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两位老师的命运》 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一
  在晋西的黄土圪梁上,有一个不出名的小村庄叫做高家村,说是高家村,可是全村没有一户人家姓高。村子里有两大姓,一户人家姓信,另一户人家姓邴。这两姓人家是怎样住到了这里,说起来也就话长了,要说清楚这些,要写很长的考证历史,所以这里也就不去赘述了,咱说从现实一点的信诚实和邴基林这一代说吧。
  信诚实是信家的第三代传人,到了这一代,正遇上了抗日战争结束,全国解放。日子过得安定了,村民们自觉发动起来,在邻村请了一个国民师范毕业的学生,来村里当了私塾老师,教得十几个学生,信诚实就是其中之一。当然邴家也不能落后,好容易有了学校,邴家的孩子们也纷纷入学。当年这小学里信诚实和邴基林就是一对让老师看的起的好学生,老师觉得这两个孩子总是会有出息的,所以这位老师也是很下功夫教学,总想让这两个孩子出人头地。老师家成分不好,是地主,祖上是前清的老秀才,他又是国民学校学生,所以很自卑,就是那种有文化没出息的知识分子。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这两个学生顺利地考入了高级小学,到了离他村二十里以外的一个大村去读书。两个人去了高级小学读书,那真是人不亲土也亲,经常是在一个被窝里睡觉,一个大锅里吃饭,在一个桌子上做作业,同学之间亲如弟兄。考初中那年正是1958年大跃进,学校里组织去大炼钢铁,信诚实就跟上大队人马去大炼钢铁了,人家邴基林就不去大炼钢铁,就住在家里复习功课,结果上初中考试邴基林得了个全县第一,信诚实得了全县第十名,虽然都考上初中,可有了名次。这对于高家村来说也是一件大事,全村考上了两个初中生,和当年考上了状元一样隆重欢庆。这两姓人家也是光耀夺目,大放异彩,在人民公社化的热潮中期盼着儿子们的光宗耀祖,读书成人。
  时间熬到了一千九百六十一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大城市的人都是没有吃的,都是吃不饱,学校生活也是很艰苦,在这样的日月里,高家村这个小小的山村就有些不一样了,土地多,人口少,这村子偏偏是不饿。所以这两个初中生也很精神,一心要考上一个中师学校,毕业以后去当个老师。那年代当个老师不简单啊,房东先生老舅舅,这在乡下是最受人尊重的职业。
  中师毕业的信诚实,那可是当年的一表人才,生的眉清目秀,留着很整齐的青年头,两条很浓的眉毛,黑黑的,很像两条卧着的蚕。两只大眼睛,特别是那一双双眼皮长的很好看。上身穿一件蓝卡机布的青年服,下身穿一条劳动布的西式裤。在中师的男生中那真是一个标致后生。在学校里是三好学生,学的各门功课都很扎实,他也一心要准备毕业后去当一个好老师,去当一个称职的老师。1965年的夏天这两个山区娇子都从中师毕业了,走出了校门。信诚实被分配到了本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去教书,这村子离县城还有六十多里。信诚实背上了行李整整走了一天才到了这个小山村。村子的中央的几间小平房,有三间是教室,在东边上有一间是教员室。教室里的窗子是用纸糊的,纸已经很破很烂了,里边有十几张桌子,从窗外看这些桌子都是千疮百孔,没有一件是完整的。桌面上尘土很厚,好像半年没有开门了。教员室里也是空空的,只有一口大锅,锅台上安着一个很大的风箱。他先找到了队长,队长是一个五十开外的人,说话很和气。他自我介绍是新来的教员。队长很高兴。马上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家里,让他中午饭就在家里吃。
