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
——
阳病治阴:
阴液不足
不能制约阳气
出现虚热证候
要用,滋阴清热的药物
不用,苦寒泻火的药物
补充阴液
制约阳气的
相对亢盛
从而达到
阴阳平衡
临床上
肾阴不足
容易出现
虚火上炎
主要是口服一些
滋补肾阴的药物:
知柏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
阴病治阳,也叫阴病阳治
阳虚证治疗体内阳气不足
阴阳失调
阳虚阴盛
即“阴病”
阳气虚
则出现
阴寒内盛
症见:
怕冷畏寒
手足冰凉
唇舌淡暗
面色苍白
腰酸膝软
小便清长
这个时候
需用补阳
来去治疗
“治阳”
如用
桂枝、附子、
肉桂、杜仲
体内阳气充足
阴阳恢复平衡
——
张景岳先生在
“新方八阵”的
“补阵”中提出
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阳中求阴
阴得阳升,泉源不竭
阴阳学说指导临床治疗
用阳和阴,用阴和阳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因衰而彰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治则的变化运用
和进一步的发挥
补法是
治病八法中
的一个大法
补阴法、
补阳法
又是补法中
的重要方法
它比补气法、补血法
更为深入,更为复杂
运用起来,更为困难
气血阴阳、
阴阳气血
密不可分
气虚者,宜补其上
人参、黄芪之属是也;
精虚者,宜补其下
熟地、枸杞之属是也;
阳虚者,宜补而兼缓
桂、附、干姜之属是也;
阴虚者,宜补而兼清
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
此阴阳之治辨
有气因精而虚者
自当补精以化气
有精因气而虚者
自当补气以生精
又有
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救散亡之气;
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甦垂寂之阴
此阴阳相济之妙用
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
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
此阴阳邪正之离合
这些理论
看来好像
难以捉摸
实际是中医
观察疾病变化的客观规律
就是具体矛盾,具体解决
中医治病必须
按客观规律办事
不能差半分毫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