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荣 || 母亲言传身教二三事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母亲言传身教二三事》

作者|李家荣(江苏盱眙)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虽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她却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她的子女,让我受益终身。

  记得小时候,刚包产到户,每家每户有了自家的猪,都集中到一起放官猪。该我家那一天,母亲带着我去家西的大塘里放猪。大塘有着丰盛的野果与野菜,让猪吃得欢。有的猪吃饱了,就躺在塘边晒太阳,有的猪却是到处跑。期间,我看到了一头小猪却提前跑了,而我当时也懒得追它,误认为它会跑去家的。可是,到了中午回家后,那头猪并没有回家。而丢猪的那家便找到我们家,当时母亲并不知情,问了母亲却不知道。而我却说,我看到那猪跑了,母亲一听气坏了,说,跑了,你怎么不追回来的。

  当他人面没有打我,只是说,看我等会再收拾你。于是,我赶紧溜了。要不然,就会免不了一顿打的。可我一直没敢回家,一直到夜里10点多钟才回家。母亲很是着急,见到我又可气又心疼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呢?你已知错了,也能说出猪的去处,说明你很诚实,我也就不会再责备你了。只要你诚实做人,就是有点错,也就得到原谅的。”因而,我记住了这句话,但凡做错了事,只要诚实,如果相告,总会风平浪静,得到他人的谅解。因而,诚实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直陪伴着我,让我老老实实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始终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就得益于母亲的教诲呀!

  那时农村很穷,生活条件简陋,即使旧的坏的生活用品,一概都舍不得扔,修补后再接着用。那时,有个外地修补手艺人,到了我们的庄上做手艺。中午时分,母亲总会最后一个拿着坏锅坏盆过去补。补完之后,就会留人家在我们家吃饭。可我们家也并不富余的,母亲总会拿出最好的招待人家。我们很不乐意,母亲总会安慰我们说: “人家外出谋生也不容易,总不能把锅背在身上吧,让人家吃一点,就是多放把米吧,也穷不了我们。”我很理解母亲的一番热心。之后,只要有这样手艺的人过来,总会留他们在我家吃饭。母亲在用行动告诉我们,乐于助人,才是做人的根本。当然,那人也会将我家的锅盆之类补得更细心,更结实。这就是好人总有好报的。母亲乐于助人的品德一直影响着我们。因而,每当他人有困难时,我总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帮助。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也会得到别人的真情回馈,喜悦于心。

  我还记得在大集体时,母亲在生产队参加劳动不但积极肯干,而且,还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别人做出榜样。每年收割时节,需要抢天抢季节,尽快将成熟的稻麦收归粮仓。因此,母亲往往白天干完活后,夜晚还会独自一个人去收割。第二天,队长发现了田里被收割一大片,问是谁帮忙收割的,母亲并没有承认。可她的行动却成了无声的号召,之后,就有不少村民也自助加入义务收割大军。因而,每年的收割时节,我们队的粮食很少因天气阴雨而受影响。母亲是在用无声的行动,向人们传递着勤劳肯干,总会收获丰硕的果实。也让我从中得到了启示,因而,我无论在那里,都会勤劳肯干,因而,很得他人的尊重。

  因而,母亲的言行一直影响着我,使我能够快乐地生活,修正着我的人生之路,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长。

作者简介
 李家荣

  李家荣,男,1965年8月出生,盱眙县作家协会会员,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从事散文、小说、纪实文学创作。

  曾有各种文体散见于《人民公安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淮安日报》、《淮海晚报》、《盱眙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