  队长也是个热心肠的好人,把他安排在自己家里,见他背过行李的身上还冒着热汗,让他先在家里休息一会儿,他出去找人给打扫学校。
  信诚实也很积极,说他也要去打扫学校。队长找了两个人,找了许多糊窗户的纸,把学校门打开,让他去指挥,让村里的人去打扫。这两个社员也很认真,一说是他们村里的新老师,都很热情。一个下午的功夫就全打扫好了。教员室里也生了火,虽然是夏天,在这深山老林里,天气并不热,生上火才觉得舒服了一些。
  中午队长让老婆给他炒了鸡蛋,满上了烧酒,吃得是麻油烙饼。今天就不一样了,人们都开始称呼信老师,信老师听着也是头上热乎乎,先还有些不自然。队长告诉他说,咱们这里艰苦,原来是有个老师的,人家是平川的,来了两个月就走了,以后再也没有来。
  晚上信老师就把他的行李搬到了教员室。自己开始了新生活。队长见他初来,就从队里给他拿了白面,小米,还给他拿来一袋土豆。他就能开始了生火做饭,自食其力。教员室里打扫的一崭新,窗子糊得雪白雪白的,墙上也是粉刷过的,顶棚也是新裱出来的,信老师对这个地方还是很满意的。也有些学生陆续三五成群到学校里看新来的老师。学生们看见新来的老师很漂亮,又年轻。他给一些大一点的学生布置了工作,让他们明天一大早都到学校里来上学。
  村里的人很尊敬老师,晚上队里收工以后就有许多学生的家长来和他坐,问长问短,问从那里来,怎能找到这个小山村的。也有介绍村里情况的,说这村子里共有五十多户人家,有二十多个上学的儿童。还有的家长给他送来了晚饭。说他刚来,不会做饭。信老师对这山里人的厚道十分感动,一心一意要在这里做个好老师。
  第二天早晨一起来,信诚实就和村里的社员一起去村子下边的井里去挑水。挑回了水做早饭,这是他做得第一顿饭,小米煮稀饭,吃起来也很香。
  早饭过后,二十几个孩子就来上学了,他们很齐心,看见老师都问,老师好。教室里一共有十个桌子,能坐二十个学生。这些学生已经有了过去坐的习惯,还没有等老师安排,各自就坐在了自己的坐位上。老师站在教台上依次一个一个问名字。这些学生很有礼貌地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话。经过一番提问,才弄明白。这些学生都是依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排定坐好的。这是一个复式班,要每天从一年级教到四年级。其它公共课程,比如体育、唱歌、图画等可以共同上课。
  信诚实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觉得这小山村还是有山有水,山清水秀,虽然是离县城远一些,可是很清静,特别是每天的空气很新鲜。他现在首先要抓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升学问题,眼看小考临近,这里有五个四年级学生要升五年级,到乡里的高级小学去上学。这些学生由于前任老师走了很长时间,课也没有上完,备考工作根本没有进行。这些学生如果是考不上高级小学,就需留级,这对于这些学生也是一种伤害。所以他就积极以备考为目标,第一步是赶课程,把没有学完的课程赶起来。他每天把一、二、三年级的课程安排好,把精力全用在了四年级的应考方面,早晨六点就起床,把四年级的学生召集来,开始了早自习,中午四年级迟下课半个小时,晚上四年级的学生上晚自习一个小时。通过这样延长学习时间,使四年级把耽误的课程补起来,还把应试考卷都做完。到了小学升学考试那一天,这些学生都能轻装上阵,舒心考试。
  考试结果出来了,这个不出名的小山村得了第一名。这一出名,使这个小山村的村子名字也出了名,原来人们都不知道的小山村,因这一次考试全县的人都知道了小考夺魁的前山村。
