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展示宣德炉,共同欣赏其魅力!
很多铜炉底款为图案,或者是家族印记,或者是代表某种意思,也有人专门收藏这种款的炉子,专门看这些图形款,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了。
宣炉炉体本身符合宣德炉谱上的某一种形式,就有一与之相对应的名称。主要有鼎彝炉,乳炉,鬲炉,敦炉,床炉,钵炉,洗炉,筒炉等。若炉谱上无此式样,就不会有与之对区的名称。无尽称之炉则不必考虑其为真宣炉。
宣德炉之所以成为传世之宝,不仅制作精良,而且用料名贵。据悉,宣德炉的制作有以下特点:首先,原料多。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33种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其次,炼次繁。一般炉料只经过4炼,而宣德炉却要经过12炼,因此炉质更加纯细,如婴儿肌肤。再次,闪金光。优质宣德炉进行鎏金或嵌金,看上去金光闪闪。
关于宣德炉最早的记载是《宣德鼎彝谱》,礼部尚书吕震等奉旨编纂。书上记载得非常地详细:宣德三年,暹罗国王进贡,风磨铜数万斤。暹罗就是今天的,用黄铜做艺术品由这个时期开始。
明晚期江南文人治园的奢 侈行为极盛,现在极为宝贵的黄花梨家具,就是明末万历时期开始在苏州地区流行起来的。当时叫做“小木家伙”,不叫花梨家具。伴随着文人大肆建造大屋和园林,以宣德炉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极为流行,身价倍增。有证据表明,宣德炉,紫砂壶,细木家具(也就是后来的明式家具)在当时极为流行,堪称文人墨客的标准配置。
大明宣德炉孤品横空出世,揭开了近六百年古今收藏家对它悬而未解的奥秘面纱,1,从器型大小而言,现存世宣德炉尺度8到12厘米的居多,15厘米的稀有,于20厘米的实属稀有。2,从宣德炉的色泽而论史籍中有清晰记载,佛经纸色为最 好。如有通体满鎏金并镶嵌金片不是宣德三年的炉。此炉为清式炉。
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