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拳架内功十二抽”
太极拳又名“十三势”,“十三势”正如以上张三丰祖师所叙,“四正”“四隅”“进退”是步法即闪展腾挪,顾盼为神态,最难是定,定是中定、神定,也是面临刀山剑海生死一瞬的淡定。
十三势最大表现为推手时的粘连黏随不丢不顶、引进落空。
杨式太极拳老谱《32目》第十二篇《太极下乘武事解》“太极之武事,外操揉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外,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
其功何以得乎?要非粘黏连随已成,自得运动知觉、方为懂劲。而后神而明之,化境极矣。夫四两拨千斤之妙,功不及化境,将何以能?是所谓懂粘连,得其视听轻灵之巧耳。”
《32目》把世人看作神秘的“粘连”术定为下乘武事,而前辈太极大师把推手“四定”“四隅”八个劲称为太极之术,也称作技巧。陈照奎大师言“没功夫技巧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功夫”,杨振基大师有一句话更加直白“推手推不出功夫,功夫在拳架中找。”陈式、杨式两个当代太极拳大师,用两句话否定了利用“十三势”之术,粘连黏随之巧劲,从推手中能练出太极拳上乘功夫。因此杨式《32目》把这种以巧胜千斤之术称为“下乘武事”。当然“下乘武事”在当前人心浮躁、欲望满眼的现代社会也是凤毛麟角。香港太极拳大师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之佼佼者杨振铭先生之女曾戏言“大陆真正会太极拳者不足50人”,虽是戏言,也表明了言者对太极拳变成了“操”变成了“舞”变成了推手之忧心。陈照奎大师“没功夫技巧是空的”大师所喻陈式功夫因笔者未进陈氏之门不敢妄议。而恩师杨振基大师所讲“功夫在拳架中找”笔者随杨师练拳多年确有体悟。按杨式太极传承,杨式太极拳拳架内功练法为抽丝劲,盘架子中抽丝劲为两种,分顺抽和逆抽,顺抽是由脚跟至手指,逆抽是由手指回归脚跟,路线是交叉而出,左手右脚,右手左脚。顺抽被前辈大师称为开,逆抽被前辈大师称为合,此为杨式开合劲。以笔者几十年练拳经验,只盘拳架练推手,不修无极功,开合内功根本无从谈起。
杨式太极拳拳架开合劲的运用,虽不出顺、逆两种抽丝劲,但因姿势方向的关系,则有不同。分类区别有10种,加上顺、逆,被前辈大师称十二抽丝,分别为顺抽、逆抽、左抽、右抽、大抽、小抽、进抽、退抽、里抽、外抽、上抽、下抽。杨式太极拳从拳架找功夫,离不开以上十二抽,否则技击上练不出内功,健身上也打不通经络,也起不到太极拳体用双修之效果。
杨式太极使用中很少有一式是十二抽丝中的一种劲,表现多为几劲合用。
八法五步中的八法:
1、由掤劲旋转为捋,是逆抽丝。
2、由捋旋转为掤,是顺抽丝。
3、挤为联合之掤,是双顺抽丝。
4、按亦为双顺抽丝。
5、采为翻方向之挤,与捋近似为双逆抽丝。
6、挒式较多,用掌、拳、手者为顺抽丝,用脚者为逆抽丝。
7、肘为顺抽丝。
8、靠为逆抽丝。
八法五步中的五步:
1、前进为顺抽丝。
2、后退为逆抽丝。
3、左顾为顺抽丝。
4、右盼为逆抽丝。
中定无定式,一旦与对手周旋,随时可用顺逆抽丝,在对手不同姿势不同方向时可左、右、大、小、进、退、里、外、上、下等各种抽丝。
用拳式举例,如左右揽雀尾:左大顺抽丝;右小逆抽丝;右大顺抽丝;左小逆抽丝。
左右野马分鬃:左外顺抽丝;右里逆抽丝;右外顺抽丝;左里逆抽丝。
左右云手:左右均为顺抽丝。
左右倒撵猴:是里、外、进、退、上、下、顺逆抽丝。
转身蹬脚:是双逆抽丝,等等。
太极拳以强身健体为宗旨,但是也和其它拳种一样,是拳皆以技击为用,固称为体用结合有体有用。只有找到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起到双修之功效。否则在广场上练“太极舞”“太极操”,时间长了甚至还会推手、刀、剑、棍等,穷毕生之力最后也未入太极之门,不得不使人叹息,成为练拳者之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