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把太极拳原理带入旁门左道?
有位昵称为“太极拳玄机”的网友写了一篇文章如下:
“太极拳理是要科学解释还是要重建科学原理?
对太极拳有深度研究的爱好者差不多都在做一件事,即把传统太极拳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不过这种结合走了两个方向,一是对现成拳理做出科学解释,一是全然抛弃传统拳理而重建科学原理。虽然做的都是对太极拳科学化的事,但结果会完全不同。
所谓对传统拳理进行科学解释,有两个意义。一是对难懂的拳理文字进行通俗化的翻译,二是太极拳的内容和练法、用法缺乏系统性,用科学方法可以将其系统化,更适宜教学和推广。
科学是国际化的语言,太极拳已经是世界共享的遗产,用科学语言翻译中国人自己都弄不懂的文字,既杜绝拳理理解上的歧义又能达成世界范围的共识,无疑是赋予了传统太极拳新的生命。
所以,科学解释传统拳理对学拳者是福音,对太极拳的传承发展是推手,无论怎么说都是功德无量的。
而抛弃传统拳理自建一套科学原理则是哗众取宠,是画蛇添足,甚至完全是另起炉灶。这样做的后果是扼杀真正的太极拳。
比如,拳理讲用意不用力,那些搞科学原理的居然讲什么反作用力原理、重心原理、杠杆原理等力学理论,按这些理论练的还是太极拳吗?
拳论讲练太极拳最忌讳的是入了旁门,什么叫旁门?通俗地讲就是以经典力学为拳理的拳种。”
这位昵称为“太极拳玄机”的网友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叫旁门?通俗地讲就是以经典力学为拳理的拳种。”
昵称为“太极拳玄机”的网友说的结论对不对呢?我认为他说的结论完全不对,亦即他说的结论完全错误!
太极拳属于武术。而武术是技击术。技击是离不开力的。太极拳技击推手也离不开力。太极拳技击或推手的双方都是宏观物体。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属于经典牛顿力学的研究范畴。太极拳的原理必须用牛顿力学来研究。用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中庸之道以及其它儒释道经论都不可能揭示太极拳的本质。
用牛顿力学研究太极拳技击和推手运动得出太极拳力学原理能够科学解释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告诉大家:为什么太极拳要舍己从人。
由于昵称为“太极拳玄机”的网友研究太极拳的方向出现了偏差,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他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中写到:
“从量子角度深度解析太极拳如何练阴阳
现代量子学的基础认知:宇宙是能量体,能量具有波粒二象性,波粒的基本单位称为能量子,简称量子。
波性粒性或者波状态粒状态按常理是不共存的,要么波状态要么粒状态。而量子学认为波粒是共存的,称为量子叠加。
我们看易经的表述:一阴一阳谓之道。
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的理论与仅诞生百年的量子学理论不谋而合。说不谋而合,首先几千年前的人不可能知道现代人的研究,故不存在古人抄现代人的现点,我们也以君子之心讲现代的西方人不曾参照中国古人的观点,二者都是各自独立的研究。
这是一个简明的对应。粒、波即阴、阳。
下面从量子特性的角度来解析阴阳的特性。
1、波粒二象性即万物负阴而抱阳。
2、量子纠缠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或者孤阴不生,孤阳不生。
3、量子叠加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从这些对应解析可以看出,东西方的认识高度一致,只是说法不同而已。这就是:名可名,非常名。
做这个对应解析不是好玩,而是要解决练太极拳对阴阳的认识及如何练阴阳的问题。
首先,阴阳是量子,不是泛泛的相对立又统一的两面。也就是说,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方位、大小高低轻重虚实等性质、动静固活顺逆往复开合等动作,这一切都不是阴阳。
然后,阴阳相济。其实,练拳只要练到了纯能量层面,即无极、道,阴阳相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量子纠缠,即阴阳共存,阴阳动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会同时动,不管距离的远近。
也正是阴阳的这些特性,在用时,并不需要去辨别是阴动还是阳动。同时,用阴阳又极其灵活,既可以用阴也可以用阳,无论用哪一方都是用的阴阳整体。”
他这不是在科学研究太极拳,而是生拉硬扯,把毫不相干的“太极的阴阳”和“量子的波粒二象性”牵强附会的硬性扯连起来,试图用“挂羊头卖狗肉”的方法,打着“科学”的旗帜,兜售其不正确的太极拳原理——太极阴阳。
谈论太极拳要抓住要点。
要点之一,首先就是搞清楚什么是太极拳,亦即搞清楚太极拳定义。
要明确太极拳的定义,又必须首先明确太极拳属于武术,是技击术,而不是医术、养生术以及其它。然后需要明确太极拳是什么特点的技击术。依据什么来明确太极拳这种技击术的特点呢?显然应该是太极拳界公认的经典的王宗岳《太极拳论》。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是如何描述太极拳技击规律特点的呢?不同太极拳大师对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不同的理解,因而有不同的解释。读懂王宗岳《太极拳论》是明确太极拳技击规律特点的第一步。如何才能读懂王宗岳《太极拳论》? 要想读懂王宗岳《太极拳论》,亦即弄明白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想要阐述的观点,必须先捡着明白话去读,把不明白的话先放在一边。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最明白的话有:“舍己从人”,“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走)”,“我顺人背(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些话都有相同的含义:不要顶抗,要顺势而为。
你看,王宗岳说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句话就非常明确地告诉你:对手攻击你哪里,你哪里就要“虚”,就要“杳”。这句话就是告诉你,不要让对手攻击到你。如果推手的话,就要做到哪里感觉“重”,哪里就“虚”之,亦即“杳”之。由感觉“重”,变为感觉“不重”,直至无一点感觉,也就是使对手对你的作用力由大变小,最后变无,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程度。
因此可知太极拳是顺势而为的技击术。
我们明确了太极拳的技击规律特点是顺势而为,亦即明确了太极拳的定义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太极拳为什么要顺势而为,也就是要明确太极拳原理。
我们前边已经说到太极拳原理必须用牛顿力学来研究。如何用牛顿力学来研究太极拳原理呢?
