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国教授学术思想及其运用双辛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经验

王庆国,1952年生,河北省沧州市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4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中医藏象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局医学流派——燕京刘氏伤寒学派负责人,刘渡舟名家研究室主任。本文旨在整理、保留并继承王庆国教授的宝贵临床经验,启迪后学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1.研究目的:疏理王庆国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形成过程,明确其家传情况,师承谱系及对中医各家学派观点的继承的关系,为指导继承人的成长和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整理王庆国教授擅长治疗的常见病诊疗经验,形成主方明确结合辨治思路的诊治体系。围绕王教授运用双辛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病因、药证及配伍规律进行详细论述。为该病的证治提供有效的临床支持。2.研究方法:2.1王庆国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思想渊源整理中医学兼具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特性。医生的临床思维过程是医者个体所受环境熏染和学术思想交融的产物,对于医家学术经验的整理如果脱离其生活背景将难以做到准确、完整。因此,全面把握指导教师的中医学思维内涵,需要记录成才历程、保存诊疗第一手资料,结合个人时代特征、生长环境、教育背景等人文因素全面认识,以启迪后学。2.2王庆国教授学术渊源整理全面总结王庆国教授的家传情况、师承谱系、疏理对其学术思想形成有影响的各个医家及影响的情况,归纳其人生经历和学术发展过程。2.3王庆国教授治学成果疏理通过记录、整理王教授平时的带教语录;对本人及其同门师兄弟进行访谈,收集王庆国教授特色学术观点和主要研究思路;以听课、录像方式记录其讲解《伤寒论》的全过程,并将音频资料转化为文字,同时整理其研究《伤寒论》的文章、教案及主编教材等,疏理其认识伤寒的特色见解。展示王教授从“治学”到“临床”并深入“科研”的学术成就。2.4王庆国教书临证经验总结通过规范统一处方签,由王教授问诊后直接书写,尽可能多地保存第一手临床资料,并真实反映其辨治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临床跟诊,以验案收集、经验归纳,初步统计结合导师验证的方式总结王教授对部分疾病的诊疗特色,常用方剂,配伍及加减经验。所得结果,需要与王教授反复讨论并得到肯定后,方能作为临床诊治特色的最终结果。

2.5王庆国教授运用双辛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经验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IgE介导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该病对病人的睡眠、记忆、情绪、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王庆国教授以益气温阳,解表散寒,兼清郁热为法论治变应性鼻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部分患者能够治愈,显示出中药治疗AR的优势。研究从变应性鼻炎的鼻部症状、伴随症状等方面,评价王庆国教授自拟方双辛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研究采用开放性、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纳入研究,总观测周期设定为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TNSS积分、TNNSS积分,以评价双辛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3.结果3.1王庆国教授名医历程:王庆国教授名医历程经历了5个阶段,包括:幼受启蒙,积累文化底蕴;励学敦行,汲取医门至理;求学京城,拓宽思路视野;随时侍诊,尽得恩师真传;勤于思考,开拓创新,融汇新知。其现今取得的诸多成就,与早年经历密切相关,为指导继承人的成长和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依据。3.2导师学术渊源王教授精研《伤寒杂病论》,立法既不失古人之意,又不拘泥于古方,在经方运用上颇有心得。擅用经方,同时注重从各家汲取。他熟记《医宗金鉴》心法,喜爱李东垣、朱丹溪、陈士铎、傅青主、张锡纯、叶天士诸家,重视吸纳其中诊治经验,并在临床实践中将上述诸家经验融入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提高临床疗效。

3.3学术思想:王庆国教授尽得恩师刘渡舟教授真传,善用柴胡类方,提出重视枢机,贵“和”而非“平”,在此基础上擅用经方,不拘时方,创制新方。临证时重视辨病辨证,更重辨病辨证相结合,融会新知,西为中用;重视一病(证)一方,更倡导一病(证)多方;立足证候、探索“中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内外兼治、缓急兼施、因病用药;重视立法、立方,更重守法、守方。

3.4临床经验:导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是师承的精华,从“道”、“法”、“术”三个层面继承导师衣钵是传播、发扬导师学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有效手段。

在脾胃病诊治方面,王教授既受到仲景“保胃气”学术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的影响,常用半夏泻心汤类方和补中益气汤类方。

肝病方面他执气血为纲,善用柴胡剂、麻黄剂、苓桂剂等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临床治疗。

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王教授认为病机是脾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并兼有肝气失调和肾阳亏虚,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痛泻要方和援绝神丹合方加减创立了以温阳补脾、调肝和血、祛湿止泻为法的专病专治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他强调病证相合,分期论治,创立了穿藤痛痹汤’。

更年期综合征王老师对以补肾之法,常用滋水清肝饮合方加减。以清上蠲痛汤治头痛等都体现了他的独到经验。

3.5应用双辛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特色经验:疾病疗效观察显示,疗后2周时总有效率为50%,疗后4周时总有效率为78.5%,疗后8周时,总有效率为92.8%。比较患者治疗前与疗后2周、疗后4周、疗后8周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症状评分,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均数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比较患者治疗前与疗后2周、疗后4周、疗后8周的鼻涕从咽部流出症状评分,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数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比较疗后2周与疗后4周,疗后4周和疗后8周的症状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治疗前与疗后2周、疗后4周、疗后8周的流泪症状评分,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均数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在鼻或眼睛瘙痒症状上较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不明显,治疗4周与疗前的症状评分,P=0.008<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该疗效一直延续至治疗8周。比较疗后2周、疗后4周、疗后8周与治疗前的鼻或口腔上颌疼痛症状以及头痛症状评分,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数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分析126例临床病案表明,王庆国教授门诊过敏性鼻炎患者用药,多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随证进一步变化加减。证候分析证实患者以本虚标实为多,症状既有热郁又兼肺脾气虚或肾阳不足,方证契合,反映导师治疗本病有主病主方的特点,也解释了临床辨治过敏性鼻炎取得良好疗效的病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