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京东集团老员工日上,刘强东发布了一封内部信,这封长达6000余字的信件,除了对京东过去发展的忆苦思甜之外,还提到了“今天京东的梦想是什么”这个让外界关注的问题。而在京东看来,这个梦想除了“转型成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供应链服务公司”之外,还要“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乃至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企业”。
京东要成为国际化公司这个梦想其实并不空泛,根据这封内部信中的信息显示,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布局国际业务,比如从2015年进入印尼市场,2017年开拓泰国市场等。并且在去年京东方面就已经明确,在集团层面要把国际业务作为未来3-5年的战略重点,而现在则表示要把“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决些”,以及“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追溯京东此前的对外投资我们不难发现,其多年来对海外平台及相关企业的动作不少。比如2017年6月22日,京东集团就曾宣布,斥资3.97亿美元收购英国时尚购物平台Farfetch的股权,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之一。不过类似这样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帮助国内消费者更方便的买到海外商品,对于京东的海外业务还很难发挥太大的作用。因此相比之下,此次在内部信中所举出的这些海外投资案例,则显然更有看点。2017年9月15日,京东集团、京东金融、泰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尚泰集团(Central Group Co., Ltd.,尚泰集团)和Provident Capital宣布在泰国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分别提供电商服务与金融科技服务,投资总额为5亿美元。这两家合资公司的成立,意味着京东方面不仅在海外市场布局电商,而且还埋下了支付业务的种子,而这可能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其出海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2018年谷歌方面曾向京东投资5.5亿美元。根据据双方的公告显示,除了资金上的投入以外,谷歌还将在京东海外零售业务的扩张上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一系列战略项目上的合作,其中包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全球多个地区,合作开发零售解决方案。因此在海外市场有了谷歌的帮助,京东“从物流,到供应链、技术等能力带到全世界”就有更大可能性了。
不过,京东的出海之旅会如此顺利吗?事实上,类似京东这样从国内市场杀出来的头部电商企业,在意识上自然没有问题,但具体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显然仍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最为实际的,无疑是在海外市场再造的“京东”平台上,商户从何而来。显然此前在国内市场的逐步发展,对于如今掌握了资源、资金,以及技术的京东来说,效率就着实有些太低了。在这封内部信中我们注意到,在积极发展“全球购”的同时,京东也喊出了“全球售”,在强调“海外市场铺路架桥”的同时,也强调“帮助中国品牌在海外成功”。因此从这一细节来看,京东在海外市场极有可能将会立足在国内的优势,将国内商家入驻新平台作为初期的重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京东势必也会不断向外透露出平台能够给商家所带来的福利。在内部信中已经表示,自己太清楚“技术对于前端客户体验、对后端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因此其多年来也投入了例如智慧供应链、云计算与AI业务、物流等技术方面的研发。而在未来,这些能力无疑将会被带往全球,并通过这些技术在海外“修桥补路”,让“客户、商家、合作伙伴都受益”。所以技术,或将会成为未来京东在海外市场吸引商家入驻的重要因素。
在这封内部信中提到,“互联网的上半场是‘全球到中国’(copy to China)的话,下半场则有了更多‘从中国到全球(from China to the world)’的机会”。显然有这样意识的并不是只有京东一家,而近年来国内也不乏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开启出海之旅,诸如Club Factory、SHEIN、ROMWE等。随着这些出海电商平台,在国内市场没有京东的名气和市场份额。但按照“时间机器”理论,国内电商行业在发展得如此迅猛的情况下,这些平台好歹也是带着丰富经验“杀向”海外市场,应当是手到擒来才是。但事实上,这些进军海外的电商平台似乎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这其中固然有当地市场实际情况以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但就电商这一业务来说,物流无疑是制约电商平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内市场中,由于第三方快递企业低价占领市场的策略,使得很多平台不需要花费精力搭建自己的物流体系,仅提供平台服务就能让消费者实现快速收货的购物体验。但在海外市场,当物流方面的优势消失之后,电商平台赖以为生的效率自然也就出现了问题。相比之下,京东在国内市场最为消费者津津乐道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多年耕耘的自营物流体系。在搭建物流网络方面,京东显然也具备着极为丰富的经验,而这也或将成为其走向海外市场的一大优势。但如今在全球市场,亚马逊在物流环节有着例如亚马逊FBA、第三方海外仓、商家自发货等多种渠道的情况下,京东方面能否将这一优势延伸到海外市场,或许也将决定了其海外战略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对于手机拍照的防抖问题,vivo用微云台给出了最佳答案。
刚刚发布的MIUI 12,这次也带来了更多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