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林文章《〈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刊北大《最文摘》2019年第1期
陈振林文章《〈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刊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最文摘》2019年第1期,与大作家莫言、六神磊磊同栏同内容。感谢孔庆东教授和美女编辑谢伶俐!
《射雕英雄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陈振林
名人推介
《射雕英雄传》成了一部经典性的作品。它不仅是武侠故事的经典,也是小说艺术的经典,因为它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法及结构形式。《射雕英雄传》当然也成了金庸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分界线。
——作家陈墨《港台新武侠小说五大家精品导读》
名著知微
内容先知: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主要情节:
郭杨两家指腹为婚,后为金兵所害。郭啸天死,其妻流落蒙古,诞下一子郭靖,在蒙古成长,后被江南七怪收为徒弟,并得全真教丹阳子马钰指点内功。杨铁心妻子被大金国六王爷骗婚,诞下一子杨康,却自幼被当做小王爷抚养长大。18年后,郭靖奉师命南下。杨康却贪恋富贵,认贼作父。郭靖与黄蓉一见如故,彼此倾心,但因华筝之婚约在先,以及江南七怪的反对等多种因素,两人情感可谓一波三折。五位师父被害于桃花岛,郭靖愤而离开黄蓉。这一对两情相悦的青年,经历了坎坷磨难,才修成正果。恶言恶行的杨康,也难逃惨死在嘉兴铁枪庙中的命运。
郭靖随黄蓉故国万里行,遍识天下武林高人,武功日见提升,终于得以报杀父深仇,消师门积怨,夺《武穆遗书》,率大军西征,承亡母之教,上华山论剑,救襄阳国难。这位原本纯朴憨厚、木讷愚钝的射雕英雄,变成一个为国为民、悲天悯人的侠之大者。
作者简介: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
有人用两句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概括了金庸的主要作品,即《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另有一部《越女剑》。
内容导读
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
在金庸的全部作品中,《射雕英雄传》是影响最大、读者最喜爱的作品之一,被公认是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模式、新格局与新时代的一部作品。同时,他又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继承者,因而《射雕英雄传》被认为是金庸小说的创作真正取得成就的标志。
《射雕英雄传》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歌颂威武不屈的民族英雄,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该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射雕英雄传》尽情颂扬了质朴厚道的平民英雄郭靖。在蒙古长大的汉人郭靖,不愿做大将军、大元帅和金刀驸马,而冒险出走南归,并与黄蓉共同死守襄阳重镇,协力击退蒙古的围攻。在《射雕英雄传》的结尾,郭靖与成吉思汗有过一段对话,很明确地表达了金庸的观点。虽然成吉思汗一生纵横天下、灭国无数而功业盖世,然而却并不是真正的英雄,并不是真正的可以为当世敬仰并为后世追慕的大英雄。反而是郭靖这位出身草莽、行走江湖的布衣,才是一位真正为民造福、爱护百姓的大英雄。用一部武侠小说来进行这样的历史思辨,才使得这部《射雕英雄传》格外的沉重深刻、意义非凡。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塑造了郭靖这一主要人物,大智如愚,大巧为拙,淳朴忠厚,侠烈肝胆,大义磅礴,为国为民,坚毅钝讷。另外,他还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黄蓉,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娇媚刁钻;老顽童周伯通,学武成痴,心无旁骛,了无心机,天真率性;北丐洪七公,豪爽热诚,全无伪饰,一副济世救民的火热心肠,心胸开朗而又光明磊落;东邪黄药师,聪明绝顶,才智超人,洒脱超逸,偏于乖戾;西毒欧阳锋,为人阴险诡诈,残忍自私,以毒王而自傲于世,贪婪而又阴狠;成吉思汗,勇猛稳重,雄才大略,心狠手辣,残忍嗜杀;杨康,生于正而长于邪,性情浮华而贪恋富贵。