  小考也结束了,该是放暑假了,放了假他也要回久别的高家村了。他把学校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让村里两个大一点的学生把教室里的东西看护好,他去了队长家,和队长说了关于学校放假的事,就开始步行回家了。从这前山村到他的高家村要步行一整天,要翻两座山,操近路走,全是羊肠小道。
  他一个人,走出前山村,村里的学生们把老师送出了村外,这些学生恋恋不舍,他再三安顿让学生们回去,不要送他了。走出村外就是开始上山,当年的山上只是牲畜们行走的一条路,两边全是沙棘,密密麻麻的沙棘林里有时会突然飞出了一只野鸡,会把人吓唬一下,暑期这山林里倒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蓝天白云下的满山翠绿,真是美不胜收。这些初从教室里出来的学子看到这山这景,确实心情舒畅。他第一次来时由于路生,没有来得及欣赏这般景致,这一次看到这种景色,心情格外喜欢,他上了山顶上放声歌唱,歌声嘹亮,响彻云霄,他也没有觉得时间长就翻过了一道山,过了一道平川后就到了后晌了,就又开始了上另一道山。这一道山上去再往下栽,就是他们村高家村。走着走着,肚子有些是饿了,他就坐下来,吃了路上带的干粮,就再走。田地里也有了下午来出工的,有的荷着锄头,有的赶着牛群,他也就脚也疼开了,腿也软开了,有些走不动了。他放眼望去,已经能看到他们村里了。他有了精神了,一定要坚持着,下定决心,回到高家村,回到自己家。信诚实走一步都有一个体会,他用心体会,常说的,一步一个脚印。他用心体会常说的,脚踏实地。这些词都是老百姓走出来的,很生动。
  他来到了家门前,老母亲出来迎接,老母亲背后引出了一群弟弟和妹妹。信诚实是老大,他后边还有六个,有四个妹妹,还有两个弟弟。全家共有九口人。老父亲早早已上地劳动去了。他的小弟弟刚三岁,所以母亲还在家,不能上地劳动去。母亲见他教书回来了,很高兴,赶紧给他做饭,大妹子也从外边抱回了生火柴,一家人皆大欢喜。
  第二天,他去看同学邴基林。去了邴基林家,邴基林正好在院子里纳凉,邴基林家院子里有一株大榆树,这一株大榆树把个院子罩得黑压压的,真凉快。邴基林坐在一把摇椅上,手里拿着一把蒲扇,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
  信诚实走上前去,把邴基林叫醒。邴基林很惊讶,说:“什么风把你吹回来了?”
  信诚实说:“我昨天走了一天才回到家,昨天本想来看你,可是确实有点脚痛的厉害,走不过来了,休息了一晚上,今天好一些。”
  信诚实定了定神,问邴基林:“你是怎么回来的?”
  邴基林抬起头看了一眼大榆树上的鸟,开言道:“我就没有去那村子里。”
  信诚实说:“不去能行吗?”
  邴基林说:“反正我和他们说了,我不会做饭,没人给我做饭,我不就会饿死,那教书还有什么用,分的我那个村比你的村子也远,在北山上,那村子名叫鸡窝村,村子里仅有十几个学生,那地方的人也不讲卫生,村里的人尽是患天疱疮的,所以我也不敢去。”
  信诚实说:“毕业典礼上你的发言不是很积极吗?说的是党指向那里就奔向那里,那里艰苦就到那里去吗,怎能回了家里就变了?”
  邴基林很郑重地说:“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那时你不那样说,能毕业了吗?现在毕业了,谁还能管着咱?咱就得有咱的主张,去了那些深山老林里,要出来很不容易,还不如现在就不去的好。”
  信诚实说:“农村是苦一些,确实很苦,但咱们就是培养的小学老师,能不去小学教书吗?”
  邴基林说:“不去就不去,看他们能把我怎样?”
