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特殊家长:不要把特殊当做消极认命的理由
致特殊家长:不要把特殊当做消极认命的理由
满天星
前几天办活动,听说了一个平时很乖巧的孩子在外面“不听话”的案例。我既觉得意外也觉得合理。
每个孩子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家长的问题。
这个孩子认知能力还不错,但是胆子非常小,很不自信。平时走路总是佝偻着腰,每次听到指令也只是笑笑看着老师,让他拿什么吃或者做点事情都要重复三五遍才会做,不是他不知道是在叫他,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相信甚至不敢。
我想或许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父母离异,母亲曾遭受过家庭暴力,所以母亲看起来也非常胆小,母亲没有工作,靠些许补贴过生活。
母亲陪孩子一起上学,但也未曾做什么,要么在一旁玩手机,要么偶尔拉着孩子做些不合适的“辅助”。
我们老师都认为这个孩子不用陪读,这个孩子的能力是班上较好的,也没有什么情绪行为问题,十分乖巧。班主任老师费尽心思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希望可以让这位妈妈有更多的私人时间,无论是自己做点零工还是偶尔来学校陪陪孩子都可以,但是这位家长拒绝了。
我们有些无奈,不是这个孩子需要陪读,而是这个妈妈需要陪伴。因为离异,因为曾经遭受过糟糕的对待,所以小心翼翼,时时刻刻和孩子黏在一起,也没有什么个人生活。母亲身上的这种不安全感和迷茫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就时刻拉着他的胳膊做一些错误的示范。
我们看在眼里,也非常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给这个孩子上个训课,在平时的课堂甚至课间都给他特别多的机会,时时鼓励他,稍微有点进步就会立即强化,也想办法跟这位妈妈聊天,把各种原理方法讲给她听,然后告诉她具体的方法,甚至给她做示范。
但最后还是收效甚微,不是这些方法有问题,而是这位妈妈根本没有这样做甚至是按照完全错误的方式去做。即使我们提醒多次,家长也并不能理解和执行,还能怎么办呢?只要家长不用心,老师做再多都没意义。
所幸这位家长遇到了一个家长(B),同样也是家长,经常带着孩子一起玩,时时刻刻鼓励孩子,一段时间下来,终于有了些进步。
但这位家长(A)却因此非常依赖家长(B),平时吃饭、玩耍,甚至请假都跟着家长B一起,一年过去了,家长B的孩子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家长A的孩子只有微小的进步,而这些进步还都来自家长B,在这个过程中,家长A很少去主动学习、适应,几乎都是等着家长B来帮助她。
这种情况让人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同样的事情,别人今天帮助你,明天帮助你,难道要帮助你一辈子?
听说有一次这两位家长带着各自的孩子去参加活动,家长B的孩子能适应各种环境自行组队,家长A和她的孩子都不能和其他人组队,只想和B待在一起。但是哪能事事都将就你呢,到最后活动也没有很顺利。
家长A身体健全,完全有能力找一份简单的工作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但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时时刻刻和并没有那么需要她的孩子待在一起,拿着这样那样的补贴,接受学校老师给的些许水果,拿着各种志愿活动的资助物资……
一年两年甚至很多年过去了,终有一天孩子会长大,学校再也不能留他,也总有补贴援助不那么完善、及时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而且这样的态度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呢?因为我弱所以你们要照顾我,所有人都得配合我?所以可以靠到处展现自己的弱势来换取各种资助?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国家和社会都非常愿意给予弱势群体各种各样的帮助,但这只是他们人道主义关怀的体现,并不是家长们理所当然接受一切的理由,也并不代表家长们就不需要自己去付出努力让生活更好一点。
我们特殊,我们需要帮助,也有人愿意帮助我们,但是我们也要努力变得更好去适应这个社会啊,不能只是一直待在原地等别人来适应我们啊!
另一位家长B也接受了社会各界的各种帮助,但她从不认为是理所当然。也从没想过靠社会救助过完余生,她总是教导自己的孩子各种社会规范,各种生活技能,自己也趁着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去做零工。她懂得生活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得靠自己,即使有人帮助那也只是一种帮助,他们不可能替她过生活。
像她这样没有因为自己孩子特殊就觉得自己应该被照顾的人,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天助自助者,只有自己去改变,别人才会更愿意来帮助你。如果自己不愿改变,即使全世界都来帮助你都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