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的有一行雁来,花荣未敢夸口,这枝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
◆ ◆ ◆
来源 | 《水浒传》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水浒传》中,射雁可不是一件好玩儿的事情,百二十回版本的《水浒传》,一共出现了2次射雁盛举,两次射雁分别由花荣和燕青完成,这是两个什么人?花荣,号称梁山第一美男子;燕青,凭实力拐走了李师师的男人,然而,两个俊俏美男的射雁盛举,却都给梁山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也算是施耐庵先生的黑色幽默了。
01
▲
花荣射雁
宋江来到清风寨,结识了小兄弟花荣,也把清风寨文武二将的矛盾摆到了明面上,这才有了花荣率领部队投奔梁山,上山后几个兄弟一起吹牛,也捎带商业吹捧,说花荣射术高明,能一箭射断绒绦,分开画戟。接下来的描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晁盖听罢,意思不信,口里含糊应道:“直如此射得亲切?改日却看比箭。”
先是晁盖听完表现出了不相信的神情,随口说改日比箭,这就好比你跟朋友说改日一起吃饭,就一句客套话而已,谁信谁傻,但花荣却放在心上了,之后众人一起游山,只听得空中有数行宾鸿嘹,花荣动了小心思。
花荣寻思道:“晁盖却才意思,不信我射断绒绦。何不今日就此施逞些手段,教他们众人看,日后敬伏我?”
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被人怀疑了能耐,要找机会证明自己,这是人之常情,但花荣这段心理却非常有趣,首先,他在心里对晁盖是直呼其名的,要知道他对宋江那可是一口一个哥哥,表里如一。之后又想要他们日后敬伏我,这里的他们众人,很明显是针对晁盖一人的,至于其他人,晁盖都服了,你们也不得不服。
恰才兄长见说花荣射断绒绦,众头领似有不信之意。远远的有一行雁来,花荣未敢夸口,这枝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射不中时,众头领休笑。
这分明是炫技加挑事啊,但花荣确实有真本事,弯弓搭箭,正中雁行内第三只,军士取箭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众头领尽皆骇然,都称花荣做“神臂将军”。自此,梁山泊无一个不钦敬花荣。这一段在《水浒传》第三十四回,是梁山泊第一次射雁,也是花荣第一次炫技,故事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但隐隐之中,施耐庵先生又留下了一条隐线——百二十回《水浒传》第五十九回,晁盖率人攻打曾头市,被人暗算遭了毒箭,中箭的位置十分有趣。
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见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
花荣射雁,正好射在大雁头上,晁盖中箭,也恰巧中在脸(头)上,前后联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在数难逃的命运感?持阴谋论观点的读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宋江吴用安排好,要除掉晁盖夺取山寨之主,而射箭之人必然只有花荣,再联系花荣上山之后,先是不被晁盖信任,后又不服晁盖统领,反而对二把手宋江心服口服,这阴谋论似乎也不无道理。如果你要说,《水浒传》中花荣在梁山上箭射大雁,目的是为宋江立威,这还真不好说,也许他仅仅就是不服晁盖,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事而已,但事儿赶事儿,赶上了,晁盖的死法和被花荣射下的大雁一样,施耐庵一手高明的黑色幽默,引发后人无数猜想。
02
▲
阎王薨
那日,宋江带领兵马,行至秋林渡,空中有大雁飞过,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宋江见了,心疑作怪;此时听到喝彩声,原来是初学弓箭的浪子燕青,连发数箭,箭箭不空,射下十数只鸿雁。宋江把燕青叫到跟前,搬出仁义礼智信,好好教训了一番燕青,这一段说教也十分有趣,宋江的原话是:
“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宋江说,大雁是五常俱备之物,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梁山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也是以仁义礼智信作为自我标榜,大雁就好比梁山108位兄弟,燕青射下几只大雁,就好比梁山损失了几个兄弟一般,于心何忍?这是百二十回《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故事即将迎来尾声,梁山好汉也即将迎来自己的结局,征方腊一战,终将折戟沉沙,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退的退,不正应验燕青射雁时,宋江那一番话吗?
03
▲
两次射雁的影响
如果说花荣射雁,预示着梁山首领的变动,那么燕青射雁,则预示着梁山的结局。花荣射雁,射掉了晁盖的山寨之主,这并不值得可惜,因为在晁盖的带领下,梁山众人并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目标,宋江上位之后,明确了108位头领,明确了招安大业,这虽然不被大多数读者和部分头领认同,但至少目标清晰了,不再是一盘散沙。燕青射箭,射掉了数十位弟兄的性命,虽然最后取得了明面上的胜利,但宋江这一伙人,最终还是遭到了奸佞的毒手,死于非命,接受招安,光耀门楣,不过是黄粱一梦,不如像公孙胜那样做个闲云野鹤,不如像鲁智深武松那样,取得正果,不如像李俊那样,远渡海外,成为一国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