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与感动--

哀感中年: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

感格:谓感于此而达于彼。唯以至诚,可相感格。

感篆:感恩不忘,铭刻于心。感篆中怀。永言感篆,曷罄敷陈。注:曷罄敷陈: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内心的感受或情感。

感纫 ;感谢、感激。多用于书信行文中。

感纫之情,无以言喻。

天下事.成于贫贱感激.败於富贵安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於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

********************

感: 感动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感谢;感激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 。"

感格:谓感于此而达于彼。

宋 李纲 《应诏条陈七事奏状》:“然臣闻应天以实不以文,天人一道,初无殊致,唯以至诚可相感格。”

哀感中年: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清·丘逢甲《东北感春诗》

抚时感事:指感念时事,伤怀往事。

感荷:意为感谢。感:感激;荷:承受恩惠。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祇奉恩命,忧愧增灼,不胜感荷屏营之情。”

唐 卢仝 《月蚀诗》:“再得见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方孝孺 《与邵真斋书》之四:“远貽药物,感荷厚意,曷日而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乔峰 事蒙如此郑重保证,不胜感荷。”

感怀:有感于怀,有所感触。

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易·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説,男下女,是以'享利贞,取女吉’也。”后以“咸感”谓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唐 杨鉅 《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感之象,赋鸣鳩肃雍之德,将以视天下之内理,叙人伦之大端。”

感悰:感激高兴

宋 王安石 《答定海知县启》:“窃邑海旁,得邻境上,布私书之未暇,辱重问以相先,惟知感悰,岂易缕指?”

感慨的心情。明 郑若庸 《玉玦记·梦神》:“离魂感悰,牕寒夜空,不禁斜月疎鐘。”

感孚:使人感动信服。

感篆:感恩不忘,铭刻于心。

宋 吕颐浩 《贺建康张龙图启》:“愧尺牘之未修,辱缄縢之远逮,永言感篆,曷罄敷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别君后,寤寐不去心,远践曩约,又蒙梦示居人,感篆中怀。”

感人恩德,永志不忘

《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别君后,寤寐不去心,远践曩约。又蒙梦示居人,感篆中怀。」也作「感铭」

感篆五中:感恩不忘,铭刻于心。

李脃人《暴风雨前》第四部分:“在府厚扰月余,承以家人待我,感篆五中!”

感时: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汉 王逸 《九思·哀岁》:“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悽愴。”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珍感;对他人赠物表示感谢之词。

宋 苏轼 《答周开祖书》:“惠及海味,珍感。来人遽还,未有以报,但愧怍无穷。”

宋 苏轼 《与范子功书》:“团茶及匣子香药夹等已领,珍感,珍感。”

感顾:感激眷念。

《宋史·赵抃传》:“ 抃 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啟闻,帝手詔褒答。

衔感:心怀感激

《晋书·张骏传》:“休宠振赫,万里怀戴,嘉命显至,衔感屏营。”《文选·江淹<别赋>》:“方衔感於一剑,非买价於泉里。” 李善 注:“言衔感恩遇,故効命於一劒。” 明 张居正 《答中元高相公书》之三:“存殁衔感,言不能喻。” 镜花缘 《第十回》:“虽死九泉,亦必衔感。”

感旧:怀念故旧。

《后汉书.卷七零.荀彧传》:「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文选.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感旧永怀,痛心在目。」

犹自潮来更上头。醉墨淋漓人感旧,

感纫 ;感谢、感激。多用于书信行文中。

「阁下再造之恩,敝人感纫之情,无以言喻。」

感激:受惠而感恩,

1.感奋激发。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后汉书·列女传·许升妻》:“ 升感激自厉,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於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

2.衷心感谢。感恩。

《宋书·范晔传》:“又有 王国寺 法静尼 亦出入 义康 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水浒传》第七九回:“ 韩存保 感激无地,就请出 党世雄 相见,一同管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多谢收留,感激不尽。” 老舍 《善人》:“她只能去为别人服务,可是谁感激她,同情她呢?”

3. 引申指激动,有生气。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 张旭 ﹞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清 谭献 《<明诗录>序》:“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文不期工而吐于高亮。”

感激涕零 :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感激异常(现多含讽刺意)。涕:眼泪。零:落下。

宋·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感激不尽: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感动:    触情景而奋扬。

触动情绪,引起同情,支持。感触情感,震憾奋扬。

1.触动。触动感情,引起同情。《荀子·乐论》:“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新唐书·韦昭度传》:“

李昌符 乱兴苍卒, 昭度 质家族於禁军,誓共讨贼,士感动,乃平 昌符 。”

2.. 动摇。感,通“ 撼 ”。

汉 王充 《论衡·奇怪》:“ 后稷顺生,不坼不副,不感动母体,故曰:'不坼不副。’”

3.感伤震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至诚》:“读史至诸葛忠武侯 、 司马文正公之薨,輒感动流涕者,至诚为之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