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陈炉

瓷的陈炉

文/朱鸿

铜川无铜,不过有煤,存之于地下。清是小挖,民国是中挖,到了共和国,需要得多了,当然是大挖,如此一百年二百年下来,地下的煤遂空了。但铜川却成为一个城市,而且想以读书作其特色。于是我就在此有了一个读书的报告。

陈炉产瓷,久有向往。结束工作,我便欣然到陈炉去。一举两得的事情总是让人特别的喜悦,可惜它可遇而不可求。

坐汽车向铜川东南方向的沟壑走了五十分钟,就是陈炉了。四面耸山,不过民居向阳,占满了环形的北坡及其延伸一带。闭着眼睛想象,陈炉仿佛斜卧在沙发里,当是宁静和舒服的神态,尤以夹杂其间的古树和菜田,让人产生风光乍泄的感觉。

陈炉进入方志是在明嘉靖,到现在有近乎五百年的历史了,以陶炉陈列而得名。今天它是一个镇: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镇并不奇,陕西的镇多得是,但陈炉却并非平常的镇。

一些收藏家对耀州瓷情有独钟,甚至把碎片也视为珍宝。耀州瓷在唐就出现了,为民窑,器物一般都是供普通人使用,然而它的青瓷真是精如玉琢,遂在宋得以晋升为朝廷的贡品。有学者认为,耀州青瓷之美,虽然瓯瓷之艳丽,景瓷之细致,也不能相匹。耀州瓷先在黄堡窑烧制,由于原料枯竭,或也由于蒙古人进行的荡金的战争,后在陈炉烧制。大约从金开始,历经元、明、清、民国,一直到共和国,我来了,陈炉的火仍在烧,其瓷仍在造,无论如何这也是天下之绝了。

当地朋友引领我到王家瓷坊去看了坩土,它是造瓷的主要原料。铜川周边有万千峰峦,然而除了黄堡镇就是陈炉镇有其坩土。可惜黄堡镇的坩土在金已经耗尽,现在,陈炉镇的坩土也并不盛出,沟壑里此处有,彼处无的,难得掘得硕大的一矿。我注意到坩土堆在房角,像剥下的树皮,一片一片的,烟灰色,又薄又脆的样子。坩土要经过风化,磨面,注水,搅拌,使之沉淀,加水回软,从而为泥。泥要熟,当踩,当揉,功夫不足不行。它的成分是铝和硅的氧化物,可塑性和黏结力皆强,也耐得高温。王战军高高瘦瘦,四十不到,三十有余,握有以手拉坯之术。当地朋友就是想让我欣赏一下他所继承的传统技艺。只见王战军抓了一团泥放在转盘上,让其飞旋,左手渐渐伸过去稳住泥,以右手的大拇指侧旁给压,使泥变形,须臾之间,便挤出一只碗。

耀州瓷或是黄堡窑,或是陈炉窑,凡碗、盘、碟、盅、盏、盆、瓮、缸、坛、壶、盂、灯、枕,足有1400年都是这样以手拉坯,之后晾干,上彩,剔花,划花,绘花,装窑,封窑,点火,烧窑,验货,开窑。釉有青釉、姜黄釉、酱釉、茶叶末釉、白釉和黑釉。不过还是青釉杰出,其透明、润泽,有蓝天碧海之灵动,难怪收藏家总是刺探它的消息,像狗一样湿着鼻子嗅而觅之。

瓷为器物,虽然是使用的,但它却也反映人的精神追求。女真人好以鱼装饰,蒙古人好以马装饰,汉民族好以草木装饰,尤以梅、兰、菊、牡丹或竹为至爱。器物上的字更含时代信息。民国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共和国有:抗美援朝,为人民服务,毛主席万岁。

陈炉在明清之间进入了辉煌和鼎盛。当时从山麓到山巅处处是陶炉,夜而远望,火长火短,莹然一片通明。资料显示,陈炉人一度曾经有八千户,分为瓷户,专营拉坯;窑户,专营烧制;行户相当于批发商;贩户相当于倒卖者,足见陶瓷业之兴旺,大有熙熙攘攘之气象。不过任何事情有辉煌也可能有黯淡,有鼎盛也可能有衰落。陈炉的陶瓷业便是这样。有笔记为证,到了民国,陈炉人只剩下八百户,确实是一种锐减。我不禁问,这里为什么人少了?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呢?然而因为陶瓷业的发生,这里毕竟形成了一个镇,而且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得以延续。如斯也是安慰吧!

