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阴阳变化
天人解
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著,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讬大象,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翻译】在以前黄帝那个时期,黄帝向岐伯咨询一些生命道理,写成了《黄帝内经》,以探求天人之间的奥妙。黄帝说:时常表现在自然界的道理,在人身上也同样适应。同理,常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也能找到。人与自然本来就是统一的,不能够认识自然规律,怎么能知道人的生长规律!
自从秦越人(扁鹊)、张仲景之后,再也没有如《难经》《伤寒杂病论》这样伟大的秘籍经典传世,有些医学至理也没有传下来。叹息作为上至帝王下到百姓的那些道理幽深渺茫,深不可测,在天地之间,不能窥测它的本源,亲身努力去追寻,也解不开其要旨。人有意想不到的病,医生也缺乏不死良方,庸医伤人,犹如乳虎和苍鹰。痛哀那些病死的人,常常想我的同门朋友,作《天人解》。
{解读}黄元御写《四圣心源》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医生没能够认识到天人合一的道理,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都有征兆,同理,在自然界的现象在人体也有反应,作为医生应该正确认识自然规律从而用来指导治病,这样就会减少很多枉死的人,很多疾病也会得到适当治疗。所以黄师说:“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阴阳变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翻译】宇宙的初期是个混沌的世界,然后盘古开天地,所以有了阴阳。气包含阴阳,所以有清有浊,清气往上升,浊气往下降,清浊的合理演变程度是通过五行的微妙平衡来实现的。阴阳之间是中气,就是土啦,这是阴阳升降之枢轴。
枢轴运动是清气从左上升,上升为火,浊气从右下降,下降为水。化为火就发热,化为水就是寒。升到一半的位置还没有形成火为木。木气是温性的,上升不停歇,积累了温就变成火。降到一半还没有形成水为金。金的气是属凉的,降而不停止积累起来就成寒症,化为了水。
{解读}所谓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间土。金木水火围绕中土循环。
【翻译】木、火、金、水是四象。四象就是阴阳变化在升降中的表现,阴阳就是中气的盛衰消长。分开看就是四象,合起来就是阴阳,其实都是中气的变化罢了。
天地的四象轮转是一年一个周期,阳气的上升是在每年的夏至之前,阴气则从夏至之后开始下降。阳气升了一半就是春天,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候就是夏天,阴气降到一半就是秋天,阴气达到最盛就是冬天了。春天开始生发夏天生长是木气和火气,所以春天温暖夏天热;秋天是收获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是金和水气,所以秋天凉爽冬天寒冷。土没有固定的季节性,四季中每季的最后18天土气旺盛,而农历的6月份是土最旺盛的时候。土加上金木水火四象就是五行。
{解读}象,就是现象。这里是讲天地大自然的运转规律。人体的四象应指肝、肺、心、肾四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