  两个老同学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讨论着一些社会上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书生之气仍然十足,各舒已见。邴基林说:“我想过了,如果到鸡窝村去当老师,还不如就在咱们村里去种咱的自留地去,咱们这中师毕业生,一个月拿二十九元五角钱的工资,开荒种地和种自家的自留地去也不止一个月二十九元五角的收入。我已经算过一笔账,当一辈子教师能怎能样?我要留在家种自留地,这不是很好吗,他队长又管不了我,公社也管不了我,很自由,人活一辈子也就是图个自由。”
  信诚实抬起头环视了一下邴家的院子,就是大不一样,很有气派,正面是五间新瓦房,全是清一色的玻璃门窗,那真是五间新房亮堂堂。西边是四间新房,东边是青砖墙头,南面的大门也是又高又大。一看人家这活法就是不一样。邴家就他一个儿子,那真是掌上明珠,这在高家村里是那种数一数二有人家。不和信家一样,孩子们多,劳动一年就是连口粮钱也挣不够。所以这穷富不一样,想法也就不一样了。
  快要到中午了,信诚实离开了邴基林家,回到自己家里。
  在家里帮老父亲做了几天营生,整理了一下院子里的杂乱无章的柴禾。接到了县教育部门的通知回县委党校去集训,于是他们两个相跟着一起回县里报到,参加集训工作。
  集训了半个月,回来参加工作的还有好几个,去了见了面都很热情,都到了所分配的村里当了老师,大家坐在一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也有的谈论邴基林人家就不去,也有的预测邴基林是要受害的,这一次集训会后他还是不去是会开除的,也有的说,人家既然不去也是有硬后台的,也可能是会有好处的。
  大家议论归议论,还是仍然天天集训。
  集训完了,各自回自己的学校。除个别人有所变动外,大部分还是原地不动。
  大家预料以外的就是邴基林成为他们那个乡里的学区校长。不用去村里当老师了。
  二
  秋风阵阵,地里的庄稼都由绿向黄转变,玉米黄了,谷子黄了,杨树叶子也黄了。枫叶红了,沙棘红了,田野上人很多,社员们开始了小秋收,一些小糜子、小谷子、小豆子开始了收割。
  信诚实行走在去往前山村的路上,欣赏着这秋色秋景也觉得非常丰富。这是第三次走这条路,似乎已经走的熟了,也没有觉得远,就到了村子里,村子里的学生们已经聚集到了村口等待老师的到来。他们一同回到了学校里,教室已经打扫干净了。教员室里已经烧得热气腾腾了。信诚实很满意。安下心来在这里认真教学。
  他把教室里布置的窗明几净,墙上贴上了十二个鲜红的大字:“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这是他的教学总旨。村子里有了学校这块文化阵地,气氛就不一样了,村里的人闲时也就有了个文化圈了。信诚实在前山村的教学那可真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想把中师学到的知识全部贡献给这个村里。
  一年以后就遇上了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别的学校都停课了,他还依然上课。
  再说邴基林,当上了公社的学区校长,也还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去公社正规化上班也没有几次,只是县里有工作检查的时候去应付应付。不觉住在家里一年也就过去了。正好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这一下他有了发挥的余地了。他开始革命造反,夺公社的权。过了几天他当上了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这一下邴基林可以出人头地了。这年代这头衔,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了,就可以随便去斗争人了,反正只要是村里的黑五类,他就可以拉出来随便斗一天。这时代斗争人那是没有人不怕的,只要被拉出来,你无可辩驳,只能是服服帖帖让人家去斗,不能讲理,不能取证,只能检讨自己。就是没有斗争对象了,也能把那些老地主们拉出来,让他们挂上牌子游行示众。那南里上的老地主刘小子,那是每次运动不能少的人,他任何时候都过不了关,那人有四十多岁,是个光棍,曾经是国民党的一个小官,什么时候斗他都行,保证没错。没事了邴基林就把他拉上,挂上牌子让他一个村一个村的过,一个村一个的斗,这叫一斗二批三改造,对这些人没有别的办法,这就是阶级斗争,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地方习惯唱戏,每一个村里都有一个戏台,邴基林把刘小子亲自押到戏台上,让大家去斗,去了有些村根本没有大人们去看,就是一群小孩子跟着,他那嗓子音高,就会喊个口号。走遍了那些村以后就每天在公社的舞台上斗。这样疯狂的斗人,谁也怕他,就连村上的妇女哄小孩也是说邴主任来了,孩子们就不敢哭了。
