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辣评|雷诺新战略要“减脂增肌”,中国市场依然是重点
不知道这位新“私教”能力如何呢。
01
具体来说,雷诺的产能要从2019年的400万台减少到2025年的310万台,六个车型平台缩减为3个,8个动力总成系列缩减到4个。车型也要转型,纯电要做,混动要做,氢能源要做,当然软件和出行业务也要做。
虽然雷诺在中国已经撤掉了燃油乘用车业务,但是中国市场这么大的蛋糕它不可能放弃,电动车和轻型商用车业务将继续,在中国拥有的这些产能和资源也会反哺欧洲市场。
整体来看,这是一份“循规蹈矩”的新战略,和其他大集团并无二致,但是这种瘦身战略推行起来的难度,也和其他大集团一样,阻力重重,毕竟关闭工厂、裁员这些后续动作会引发很多矛盾。
02
第三种是外国电动品牌崛起后,对中国用户吸引力更大,中国电动车依然像燃油车时代一样处于落后地位;第四种则是中国企业沦为外国品牌的代工厂。
当然四种情况最终可能不会单一出现,很可能是一种融合局面,乐观来看中国品牌有可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阻碍因素依然很多,变数很大,我们不能现在就开始盲目乐观。
拿销量来看,去年疫情爆发后,欧洲已经超越了中国成为第一大电动车消费市场,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只是起步更早,但是一旦全球市场都开始觉醒了,这种先发优势也会逐渐失去影响力。
03
不过吉利与富士康的合作,更加与众不同,它们不是要造自己品牌的车,而是要为其他企业造车,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要打造另一个麦格纳,只要你有想造车的想法,就算你不懂设计不懂研发不懂工程不懂制造,交给吉利富士康,也能帮你搞定。
那么看下来谁最需要这样的服务呢?我觉得是苹果和滴滴这样的企业,要么想卖车,但是强项只是软件和钱多,要么需要车作为业务载体,它们都可以把造车业务交给吉利富士康搞定,比起自己吭哧吭哧造车,绝对是物美价廉。
根据上面瑞银分析师的判断,今后中国可能会有很多车企都变成外国品牌的代工厂,反正我们产能严重过剩,可利用资源很多。
做代工也没什么不好,关键看定位了,如果把智能电动汽车代工做到极致,做到业界No.1,那也是很可观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