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气者,就无力?无气者,能纯刚吗?——二水居士校释老拳谱(六)

编者:本文旨在提示二水居士校释《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三本经典老拳谱中的精彩篇章,此节为第六部分。

武禹襄《打手要言》后第二则“解曰”,有“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一节,而之后的“又曰”中,则变成了“有气者无力,无气者能纯刚”。杨家的几代拳学者,在传抄该拳谱时,将《打手要言》(即启轩本的“十三势行工歌解”)、“解曰”、“又曰”等文辞改写作《十三势行工心解》,此节文字,都作“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那么,有气者,就无力?无气者,能纯刚吗?

二水居士在校释这些谜一样的拳谱时,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

他在校释“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时说:

尚气:尚,矜夸,自负之意。《礼记.表记》云:“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尚气,执着于气,以此自曝、自夸、自负者也。

养气:典出《孟子.公孙丑上》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直养者,顺养也,不将不迎,勿助勿忘者也。

接着,他一以贯之的以“二水案”,进一步阐述这一观点:尚气与养气,是对待“气”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来进一步阐述由这两种态度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后果,进而提出他养气的宗旨:“心勿忘,勿助长”。孟子以“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构建了儒学“性本善”为核心的“超我”人格结构。在从善若流的“超我”人格作用下,“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这“浩然之气”,构建了儒家的“自我”人格结构。“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强调的便是“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持其志”以顺养其气。尚气,则矜夸而暴其气也。

而“又曰”中的“有气者无力,无气者能纯刚”,在二水居士看来,“有”,系“尚”之误植, “无”,系“养”之误植。二水居士以为,两节“又曰”,从文字内容看来,像是武禹襄解读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未定稿,而“解曰”则是最终的定稿。一方面,“又曰”中内容,已经全部纳入到“解曰”中。其次,第一则的“又曰”中“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有气”、“无气”在字义上容易误解,作为拳学理论而言,不够严密。“解曰”中,已将此改定为“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尚气与养气,作为对待“气”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立论符合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理论,又与“解曰”中“气以直养而无害”相呼应。将两则“又曰”窜入此抄本,或系李亦畲在手抄母舅稿本时,未加细辨之故。将“尚气”作“有气”,将“养气”作“无气”,抑或抄写时的笔误。行书文本中,“尚”与“有”字形相近,繁体“養”与“無”,亦易误植。陈微明本等所有杨家传抄本,都抄作“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此或可证杨家传抄本,应是据武禹襄最终改定“解曰”之前时的初稿本而抄得。

据悉,二水居士校释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三本经典老拳谱即将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