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退热贴”忽悠过吗?它不退烧还会“坑娃”!
天气转凉,感冒发烧的孩子骤然多了起来~
面对孩子发烧,父母总是各种揪心,各种不知所措。但有一件事中国的父母基本都会做,给孩子贴个“退热贴”!
可如果有人跟你说,退热贴退烧在国内外指南里都没出现过,对降低体温也起不到多大作用,甚至还会“坑娃”,你会大吃一惊吗?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退热贴,大部分均属于巴布剂(也叫凝胶膏剂),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式。
“退热贴”退热机理是:退热贴中凝胶层为其主体部分,由具有良好的能量转换功能的亲水性高分子凝胶(含有水、冰片、薄荷、色素等)为载体,载体中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它跟凉毛巾或冰袋敷头达到的效果差不多。
所以,它只能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给宝宝带去暂时的舒适感,让烦躁哭闹的情绪得以安抚,对降低体内温度起不到太大作用!
因为退热最主要的原则是让孩子舒服,退热贴给额头局部带来的这种凉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耐受,有些孩子会出现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发红、出疹)。
所以,不仅不退热,反而让孩子过敏等不适感!更尴尬的是,国内外指南、学会从来没有承认过退热贴。
国内外指南从来没有承认过退热贴
我国儿童发热指南——《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2016)里关于孩子发热处理部分,完全看不到退热贴的身影。
再到国外,不论是加拿大儿科医生协会(CAPS),还是美国儿科学会(AAP),还是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NICE),都不曾提到过退热贴用于退热。
临床工作中通常将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如果你家娃体温高于这个温度,才叫做发热。
尽量的保持宝宝舒适是退热的原则,说白了就是尽量让孩子舒服。
孩子月龄≥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为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孩子月龄≥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对于家长来说,退热贴就是一个安慰剂,当因为发烧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也许贴上退热贴能让人恢复理性来想接下来该做什么。
所以说,当孩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家长首先要确保自己的理性,退热贴可以用,但是确保孩子不过敏的时候用,另外,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予在退热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