  他唯一的本领也就是喊口号,他喊口号时,把两只脚踮的高高的,两条腿要伸直,腰也要伸得直直人,肩头耸的很高,脖子伸处很长,头要抬处很高很高,一条胳膊举过了头,拳头握得很紧很紧,嘴张得特别大,和个大大的喇叭一样,嗓音特高,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在关键时候脚还要踮高,要把两只手举起来。他的这种迈力,确实有压倒一切之势,在场的人也有惧怕之威,他喊起口号来,整个斗争的场面也就鸦雀无声了。他也没有多记住口号,也就经常喊着两句:“一句是无产阶级专政万岁。”另一句是:“文化大革命万岁。”就这两句口号能镇虎住一切。就在这种形势下,就是这种人能在社会上混迹十几年,十年文化大革命就这样不知不觉混过来了,当然他也是一年有一个新套套,反正是万变不离其宗。他也搞抓革命促生产,农业学大寨,修大寨田,深翻地,民兵建设等等。因为他有一手,就是谁要不听话就斗谁。
  基林在文化革命中成了家,老婆是当年的公社文革妇联主任,这位是在学大寨中的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基林成为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以后,身边常在的就是这位妇女主任,这位妇女主任叫张红英,和基林性格相投,工作很是投入,两个人处了两年以后就结了婚,成了夫妻。到了文化革命结束时,他们已有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两口子过得也很好。
  到了文化革命后期,开始了拨乱反正,基林就被归口了,因为他只关注闹革命,也没有去变更他的档案资料,到后来他还是教育系统的人,不过县里也不好安排,只好把他调回了教育局,给了一个股长的职务。倒也清闲。他老婆也回了县妇联。一家子回了县城,成了城里人,这也是好事。
  基林清闲了,但也是那种坐不住的人。到了改革开放政策下来以后,基林就在县城的一条繁华街道上开了一个小饭店。一开始桌面也不多,也就有四五支桌子,卖些方便的当地饭菜,供过往临时赶集的人食用。慢慢积累了一些资金,就又扩大了规模,从小饭店变成了大酒店。过了十几年,他的酒店成为既有旅馆又有饭店的大型酒店。后来发展为全国的连锁店。连锁店发展起来以后,坐下来收取加盟费的利润就更大了。基林发展以后,在海南省买了楼房,在省城买了楼房,在京城也买了楼房,在县城修了一栋高档酒店,资产也就差不多有上千万元了。老师当成了老板。四十七八的邴老师就当了候鸟,冬天去了海南岛过冬,夏天就到了哈尔滨越夏,日子过得是相当舒坦。春秋两季就在家乡守护着这些业务。他对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举双手拥护,就是好,他就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典型。一个曾经的小学老师,能够破天荒地成为一个富的流油的创业者,全凭党的富民政策好。人们这几天发现邴基林老师有些反常,开始上班了,而县上班上的很及时,很认真,从来不会迟到早退,而县表现很积极,所有的人都摸不透这是怎么一回事,几十年吊二朗当惯了的人,一下子成了上班的积极分子,人们总是很惊讶。
  这两天正好是信诚实回了县里,他是回来交自己担任小学教师以来关于教学经验的论文的。他回到了教育局下好碰见了邴基林,这位是老乡,又是同学,还是同年的老朋友今天相见格外亲热。虽是同乡,还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者,可有十几年不见了。信诚实看了一眼老同学,确有些不敢认了,如果不是小时候眉头上那个黑痣仍然存在,信诚实就是有些不敢去认老乡了。小时候的那种秀气的身材现在没有了,身体发胖了,肚子挺出来了,原来的细高个儿变成正方体了。小时候的脸形是那种长形的,现在变成了圆形的,眼也变的小了,穿了一身肥大的西装,人好象过去当地老百姓形容的那种小台瓮,纵向发展受阻,横向发展展开。坐在那老板椅上,就是那么一堆。邴基林看到信诚实那苗条的身材很是羡慕,他语重心长地说:“人生活好了也不行,这一堆肉可是负担,过去没有重视这个问题,现在就是有些晚了,不要说负担过重,就是这三高说把人折腾坏了,你说才四十几的人就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信诚实看了一眼面前坐着的老同学,不可思议,他这几年不见了怎会变成了这个样子呢?他也随便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了旁边,两个人拉起了闲话。信诚实问道:“你这几天上班是有什么新打算吗?”
