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才女琼宝:两度辍学考上北大,24岁病逝,葬于八宝山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盏茶,苦也只会苦一阵子,并不会苦一辈子。
世界万千,在我们的周边的确确有人真的苦了一辈子,他们从苦中而生,到苦中而去。
1
北大才女张培祥于2003年身患白血病,3个月后去世。她是热传网络的文章《卖米》作者。
遗体告别仪式由北京大学在八宝山举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撒贝宁担任主持,介绍生平,全场恸哭失声。
2004年6月,权威文学杂志《当代》署名“飞花“发表了张培祥的纪实长文《卖米》,随后被《读者》、《新华文摘》转摘,一度引起轰动。也让成千上万的网友感动流泪。
《当代》的编者手记有这样一句话:“面对现实的苦难,这个年纪轻轻的作者,态度是朴实的,从容的,甚至是面带微笑的,平淡中有一种只有经典的现实主义才有的力量。如果飞花还活着,那将有多少期待啊!”
彼时,张培祥去世已一年。
可能一些网友不知道的是,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真人真事改编的。
故事原型就是作者本人。她叫琼宝。在一个炎炎的夏日,她和母亲一人挑着一担米到集市上卖。走过了4里多的山路,终于来到了集市上。
集市上人来人往,买米的人给出的价格却低得可怜。母亲与买主讨价还价好几回,谁都不肯定让步,维护着自己的底线,最后,琼宝的母亲不甘心让自己的辛苦付诸东流,不舍得低价出售,所以,一天过去了,也没有卖出一粒米。
卖米,不是简单地维持生计了,而是关乎着父亲的身体。所以,母亲对此感到十分愧疚,如果米卖不掉,就没有钱给父亲买药了。
琼宝长大后,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一篇小说,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还获得了北京大学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当时,被评为“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佳作。
然而她本人却没能来到颁奖典礼,因为在此之前她不幸倒在了疾病面前。
2
琼宝原名叫做张培祥,1979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偏远山村。
从打她出生的那天起,便没有过过一天的好日子。母亲患有严重的小儿麻痹症,父亲又常年体弱多病,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然而,天真的琼宝没有看过外面美好的世界,身在苦中却也悠然自得。
在琼宝10岁的那年,父亲无奈的向她坦白,由于自己常年体弱多病,还要吃药,母亲又患有小儿麻痹,干不了重活,家里已经无力再供她上学,琼宝顿时感到慌张,父亲看到她幼小天真的样子,一时间热泪盈眶。
他恨,恨生活的贫苦,更恨自己的无能,为了让自己苟活下去,却没有能力供自己学习成绩如此优异的女儿继续深造。
琼宝渴望上学,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明天的渴望。她也努力争取:“我少吃点。”然而,当时是家境,不是少吃就能省出钱来的,而是,根本没处省。就如她写的故事里,那些米,都没办法卖出去。
那天夜里,寂静得可怕,只能听到琼宝的眼泪一滴一滴滴落的声音。
第二天,琼宝收拾好心情,早早地起了床,但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学校,而是默默地跟父亲去地里干活。到了傍晚,琼宝看着放学归来的小伙伴们,一时间愣在原地,望着他们的背影不住的感慨。
没过几天,这件事情便传到了琼宝姑妈的耳朵里。她气冲冲地跑来质问自己的哥哥,为什么要让小小年纪的琼宝辍学?父亲表示这实属是无奈之举,看着哥哥家里家徒四壁的样子,琼宝的姑姑也深知事情的原委,叹了口气,便主动和琼宝的父亲说,自己可以供她上学,于是便带琼宝走了。
3
琼宝对这次失而复得的上学机会十分珍惜,重新回到学校的琼宝学习异常刻苦,最终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
对于其他家庭,这本该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然而对琼宝家来说,却是忧大过喜,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供孩子上学,真的太难了!
琼宝父亲的无能为力再一次体现出来。在他咬牙坚持供琼宝读完初二之后,他实在承担不起城里上学的费用,于是决定将琼宝转移到乡下的普通中学上学。
这一次幸运女神又站在了琼宝这一边。
在城里中学任教的堂叔听说此事,便把琼宝转到了城里的中学,虽然这时已经初三了,但琼宝仍然以卓越的成绩排在了全年级第1名。
即使是这样,她在业余时间还是会为家里干农活分担家里的压力。当时她最大的愿望便是考入中专,赶快工作,以此来缓解家里的经济问题。
然而正是她这个报考中专的决定,让她所在学校的校长得知了。
琼宝是校长在任教几十年以来见过最用功、最刻苦、成绩最优异的学生,他不忍看见这么好的苗子考中专而放弃自己的前程,便笃定的让琼宝继续考高中,继续自己的学业,而所有的费用都由他来想办法。
大恩大德无法言说,琼宝当时哽咽的一言不发,只能不住的点头。
最终在中考结束时,果然没有辜负校长的期望,毫无悬念的以优异成绩升入到重点高中。
深知一切来之不易的琼宝,到高中学习更加拼命刻苦,怎奈何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生越苦,命运便越爱开玩笑。
正如俗话所说: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琼宝高二那年,他的父亲身患结石做了手术,母亲也患上了乳腺癌。
正是这样的家里情况,让琼宝没有心思再读下去。
那一夜,她在寝室的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合眼,终于在天还没亮之际,她便收拾自己的行李,悄悄的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4
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发现琼宝没有来上课,便将问题反映给校长。
校长按照当时报名表登记的家庭信息,找到了她的家里。
琼宝的父母见校长如此关心自己的孩子,便坦白自己的孩子去打工赚钱了。校长听闻,顿时火冒三丈:如此好的学习苗子,让她去辍学打工,这实在是误人子弟!
