偷”经历的流年

初三时,正是人生中的第二个关键时期,从周一到周五,甚至是周末,每个学生都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班里出现了一个“小偷”。

早上像平常一样洗漱完以后就和朋友结伴一起去教室,那时一坐下就是背书,因为除了早上的时间可以用来背书外,其他的时间就只能用来做题了。慢慢地教室里的朗读声随着人数的增加,逐渐“壮大”起来。每名学生都读得很认真,知道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班长,我的钢笔不见了。”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也许是自己忘记放哪了,但是这件事却因为一名学生的另一句话变得复杂起来。只听他说“钢笔是张政拿的,我的东西就被他拿过。”

之后更多人开始窃窃私语,我不知道是因为他们太无聊了还是压力太大想找点趣事,总之,我周围的几个人都在说“张政是个小偷”“他怎么能这样”之类的话。我相信不只他们几个人这样说,还有很多,因为不只他们这几个人在忙碌的学习中感到“无聊”。

旁观者都在窃窃私语,“当事人”却红了眼,“不是我,我没有”这句话在舆论里显得特别微小而且无助。

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乐子”当然不会让它轻易溜走,于是有很多人扬言要看他的书包,周围更多的人在起哄。很无奈,张政只能把书包放到桌子上那里面的东西全部拿出来,让“检察官”们都看个清楚,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场景就像是在审查“犯人”一样。

张政把所有的东西都拿了出来,但是没有钢笔,本来这样就算完了,但是那位钢笔找不到的学生却又说“肯定是他藏起来了,偷的东西,怎么可能放书包里面啊。”这句话使本来失望的学生又兴奋了起来,喊“小偷”的声音在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响起,也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反正他们是开心了。

那一天之后,教室里的东西接连不断的丢失,我不知道是流言让张政成为了小偷还是张政让流言成了真。每一次东西丢失后,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政,在餐厅偶然遇到的时候也会“小偷,小偷”不停地在他身边叫。

直到毕业后,我再也没见过他,那件事除了一部分的“起哄者”还有很多的“旁观者”,我就在“旁观者”的“阵地”里,在这件事持着“只要我不看,我就很这件事没有关系”的心态。

我也是一个“犯人”,还有其他的“旁观者”和“起哄者”,我们都是“犯人”。我们都应该对张政说一句对不起,但是直到真相公布的那一天也没有——张政没有偷钢笔,说是他偷钢笔的那个人想和他开个玩笑,但是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这是中考完以后,那个人澄清说的话,但是已经晚了,有些事不是澄清过以后就能当做从来没有存在过。
还记得那年夏天,天空很蓝,阳光明媚,一个满怀希望的少年被我们“杀死”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