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克服了旧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单一、呆板的毛病,着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故台湾评论界有金庸小说是“武戏文唱”之说。郭靖成了金庸笔下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在《射雕英雄传》中,突出了郭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乃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宝贵的精神以及“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崇高品格。
金庸写《射雕》时,他正在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和导演,这段时期中所读的书主要是西洋的戏剧和戏剧理论,所以小说中有些情节的处理,不知不觉间是戏剧体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疗伤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剧的场面和人物调度。
精彩选读
成吉思汗率领大军攻打金国,郭靖跟随出征。成吉思汗给了锦囊与郭靖,让他在大胜之时拆开。郭靖夜晚去看望母亲李萍,母子二人担心锦囊有问题,于是拆开。原来,成吉思汗准备攻打金国之时,攻下大宋江山。拆开锦囊之事泄露,郭靖母子面临着被杀的危险。在这时,家与国,情与仇,野蛮与侠义,在故事中精彩地一一展现。
帐内燃着数十枝牛油巨烛,照耀有如白昼。成吉思汗虎起了脸,猛力在案上一拍,叫道:“我待你不薄,自小将你养大,又将爱女许你为妻。小贼,你胆敢叛我?”郭靖见那只拆开了的锦囊放在大汗案上,知道今日已是有死无生,昂然道:“我是大宋臣民,岂能听你号令,攻打自己邦国?”成吉思汗听他出言顶撞,更是恼怒,喝道:“推出去斩了。”郭靖双被粗索牢牢绑着,八名刀斧举刀守在身旁,无法反抗,大叫:“你与大宋联盟攻金,途背弃盟约,言而无信,算甚么英雄?”成吉思汗大怒,飞脚踢翻金案,喝道:“待我破了金国,与赵宋之盟约已然完成。那时南下攻宋,岂是背约?快快斩了!”诸将虽多与郭靖交好,但见大汗狂怒,都不敢求情。郭靖更不打话,大踏步出帐。
……
李萍忽道:“大汗,只怕这孩子一时想不明白,待我劝劝他如何?”成吉思汗大喜,连说:“好,你快劝他。”李萍走上前去,拉着郭靖臂膀,走到金帐的角落,两人一齐坐下。李萍将儿子搂在怀里,轻轻说道:“二十年前,我在临安府牛家村,身上有了你这孩子。一天大雪,丘处丘道长与你爹结识,赠了两把匕首,一把给你爹,一把给你杨叔父。”一面说,一面从郭靖怀取出那柄匕首,指着柄上“郭靖”两字,说道:“丘道长给你取名郭靖,给杨叔父的孩子取名杨康,你可知是什么意思?”郭靖道:“丘道长是叫我们不可忘了靖康之耻。”李萍道:“是啊。杨家那孩子认贼作父,落得个身败名裂,那也不用多说了,只可惜杨叔父一世豪杰,身后子孙却玷污了他的英名。”叹了口气,又道:“想我当年忍辱蒙垢,在北国苦寒之地将你养大,所为何来?难道为的是要养大一个卖国奸贼,好叫你父在黄泉之下痛心疾首么?”郭靖叫了声:“妈!”眼泪从面颊上流了下来。
……
行不多时,前面尘土飞扬,一彪军马冲来,郭靖忙勒马向东。但那坐骑冲杀了半夜,已然支持不住,忽地前腿跪倒,再也无力站起。是对情势危急已极,但他仍是不肯舍却母亲尸身,当下左抱母,右持矛,反身迎敌。眼见军马奔近,烟尘嗖嗖声响,一箭飞来,正长矛。这一箭劲道极猛,郭靖只觉长矛一震,矛头竟被射断。接着又是一箭射向前胸。郭靖抛开长矛,伸接住,却见那箭箭头已然折去。他一怔之下,抬起头来,只见一名将军勒住部属,单骑过来,正是当年教他箭法的神箭将军哲别。郭靖叫道:“师父,你来拿我回去么?”哲别道:“正是。”郭靖心想:“反正今日难脱重围,与其为别人所擒,不如将这场功劳送给师父。”便道:“好,让我先葬了母亲。”四下一望,见左首有个土冈,抱着母亲走上冈去,用断矛掘了个坑,把母亲尸身放入,眼见匕首深陷胸口,他不忍拔出,跪下拜了几拜,捧沙土掩上,想起母亲一生劳苦,抚育自己成人,不意竟葬身于此,伤痛过甚,却哭不出来。哲别跃下马来,跪在李萍墓前拜了四拜,将身上箭壶、铁弓、长枪,尽数交给郭靖,又牵过自己坐骑,把马缰塞在他里,说道:“你去罢,咱们只怕再也不能相见了。”郭靖愕然,叫道:“师父!”哲别道:“当年你舍命救我,难道我不是男子汉大丈夫,就不会舍命救你?”郭靖道:“师父,你干犯大汗军令,为祸不小。”哲别道:“想我东征西讨,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大汗最多打我军棍,不至砍头。你快快去罢。”郭靖犹自迟疑。哲别道:“我只怕部属不听号令,这番带来的都是你的西征旧部。你且过去问问,他们肯不肯贪图富贵拿你?”郭靖牵着马走近,众军一齐下马,拜伏在地,叫道:“小人恭送将军南归。”郭靖举目望去,果然尽是曾随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旧部将士,心下感动,说道:“我得罪大汗,当受严刑。你们放我逃生,若是大汗知道,必受重罚。”众军道:“将军待我等恩义如山,不敢有负。”郭靖叹了口气,举向众军道别,持枪上马。
正要纵马而行,忽然前面尘头起处,又有一路军马过来。哲别、郭靖与众军尽皆变色。哲别心道:“我拚受重责,放走郭靖,但若与本军厮杀,那可是公然反叛了。”叫道:“郭靖快走!”只听前军发喊:“莫伤了驸马爷。”众人一怔,只见来军奔近,打着四的旗号。