于是校长踏上了寻找琼宝的旅程,在经过多方打探之后,校长终于找到了琼宝的联系方式,也顺利地和琼宝取得了联系。
校长告诉琼宝:你尽管回来读书,在校期间所有费用全免,剩下的家里问题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
就这样,琼宝再一次有贵人相助,也因此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5
当琼宝再一次走进学校时,只剩下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她为了把自己失去的学习时间补回来,拼命学习。
最终她没有辜负校长对自己的期望,期末又考出了全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1997年8月,醴陵四中传出高考喜讯,张培祥一举摘取了株洲地区文科桂冠,以株洲第一全省第五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至此,琼宝的人生似乎出现了一丝曙光,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人生充满希望。
还没到校园时,琼宝便给自己立下目标,从此以后不会再花家里一分钱,白天打工赚钱,晚上学习,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回馈家里,绝不浪费自己在大学的一分一秒。
她也是这么做的。
每天完成学习后,就开始搞创作,或者打工,虽然每天十分忙碌疲惫,但能够看到未来充满希望,她却一点都不感觉苦,每天都乐此不疲,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般。
深知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她,在学习上也丝毫不敢怠慢。在她读本科四年里,综合成绩在100多名同学中排位第九,并多次获得奖学金。她200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法律学士学位,并继续在北大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琼宝家里的状况也因为她的回馈而变得越来越好。父母的医药费和弟弟的学费已经不再是家里的重担。甚至琼宝还给家里增添了电话、电视机、洗衣机等新物件。
此时,不仅是琼宝一家人自己,甚至周围的人都感觉他们已经拨开云雾见光明,从此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6
然而,命运总爱跟人开玩笑,琼宝的幸福,并没有维持多久。
2003年,非典在中国肆虐,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就在这时,琼宝的身上也出现了许多异样:经常头晕气喘,浑身乏力,皮肤上还出现了许多莫名的红点。经过琼宝自己的初步判断,排除了非典的可能性,而既然没有得非典,那么她便不再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继续坚持自己的学业,然而就是因为这样一耽搁,便酿成了大错。
在非典势头渐渐消退结束之后,琼宝来到医院检查,发现自己竟然患上了白血病。
谁能想到,从小多苦多难的她,竟然在身体健康上又出现了问题,住进了医院。
但她乐观积极的心态并没有消失。在医院的病床上,她挥手写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既然事情已经如此,那么何必在意,为什么不在生命的最后给自己画下完美的句号呢?
她把自己未完成的书《大话红楼》带到医院,只要自己的身体允许,便继续写作。
后来,《大话红楼》在培祥去世一年后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彩色封面上,有一句极沉重的话:北大薄命才女写就的性情文学,用红楼元人演绎西天取经之事;间杂大话西游的时间感;不变的是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恩怨情仇。
琼宝是北大才女,可惜天妒英才,活得太短。
病后,无论是在朋友、男友,还是家人面前,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纯真灿烂的微笑。或许是从小多磨多难的经历,让她变得心智坚强异于常人,才能够在病魔缠身之时微笑面对生活吧。这种微笑并非是强撑出来安慰他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一种对生活的豁达。
她曾给网友回信时写道:即使漫天乌云蔽日,我也会记得曾经照射在我身上的阳光,那种温暖无时无刻不留在我的心头。
同年8月27日,她在网上留下“花谢”两个字之后,便离开了人世。
她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轻轻地来,轻轻地去,却让周围的人对她不住的思念。
9月2日,北京大学在八宝山菊厅为琼宝举行隆重追悼会,厅内厅外挤满了前来悼念的师生,法学院党委书记和琼宝生前班主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分别致悼词,全场泣不成声。
遵照琼宝的遗愿,另外一半骨灰,被家人带回醴陵老家。父亲张元贤说,要给这个才华横溢的孝顺女儿建一座亭子。
现今,在醴陵城西转步筱溪村,一个向阳的小山坡上,有一个叫“怀念亭”的小亭子,里面住着的,就是琼宝。
墓碑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曲三强老师为她撰写悼词:
“培祥,你是那么年轻,你带着对生活的无穷眷恋和遗憾悄然离去,到遥远的天国去圆你的文学之梦。或许,在那里你会更自由,更快乐,因为远离了尘世的纷争和世态的炎凉,再也不必为繁文缛节去修饰自己。或许,这也是一种解脱,我们知道,不管你走多远,你都会听到我们的呼唤,我们也能感受到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相信,我们会把你对所有的人的关爱都铭记在心,真的好想你,培祥,一路走好……”
诗人聂鲁达曾经说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寻。”
琼宝这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将美好和希望留给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