我在陈炉上下回环,左右盘桓,所见悉为长者,或两三围坐,或一二独立,无不像闲静,又像沉默,也像是无聊。民居跨梁弥沟,统统以砖圈窑,随窑筑屋,便显得十分奇妙,甚至神到了绝无仅有的程度。散漫数里,掩映千窗。适陈炉之前,有作家便形容这里的房子在崖畔层层叠叠,状若蜂窝,走了一趟才确认斯言之诚。这种格局的民居在湾里显得更是典型。我数了一下,从山底至山顶,房子依山累加,二十六层是茫然的高线。参差为叠,所有低一层房子的平台都是上一层房子的庭院。二十六层的庭院之上恰是天光。

进入陈炉我便觉得干燥,是因为这里处处都是窑,还有烟囱,尽管今天只有零星的几窑仍在烧瓷,别的窑都灭火了,不过凡窑无不让人感到烫,感到烤,虽然它们早就冷寂了。不但干燥,而且空气里也弥漫着一种陶瓷的气息。匣钵是装坯以保证器物不受毁损的,然而烧几窑它自己便会坏。千百年以来,陈炉会有多少废弃的匣钵呢?真是不可胜记。匣钵就是筒子笼,也就是一种半陶半瓷的罐子。陈炉人没有随便扔掉罐子,相反,他们用罐子垒墙,又干净,又呈现一种别致的美。他们还用瓷的碎片铺路。在陈炉,到处都是用罐子垒起来的墙,到处都是用烂瓷铺成的小巷。门前也总是放着瓷墩供人休息,有的还以瓷禽瓷兽装饰其家。干燥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但有陶瓷的气息弥漫在空气里却是肌肤的感受。

我母亲的一个枕头,白瓷蓝花,1958年造,陈炉出品,是我小时候反复抚摸过、在炕上当马骑过的。小时候我不知道陈炉在何处,更不知道瓷的枕头是怎样做成的。不期而赴陈炉,见识的是文化遗产,触动的是我的心。

二0一一年六月十日于窄门堡
 
原载《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0日,《退出》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

(作者简介:朱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写作协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主任。有30多种散文版本行世,具代表性的有《西楼红叶》《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人生的爱与智》《关中是中国的院子》《长安是中国的心》等。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选集。获多种奖项。)
(0)

相关推荐

  • 王玲:听景平讲解 长耀瓷知识

    黄堡文化研究 第367期 听景平讲解 长耀瓷知识 王 玲 天气真好,几个文友闲聊,谈到黄堡文化:孟姜女传说.耀州窑博物馆.桃花诗会.槐花诗会.黄堡书院-- 我说:"在铜川工作32年了,对博物 ...

  • 耀州窑藏品欣赏

    宋代 耀州窑青釉药王塑像 高45.0.底径10.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像上未标注姓名,但塑造的应是人们崇拜为"药王"的孙思邈.中国医学史上被尊称为"药王" ...

  • 陈炉绘瓷记/和谷

    陈炉绘瓷记和 谷 二零一九年端午,是个艳阳天.与朱鸿.于希民及王薪驱车,出西安至铜川金锁关,寻访到明代关隘遗址.南下过同官老县城,饿餐煎饼绿豆汤.经乔子梁往陈炉,蜿蜒于高山之颠,至陈炉镇,夜宿桥上李家 ...

  • 陈炉瓷镇出了个艺术家王耘风

    从瓷镇走出的艺术家王耘风 许永杰 书法家王耘风 王耘风,原名王云峰.1957年出生于渭河北岸黄土高塬的陈炉镇.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广播电视系统从事新闻宣传,在省级教育 ...

  • 【陕西】陈炉古镇罐罐垒墙惊艳了时光

    陈炉古镇罐罐垒墙惊艳了时光 图文 羽佳zm 炉山不夜第一景, 泥池水镜陶容生. 石罅玉柱丰年兆, 层洞错杂宛花城. 四堡撑天遥相望, 周陶宗古迤长兴. 古刹密集琼云护, 烟霞彩屏话丹青. 这是清代陈炉 ...

  • 陈炉古镇(组诗)| 作者:骆荣君

    陈炉古镇(组诗)| 作者:骆荣君

  • 陈炉古镇

        炉火千年不绝的陈炉是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界的一个乡土小镇,也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民窑--耀州窑的延续者.所以不妨把陈炉理解为一条运转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法拉利生产线.陈炉的工匠们至今还仍用代代相袭的 ...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陕西陈炉镇

    陈炉镇地处陕西省铜川市市区东南20公里处,陈炉镇制瓷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宋元以后著名的古耀州窑延续生产的唯一窑场. 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并逐渐发展成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最 ...

  • 在路上 || 王刚乾: 陈炉行记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在陈炉矿边 作者/杨才琎(陕西安康)

    在陈炉矿边 作者/杨才琎(陕西安康) 路过槐林沟时,路边扭曲着一条蛇,正奋力往路沿深草里蜿蜒.这是今年见的头一条蛇,蛇尾在上,蛇头往下,不用说,今年的运势应该也好不到哪儿去.__都忘了这个说法是谁告我 ...

  • 许永杰 | 到陈炉立地坡村收谷子

    到陈炉立地坡村收谷子 许永杰 每逢佳节倍思亲.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随同妻子和其他亲友一起到陈炉立地坡村看望年迈的姑姑.到家后,听姑姑说表哥到地里收谷子去了,我们吃过午饭,一起就来到地里帮表哥收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