  邴基林回答:“咱们眼看着是老了,已是逐步退的时候了,应该想办法弄个职称的时候了,有了职称以后工资待遇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必须是做好退休前的准备工作,为养老金作准备。”
  邴基林的这一番话给了信诚实一头雾水,他这种常在乡下教书育人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些关节,也没有考虑过这些事情。他探索着问:“能弄个什么职称?”
  邴基林说:“准备弄个高级教师的职称。”
  信诚实说:“咱们都是中师毕业,这条件能行吗?”
  邴基林说:“理通天下,事在人为,现在这样的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用钱买吧。”
  信诚实说:“谁也不认识,问谁去买呢?”
  邴基林说:“这几年,我在社会上还是混的可以,就这个开饭店,认识了不少酒肉朋友,这些酒肉朋友办事又大胆,又舍身子,又能办成事。我的职称问题,市里已经给戴帽子下了文件,就缺上报材料了。”
  信诚实说:“那毕业证可不好弄啊。”
  邴基林说:“你看来就是在山里住的傻了,这还不好弄,闹个假的吧。”
  信诚实问:“假的怎搞呢?”
  邴基林说着就从抽屉中拿出了一堆材料让他看,并说:“你看我复制的这些材料能看出是假的吗?”
  信诚实一件一件的翻动着这些材料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翻出了邴基林的毕业证,是全国某知名高校的毕业证书,很漂亮,很新颖,确实是真的。他又翻到了论文,更是辉煌,那篇论文很长,足足一万多字,上面赫赫有名,就是写的作者邴基林。信诚实没有任何说的了,陷入沉思中。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是老乡、同学之缘,如果不是老乡之亲,人家是不愿意让他知道这些事情的。他只能感叹自己的无能,再没有别的想法了。
  邴基林见信诚实翻完了他的资料,就长出了一口气,告诉他,你也办个职称评定吧,这退休以后是会有用的。
  信诚实说:“我确实没有本领去办这些证件。”
  邴基林说:“其实这些都好办,这毕业证吧,借别人的用一下,把别人的毕业证上名字用刀片刮掉,用力轻一些,要刮得干干净净,然年再复印。复印也要好多次,一般复印七八次就看不出来了。他们又不看原件,只要复印件。他们又不进行了调查,只要手续完善了就可以了。一旦存档,谁还去再翻些东西去呢?”
  信诚实说:“我这几年就在村里,谁也不认识,又是啥也不知道。”
  邴基林说:“现在这社会活的很,要不你就干脆到市场上买个毕业证也可以。”
  信诚实说:“那也麻烦,被那些人欺骗了,就更得不偿失了。”
  邴基林说:“那说没有办法了。”
  信诚实说:“咱和那些评委们也是不认识,就是办好手续,也不一定能评上。”
  邴基林说:“那些评委们好说,一个人送给十几斤胡麻油,打个招呼就可以了。”
  信诚实说:“说的那样容易,送去了人家不要你的,你不是抱着香炉打嚏涕去碰一鼻子灰。”
  邴基林说:“你这人看来是根本不知道这个社会了,那有不吃腥的猫。自古道,当官不打送礼的。好狗不咬上门的客。”
  信诚实说:“还是你办吧,我也没有那本事了,算了吧。”
  邴基林说:“那你以后也不要后悔莫及。”
  两个聊天聊得很委婉,也就一个上午了,机关上快要下班了。
  邴基林说:“我请你吃午饭吧。”
  信诚实说:“不用了,我也不爱去饭店吃大肉,还是回乡下吧。”
  信诚实告别了老乡,坐上了公共汽车回到了前山村。前山村也不像以前了,村子里静悄悄的,街上也没有人,年轻人都到外边打工去了,学校里的学生也不多了,三、四年级去了乡里的寄宿学校了,人家那里还给吃鸡蛋,喝牛奶。村里的学校里仅有几个一、二年级的小娃娃了。他也也清闲了。他直接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出来迎接他的是十几只老母鸡,还有一只大黄花狗,老猫坐在墙头上用爪子悠闲自在地洗脸,老母猪也引了一群猪儿子出来和他打招呼。他真舍不得这个家,这个经营承了二十多年的穷家。老婆强训英给他已经做好了饭,正在等他回来吃饭。
