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 南极下降风就是杀人风?!

南极不仅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每年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被称为地球的“风极”
南极风暴之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表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风雪中宿营(夏立民摄)
南极风有时真的能杀人!除了严寒之外,狂风是科学考察人员在南极所遇到的另外一个凶恶的敌人。狂风会很快带走人体的热量,使人发生冻伤甚至冻死事故。
人们难以忘记,1960年10月10日下午,在日本昭和站进行科学考察的福岛博士,走出基地食堂去喂狗,突遇风速达35米每秒的暴风雪,他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直到1967年2月9日,福岛博士的遗体才在距站区4.2千米处被发现。
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但南极的风能杀人。到了南极内陆会发现,这话一点没错。
“杀人风”——南极下降风
知识归纳:
1
南极下降风成因:
由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
南极下降风强劲的原因:
南极地区纬度高,冰盖面积大且厚,因为地面辐射冷却导致近地面温度低,密度大;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地面阻力小。
3
南极沿岸下降风的特点:
(1)风向非常稳定。
在冷空气从较高的冰盖下降到沿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风的走向就很稳定,从高到低不太发生偏转,到了近岸时,风的走向也只会受到冰川走向的影响,所以它在近岸海域的风向非常稳定。
(2)下降风具有非常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这是因为冰盖辐射冷却作用会随着昼夜和季节发生变化。如在夏季(12月至翌年2月)晴天时,中山站的下降风一般在傍晚至夜间开始出现,此时地面观测到的风速随时间逐渐加大,风力短时间内可由静风迅速增加至五六级。天气越晴朗,下降风越强烈。下降风在夜间维持较高的速度,在次日中午之前逐渐减弱,具有显著的日循环特征。
(3)具有明显的局地特点,它常常在某些区域的沿岸附近稳定出现。如我国中山站最为常见。

【推荐一个优质公众号】

新新阶层

新思想 新理念 阶段认知 层层递进 新时尚 新风尚 阶梯发展 层间飞跃
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试题链接

题组1:(2019·广东高考模拟)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完成下列1〜3题。

1.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A.海风

B.陆风

C.山风

D.谷风

2.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A.长城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中山站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

B.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

C.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

D.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

答案:1.C  2.D  3.B

解析

1.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

2.中山站位于沿海附近,且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下降风最为典型。

3.读图并结合所学,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A正确;晴朗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更大,B错误,符合题意;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C正确;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

题组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甲区域下降风尤其强劲,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

(1)说明南极洲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

(2)分析甲区域下降风强劲的原因。

(3)分析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原因。

(4)指出南极地区冰间湖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

(1)纬度高,冰盖面积大、冰层厚(海拔高),(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低、密度大;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冰面阻力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

(2)(甲地)下降风主要来自西侧的冰川地区;西侧地区海拔高(冰层厚)、坡度陡,寒冷气流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下流动;冰川表层摩擦力(阻力)小;来自冰川谷地的下降风易在此汇集,(受“狭管效应”影响)下降风得以加强。

(3)(特拉诺瓦湾)受南侧冰舌的阻挡,高纬度海冰难以进入海湾;冬季南极大陆出现极夜现象(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强烈的下降风可将海湾中的海冰不断向东推动,致使冬季海湾大部分地区常处于无冰或少冰状态。

(4)(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海鸟可在冰间湖中寻找食物;鲸、海豹等可以上浮到水面进行呼吸等。

题组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主要由五大半岛和128个岛屿组成,面积近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其最热月(1月)平均气温为0.53℃,最冷月(9月)平均气温为-16.4℃。受来自大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风积地貌。图a为拉斯曼丘陵位置示意图,图b为拉斯曼丘陵多年气温统计图。

(1)描述拉斯曼丘陵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明该地9月月均温最低的成因。

(3)分析该地多大风却没有形成风积地貌的原因。

(4)推测拉斯曼丘陵上的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全年气温较低(长冬无夏 );各月均温夏半年变化幅度大,冬半年变化幅度小;极端最高温变化幅度小,极端最低温变化幅度大。

(2)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有极夜现象;冬半年热量收入持续小于支出,收支平衡时间出现在9月份。

(3)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冰川覆盖,岩石风化物很少;部分风化物冻结在冰川中,难以被风吹起;该地位于沿海,风力大,侵蚀、搬运作用强;大风吹向海洋,搬运物多落入海中。

(4)苔原植被(苔藓、地衣等)。夏(暖)季气温在0〜10℃之间,持续时间短,只能满足苔藓、地衣等生物的生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