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处暑 金木相搏

2019年8月23日(农历己亥七月廿三)18点01分,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处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俗语说「争秋夺暑」,就是指立秋到处暑之间,虽已立秋,仍在暑中。

处暑年年有,气候却不同。处暑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秋气来临。但是,己亥年处暑时的当令之气却是春夏之气少阴君火。这段气候状态相当于每年春分至小满两个月的地气,其中包括春分至立夏的一个半月,以及立夏至小满的半个月。

地气为金,收敛;天气为木,生发。己亥年处暑形成了地气与天气「金木相搏」的局面。这种气候特点表现为昼夜温差加大。白天有阳光时,少阴君火彰显而偏热;夜里或者阴天,秋气得阴而偏凉。

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秋凉金收的大局已定。但是,秋分之前的一个月寒热相搏,年年如此,常被人们称为「多事之秋」。己亥年处暑后的这种金木相搏的状况,使得多事之秋的反应更加强烈。

处暑至秋分一个月,当令之气少阴君火,地气太阴湿土,在泉之气少阳相火,中运土运不足。这是处暑后7日之前气候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此间人的失衡主要在脾湿胃寒,时令养生之要在于健脾和胃。卯辰二时加强阳明经的温养,未申二时加强太阳经的温养。这7天,除阴虚火旺者,需谨慎疏泄滋阴。

己亥年处暑后的第7天,开始进入一年五运中的四运。主运是太商,为金运太过;客运是太角,为木运太过。8月30日起,太过的客运带来了风气,太过的主运生成了燥气。

主运太商形成的太过燥金之气,可以缓解主气太阴湿土带来的湿气;又会制约客运太角与当令之气少阴君火形成的木气太过。

客运太角形成的太过风气,「风胜湿」,可以破解主气带来的太过湿气,并可与当令之气少阴君火的木气和合。

综上所述,处暑后的7日至白露,湿气减退,木气鼎盛,虽然主运太商对木气有所克制,但是土运不足的中运会助长木气强劲。在这种气候下,时令养生的重点在于健脾和胃,具体要点有二:

1

培土制水

《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讲:「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胕肿。」

金耗土气,木克土太过。金木相搏,土不制水。土弱制约水无力,人有尿意却尿急尿少,水液滞留体内形成浮肿,多见脚踝处肿胀。

可于卯辰未三个时辰饮食健脾除湿;申时饮食温补膀胱气,利水除湿;腹胀恶心时可饮食辣味。

2

泻木缓土

在处暑之后,一些人脾胃偏虚弱,根源却在于肝气太过。可以考虑饮食疏肝,酉戌二时为宜。早饭可以吃些甜味食物,午饭和晚饭可以吃些酸味食物。

中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中差异显著,按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原则进行多事之秋阶段的辨证调养十分重要。有兴趣者应与本地时令养生人交流,确定适合本人的方案。

附: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表 

(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北京地区为准,京外地区计算时差)

———— / END / ————

文字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