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著名作曲家连波 连波老师的半世“尹”缘

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与尹桂芳先生和芳华合作了近半个世纪的连波老师,于8月20日晚驾鹤西去,作为芳华人,我们对此深表哀悼,连波老师将和他的作品一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连波老师和尹桂芳先生的亲密合作,对尹派艺术的杰出贡献,将永远流传于越剧历史上。

尹桂芳唱腔的特点

连波

尹桂芳功底扎实,戏路宽广,她扮演的小生俊美潇洒,风度翩翩,表演细腻,自然大方。她表演中最大的特点是从人物剧情出发,风格朴实隽永、高雅脱俗;她扮演的小生朴实而不呆板,潇洒而不轻浮。她所塑造的许多古代书生的形象,如贾宝玉、何文秀、梁玉书、张生、梁山伯等,栩栩如生,各有性格,且又给人一种高雅脱俗的艺术美感。

其唱腔更是脍炙人口,有口皆碑。“尹派”唱腔注重以字制腔,以情带声,善于应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听来深沉洒脱,韵味醇厚,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她的唱腔,于感情深沉中露洒脱,于韵味醇郁中含真情。她的唱段布局严谨,逻辑性强,讲究层次的发展。腔与词的结合,既强调语言要素,又突出音乐的表现性,听来宛如始于青山翠谷中的一线清泉,潺潺而流;在激越处,则似蜿蜓千回中掀起的波澜,在峡谷中畅流而下。曲终时,音虽止,意不尽,她那优美抒情的缓缓“甩腔”,给人有回味无穷、余韵不绝之感。

尹桂芳那脍炙人口的“起腔”,柔美动听,表情深邃。她根据不同人物,具体感情,经过不断创造,逐渐丰富,使这句“起腔”变化无穷,适应范围广阔,在艺术上又有鲜明的特色。例如:《秋海棠·心心相印》中“真不会感到寂寞啊”、《何文秀·算命》中“妈妈听道”、《盘妻索妻·洞房》中“娘子啊”与《盘妻》中“请娘子听了”,及《红楼梦·金玉良缘》中“妹妹啊”。

尹派唱腔纯朴隽永、深沉洒脱、韵味醇厚,表现力强。无论唱腔和唱法,刻画人物性格细致,音乐形象鲜明。以她自己的话来说:“唱腔既要从内容出发,不要被流派唱腔某些特点所约束,但又要发挥流派唱腔的独特风格。”因此,尹桂芳在唱腔方面创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神采奕奕的人物音乐形象。

尹派唱腔的【慢板】优美舒展,抒情性强,尤其善用长段叙述性的【清板】,运腔自然,表情细腻。如《浪荡子·叹钟点》一段唱,共有一百十六句,一气呵成,扣人心弦,把一个旧上海败家子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于人们眼前。50年代起,尹派唱腔有了更大发展,在塑造人物上更有广度和深度。她所饰演的贾宝玉,唱腔秀丽温存,柔美婉转;屈原的唱腔,则气宇轩昂,凝重大方;何文秀的唱腔纯朴流畅,幽默舒展……为了有利于塑造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揭示多种感情,她还广泛吸取兄弟剧种和唱腔艺术。如在屈原的唱腔和唱法中,吸收了京剧老生的某些因素和绍剧中激越高亢的音调,使尹派唱腔增加了苍劲浑厚、刚健挺拔的表现功能。《何文秀·哭牌算命》借鉴了苏州弹词唱腔和杭滩的【武林调】,使之富有浓郁的喜剧色彩。广泛吸收,并不是杂凑在一起,而是经过融化,统一于尹派唱腔的格调之中,听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刻画出各不相同、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

尹派唱腔讲究以字行腔、字重腔轻的唱法原则,且将字随着人物感情的细微变化,唱得内紧外松(即听起来松弛,但内在很用劲),因吐字自然而不生硬,听来字音清晰,并赋予浓郁的感情色彩。一般说,尹派唱腔的旋律大多在中低音区回旋,但在重要的关键句上,则用异峰突起的手法,使之平中有奇,柔中含刚。所以,对尹派唱腔的特点不能片面理解为只是柔软缠绵,其实,它是随着内容的不同需要,或柔美、或刚健、或深沉、或苍劲,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如《红楼梦·哭灵》中“林妹妹变成宝姐姐”,旋律一跃而上,在较高音区结合假声唱法,听来挺拔昂扬,将唱词所表现的感情揭示得颇为动人。异峰突起,是尹派唱腔的一种常用艺术手法。另一种艺术手法是:有规则地自由运腔,即随人物感情的变化,在行腔间有意识地运用忽快忽慢地速度变化和时紧时松的节奏处理,使行腔徐疾顿挫,起伏多变,从而将从人物内在的复杂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浪荡子·叹钟点》、《沙漠王子·算命》等唱腔中这一艺术手法用得十分巧妙。

尹桂芳是一位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但在创作上绝不保守。我与她合作的《屈原》、《何文秀》、《长征》等唱腔中所作的各种尝试,充分体现了她所说的“流派唱腔要为内容服务”的准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