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散文】田家声:一地豌豆
春去秋来,光阴飞逝。
雨落无声,回忆无数。
这些文字刻画出的一幅幅画面,将那些难忘的瞬间,瞬间里出现过的风景,都一一的收录其中,永久的珍藏。
读着文字,我们的头脑中便出现了很久的往事,眼前呈现了一幅幅图景,这些画面一幕又一幕的穿透时光的壁垒,让思绪故地重游,再一次的去品味那一段段曾经的执著与美好。
时光如歌,岁月如金!
作者|田家声
图片|来自网络
豌豆是家乡的一种夏熟作物。
秋日里,农人们播种下豌豆的籽种,锄草灭虫,精心侍弄。待到三四月间,一地豌豆便从粉红色的豆花中生了出来,当它还是瘪线无粒时,孩子们就谋算着去豌豆地畔摘食尝鲜。
大约四月底前后,豌豆就渐渐的变得籽圆粒饱。这当儿更是孩子们欢乐的时光。民谣“豌豆角儿不纳粮,过来过去摘着尝。”
于是,他们就一天到晚三五成群地扑在豌豆地里,尽情地摘食那鲜灵灵嫩闪闪的豌豆角儿生食。像给鱼儿开膛破肚,用手将豆荚从脊梁上豁开两半儿,搭嘴用牙齿捋去那嫩绿嫩绿的颗粒嚼食,只觉味儿津津甜,口齿留清香。皮儿也不能就扔,而是将其对折,用食、拇指慢慢地往前一捻,那连在一起的皮儿便没了半点纤丝,照样能食,名曰“打连子"。
五月初,在阵阵熏风的吹拂下,豌豆逐渐变得像将要老的“蚕宝宝",通身发白变亮,豆荚圆鼓鼓,胖嘟嘟。这时就生食不得了。
孩子们唱着“尖尖脚,上南坡,提老笼,摘豆角,摘一笼,煮一锅……"的童谣,兴高采烈地去田间摘那半嫩不熟的豌豆角。
母亲将孩子拿回家中的豌豆角儿连皮放锅内烧煮,约半个时辰就熟透了。趁热捞将出来,盛放于盆、碗之中放在桌中央,全家人围坐一起,津津有味地食之,热热闹闹地说之,畅畅快快地笑之,一派融融和谐气氛,可谓人间天伦之乐!
南风徐徐吹着,吹得豌豆蔓儿枯了、黄了,豌豆荚儿干了、熟了。这当儿,农人们一齐出动,将一地豌豆连荚带蔓滚毛蛋般地割了,挑回家摊在场院中,套牛拽碌碡碾打。
五月天多雷雨,每每正在碾场,忽儿天公不作美,电闪雷鸣,倾刻暴雨哗哗。人们失急慌忙将碾出的豌豆颗粒用扫帚扫在一起,扯一抱豌豆蔓儿苫了。
五月的天是孩儿脸,说阴就是雨,说晴见太阳。天放晴时,场院里还积着水潭,孩子们便一个个手持搪瓷缸丶碗,跑出家门,忙去场边捡那碾场时迸溅在外被雨水浸泡得胀乎乎的豌豆粒儿。拿回家长豆芽,或让妈妈搭了椒盐,调了油,用铁勺儿炒熟,吃起来油香油香,那味儿不亚于城里儿童所食的现代食品棋子豆。
久违的家乡的豌豆,如今想吃只有在梦中了。
田家声,男,商州人,退休。陕西省作协会员,喜欢散文创作,业余弄文30多年,在全国70余家报刋杂志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出版散文集4册。虽垂垂老矣,依然坚持创作,不图名利,只为充实生活而已。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