烟尘拖雷快马驰来,倏忽即至,原来骑的是郭靖的小红马。他策马驰近,翻身下马,说道:“安答,你没受伤么?”郭靖道:“没有。哲别师父正要擒我去见大汗。”他故意替哲别掩饰,以免成吉思汗知晓内情。
拖雷向哲别横了一眼,说道:“安答,你骑了这小红马快去罢。”又将一个包袱放在鞍上,道:“这里是黄金千两,你我兄弟后会有期。”豪杰之士,当此时此情,也不须多言。郭靖翻身上了小红马马背,说道:“你叫华筝妹子多多保重,另嫁他人,勿以我为念。”拖雷长叹一声,说道:“华筝妹子是永远不肯另嫁别人的。我瞧她定会南下找你,那时我自当派人护送。”郭靖忙道:“不,不用来找我。且别说天下之大,难以找着,即令相逢,也只有徒增烦恼。”拖雷默然,两人相顾无语。隔了半晌,拖雷道:“走罢,我送你一程。”
两人并骑南驰,直行出了十余里。郭靖道:“安答,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请回罢!”拖雷道:“我再送你一程。”又行十余里,两人下马互拜,洒泪而别。
拖雷眼望着郭靖的背影渐行渐小,在大漠缩成一个黑点,终于消失,怅望南天,悄立良久,这才郁郁而回。
深度解读:
“侠之大者”,这一精神在郭靖拆开锦囊之后在多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为着大宋江山,郭靖母子违命拆开了成吉思汗的锦囊,在此时,他们二人面临着被杀头的危险。母亲李萍为了成全儿子而自杀,儿子郭靖抱着新亡的母亲一路奔逃。遇到教他箭法的神箭将军哲别师父,这个原是来追杀郭靖的哲别师父,也“犯大汗军令,为祸不小”,让郭靖下葬母亲。众军士也一齐下马,送郭靖南归。又赶来的四王子拖雷,众人吃惊拖雷会带走郭靖。其实,拖雷是帮郭靖送来了小红马与黄金,让郭靖迅速南归。然后,拖雷又送了郭靖十多里,怅望良久。
郭靖母子冒死拆开锦囊,师父哲别违令送郭靖,拖雷送来小红马和黄金,并冒险送上一程,侠义精神在众人身上得到一一展现。
写作拓展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我们对“侠义精神”要有正确的理解,并准确地运用到写作之中,践行到生活之中。
有人把“侠义精神”等同于打打杀杀的侠客行动,认为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就是“侠义精神”。这种看法有着极大的片面性。“侠义精神”并非挑战或者推翻现有的社会制度或者法制裁判,而是对国家制度出现空白后的一种民间力量的补救。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用自己真实的行为阐释了这句话。他从小就很善良,然后各种机缘巧合学得各种武功,成为一代绝世高手。后来,他不愿大宋子民承受亡国之苦,决定镇守襄阳,最后他和黄蓉一道为国捐躯,令人唏嘘不已,让人心生敬佩。郭靖生性单纯,他重情重义、勤奋、爱国,具备了中国人最认可的侠义精神。郭靖的侠义,体现在可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者素有的风范。他不仅是儒侠中的侠之大者,而且也是一切侠中的侠之大者,因为他彻底的实现了“为国为民”这一儒侠的目标,也因之显现出郭靖高尚的人格力量。
单个的“侠义精神”体现在救助困难群体,而放大了的“侠义精神”则是民间力量和声音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态度。“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侠义精神”不是对于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个人英雄的自我陶醉,而是对于民间力量对于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努力补救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中国人骨子里那种“侠义精神”的知觉。我们不缺少这种精神,缺少的是重新唤醒这种精神的良知。
陈振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青铜骏马”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全国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获奖作家,第十四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奖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20多篇小说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3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北京文学》《小说月刊》等刊物公开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3部。《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等刊签约作家。
木木文字工作室,是陈振林文学创作与教学写作的自由天地,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新婚对联,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