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小泻心汤
原方:小泻心汤:治心中(实际是指胃部,这里其实是指胃痛的反酸、烧心的证情,与“心”没有任何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病证属于湿热证、实热证之类,临床上当有脉数而有力、烦热、烦躁之类的表现)卒(突然、突发)急(一是指强烈、剧烈;二是指拘急、拘挛、痉挛)痛,肋(“肋”一作“胁”)下(指胃脘部)支满(类似于柴胡药证的胸胁苦满,但与柴胡证的偏在于两胁部、两侧的满痛不同,这里的满痛主要集中在胃部、中央,有用龙胆草的机会),
气逆攻膺背肩胛间(实际是指胃痛时伴有反酸、烧心的感觉),
不可饮食,食之反笃(严重)者(实际是指一种饥饿欲食、胃疼烧心但又不能进食、食则病剧、烦闷烦热烦躁的表现,是一种实热证的反映,有用栀子豉汤的机会,与食不消化以致吞酸嗳气的虚证的陈皮证的胃胀胃痛胃反酸不同)方。
龙胆草、栀子(打)各三两,豉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这里的用药量过大,临床上可据证分三服或分二服,不能一概而论地顿服)。少顷,得吐瘥,不吐亦得(一般来说,服用栀子豉汤致吐的机会极低,但本方加味了龙胆草这味苦寒药,服后湿热、瘀热袪除,胃部有由热转寒的机转,如果这个寒热的转换比较急剧,是有一定的致吐的可能性的,我就有过一次因过食而感觉烦闷不适,无意中再服了一个含有蒲公英还是白头翁这类药物的药制龟苓膏后大吐了一场,吐后反倒感觉舒服、松快,之前的烦闷不适尽除的经历;但如果这个寒热的转换比较和缓,则不会致吐,病邪将通过大小二便排出)。
参考比例:龙胆草三,山栀子(打)三,淡豆豉三;煎汤,分三服。
合方分解:小泻心包汤=栀子豉汤(栀子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对烧伤感染及多种炎症都有良好的消炎止痛的作用,还能用作羊踯躅中毒的解毒、止痛剂。淡豆豉有一定的开郁散结(祛痰水瘀滞)的作用。
仲景常用本方治疗“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的烦躁证,由本方观之,可能是一种由内热、湿热所致的反酸烧心的病证(消化系统的病症))+龙胆草(清郁热实火、泻下湿热。其药证既有似于黄芩证的头面部和五观部的热痛、心烦易怒之类上热的证情,也有似于黄连证的胃中痞满胀热、烦闷烦热之类的证情,但以胃脘部的热痛、急痛刺痛为主要的使用指征)。
按:从以上的分析、分解可见,本方所治疗的实际是一种由胃部湿热、实热引起的胃痛、反酸烧心的胃病,有清泻湿热实热以消炎止痛、制酸止痛的作用,可据证用于现在的胃酸反流之类的病症的治疗。其实与“心”是拉不上什么关系的。
通过对本方的研究,也将为我们正确地去认识、理解仲景对栀子豉汤的用法和该方的方证“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烦热胸中窒,烦躁不得眠”带来一个全新的方向、视觉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