首先要观察太极拳技击和推手现象,从大量的太极拳技击推手现象中总结共性特征。太极拳技击推手中频繁出现的共同现象的特征是:某一方使另一方由静止发生运动,亦即某一方使另一方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出现晃颤、移步、蹦跳、转圈、跃出、翻滚、倾跌、倒地现象。
然后我们就需要研究技击推手中某一方使另一方由静止发生运动而自己保持静止亦即某一方使另一方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自己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原因。
牛顿力学告诉我们,所受各个外力是平衡力关系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所受各个外力非是平衡力关系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同理,技击或推手时所受各个外力是平衡力关系的一方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亦即不会由静止发生运动; 所受各个外力是非平衡力关系的一方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亦即就会由静止发生运动,或晃颤,或移步,或蹦跳,或转圈,或跃出,或翻滚,或倾跌,或倒地。
“平衡力”是物理力学中的概念。当几个共点力的作用效果抵消亦即共同作用效果为零时,我们就把这几个共点力就叫做平衡力。当物体所受的各个外力是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就不会发生变化,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我们就习惯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技击或推手时能保持位置不动的一方就认为其能保持平衡,不能保持位置不动的一方就认为其失去平衡。
太极拳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使对手失去平衡和自己保存平衡,同时还要做到不费劲甚至不用力。这就要求自己不先发而后发,不顶抗而舍己从人顺势而为。两人之间技击或推手时,谁做到了顺势而为就可以不费劲甚至不用力使对手失去平衡由静止发生运动。这就好比于顺水行舟,划不划船用不用力,船都可以随流动的水向前行驶。顺势而为也就是所谓的太极拳的“借力打力”“四两拔千斤”。太极拳技击或推手时某一方会失去平衡由静而动的内因是他先发进攻自己先已由静而动,外因才是对方的引诱辅助作用。太极拳高手与人推手时能够做到与对方搭手后不先动,静等对方先动; 对方推他时他就动,对方不推他时他就不动;他总是随曲就伸随着对方用力的方向而走。对方会误认为已经推动了他,于是就继续用力,结果就会使自己所受重力与支持力不再平衡,使自己的平衡条件遭到破坏,使自己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由静而动,或晃颤,或移步,或蹦跳,或转圈,或跃出,或翻滚,或倾跌,或倒地。其失去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内因,是他自己使自己步入了太极拳大师的陷阱。于是太极拳大师与弟子推手时不见大师用力弟子就自己又蹦又跳,还能转着圈绕过障碍物,甚至飞出、翻滚、倾跌、倒地的“神奇不可思议”的现象就发生了。
太极拳技击或推手时某一方会失去平衡的责任主要是他自己犯错先发进攻引起的,并不是太极拳大师有什么特异功能或具有超能量。太极推手的神奇现象的原理只跟牛顿力学有关,跟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中庸之道无关,跟易经道德经和其它经都无关,跟磁场、能量场、射线、暗物质、暗能量、超能量、量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等等等等都无关!
昵称为“太极拳玄机”的网友还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他认为“对难懂的拳理文字进行通俗化的翻译”和对“太极拳的内容和练法、用法”“系统化”,使之“更适宜教学和推广”就是科学化。这显然是不恰当的。科学解释太极拳就是用牛顿力学理论科学解释太极拳原理,科学解释太极拳的传统拳论拳理拳诀中的符合太极拳技击规律的内容,摒弃其中的任何人都说不清道不明的玄之又玄的像天书般的部分。
不难看出,正是昵称“太极拳玄机”的这位网友正在把太极拳原理带入旁门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