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一根小绳上下摇,乐得童媪眉眼笑

一根小绳上下揺,

乐得童媪眉眼笑。

儿时无绳拧瓜秧,

不知诸君仍记否。

这是2019年暑假,带女儿跳绳时,在朋友圈里有感而发写的一首打油诗,并让女儿给配了漫画图。

小区旁边的小树林,刚开始只是我带着孩子在跳绳,把小绳的一端拴在自行车上,手执另一端,绳子便摇起来了,孩子则像小鱼一样来回钻入钻出,惹得来往的小朋友和老人驻足观望,后来孩子和老人也加入进来。

孩子回家之后画了两幅画,一幅是真人和自行车摇绳,一幅是两个真人摇绳。两幅小图也展现了大家由刚开始的驻足观望,到慢慢参与进来,并玩得不亦乐的过程。

想想自己小时候那种跳起来的感觉,的确很好,特别是很多人一起跳大绳的时候,来回穿梭,你上我下,嘻嘻哈哈,一阵阵欢声笑语,把周围的空气都跳热闹了。

昨天,几个孩子又在滑翔绿地,跳起了大绳,原因是月底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有跳绳比赛,他们要练习一下。

现在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会每人发一根绳,跳绳成了一项必须达标的体育项目。如果不是因为有跳绳比赛,我想这项传统的跳大绳运动,可能也不会成为现在孩子们玩乐的首选。

(2017年刚上大班的孩子初学跳绳)

但在我们小时候,跳绳却从来不需要老师动员,也不需要学校提倡,那是我们自发的随时随地的运动,只要能找到可以跳的绳子。

秋天,地瓜秧割完之后,就地取材,用地瓜秧跳绳。

地瓜秧嫩的时候很容易断,但是秋天的老地瓜秧,水分减少,纤维增多,韧性十足,一根地瓜秧可达有三四米长,几根接在一起,拧成一股长绳,沉甸甸的,甩绳的两人各执一端,甩起来特别带劲,“pia pia”地咋地有声,一大帮人在上面跳,蔚为壮观。

地瓜秧虽然好用,但需半干不干正好,等地瓜秧干了就没办法用了,只能再去地瓜秧垛上寻找,所以地瓜秧跳绳的缺点是:易耗且有时效性。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只能跳个十天半月。

我们还用玉米皮编成跳绳,这种绳子耐磨,用得久,唯一的缺点是摇起来有点轻飘飘的,特别是当成长绳甩的时候,有种无力的感觉。有时候为了增加绳子重量,我们不得不拿水泡一下再甩。

比较理想的是稻草绳子,既耐磨又有重量,但是这种绳子,一般是有用途的,大人不舍得给孩子拿来当绳跳,我们只能找些破烂不堪的草绳子用。

除了跳绳,我们小时候课外会有大把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课间或者放学回家帮父母干完活后,就会玩各种游戏:踢毽子、打啪、打瓦、跑马城、拱花蛋、跳绳、弹杏核、跳房子、抓石子,打拐、丢沙包等等,不一而足。

每次都有很多孩子一起,也不用大人盯着,玩乐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玩什么游戏也是孩子自己定。

而现在的孩子,除了学校提倡的这些项目,更多的是泡在作业堆里,泡在各种培训班里,或者泡在电视以及电子游戏里,户外活动少得可怜。

所有的户外活动,都要父母陪着,找小伙伴玩的话,还得提前约好,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宝贝自己出去玩,父母是万万放心不下的。

一直觉得孩子的童年就该在乡村里度过,在大自然中度过,非洲有一句谚语,叫做“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我特别赞同。孩子是需要群体玩乐的,更需要触摸感受大自然,接触小动物,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孩子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无需过早的超前学习。

他们和大自然接触,在玩乐中摸索和学到的东西,虽然当下看不见摸不着,但就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我们看不见的养分一样,会给孩子一种灵性和创造力。

我始终相信,快乐的童年所具有的这种看不见的力量,会滋养孩子的一生,而且孩子日后很多创造力都源于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但是现在乡村的孩子也不像从前乡村的孩子,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埋头于各种学习,或者埋头于电视或者各种电子产品中。

那种无忧无虑的在田野,在河边,在东岭,在大山上的童年时光,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都只能存在于书本或者他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回忆中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