  信诚实总是脑子里想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老老实实地在这个大山里做了一辈子老师,到头来连个初级职称也没有弄上,为什么他邴基林一天教台也没有登,现在弄个高级职称,他怎么也想不通。他倒坐在炕边上,饭也不想吃,一直想。
  他看了一眼妻子,妻子也老了,头上有了白头发,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妻子把一碗饭端在了他跟前,让他吃。他胡乱吃了几口,就倒在了后炕,陷入了深深的长思。
  妻子问他:“你进了城里见到了什么,为什么今天的情绪这样反常,有什么时候不愉快事情吗?”
  信诚实说:“什么也没有。”
  妻子安慰他,进了城,城里的世界花花绿绿,不要去想,自古道,知足者常乐,咱们家现在也有了两个儿子是大学教授,孩子们在外边也是很好,这就是咱们家的幸福。
  三
  信诚实那也老是想,有一种难以阻挡的回忆。
  村子里的年轻人都打工在外,村里留下的也就些老人了。信诚实也不想出村里去,早早就睡下了,睡下也是睡不着,脑子里老是过电影,一幕一幕的,演年很真切,很现实,好象是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年代。
  那年他去了前山村里当老师,很年轻。风华正茂,年轻气盛,总想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来。那年代的农村也还没有一个人愿意出外去,常言道,好出门不如赖在家,要外出的也是需和队长请假,队长管理的村里井井有条,村里的人也经常是很多,村子里也很热闹。他也确实是热爱这些老农村。来了不到一年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大城市里都轰轰烈烈闹文化大革命,唯有这样的小山村是天高皇帝远,没有人搞文化大革命,所以很安静,人们仍然是听队长的话。信诚实也是安安心心教书,不受外界影响。
  不受外界影响的信诚实确受到了本村一个人的影响。这就是他那老婆强训英。他到了的第二年夏天,突然学校的院子里出现了一个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这女的是天天来,来了就在院子里听他讲课,听的也很认真,有时候坐在院子里,一个上午也不离开。他看到这样的事情,也就开始打听,原来这位少女就是本村的,是生产队的老会计家的女儿,名叫训英。她今年下好是一十八岁了,在县里的初中上学。县里的中学正因为文化大革命停学了,别的同学都去外地大串联了,她没有出去,就在村里闲着,没事干,所以天天来学校里听课。
  他一开始还有些腼腆,不敢去正视。慢慢就像有了勾魂的一样,动了心,动了情,每到上了课也是嘴在给学生们讲课,眼就在院子里看她。这样一来二去,也就胆子也大起来了,有一天,他就专门下了课,走到了院子里,走到他跟前,和她答腔。走到跟前,感觉就是更不一样,她两道和月儿一样的眉毛,和刀刻出来的一样,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好似刚从架上摘下来的大葡萄,一个鼻子好似用白面捏上去的,有棱有角,十分好看,倒好像是能工巧匠专门安上去的。嘴上有红有白。白白净净的脸。他是越看越想看,越看越爱看。他正要开口和她说话。可是,她先开口了。
  强训英用温和的语调说:“我现在一点事也没有,我看见你饭也顾不上做,给你来做饭吧。”
  信诚实思量了一下,在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少女给一个少男来做饭,这是会被村里人说闲话的。可是他内心中又舍不得她离开。信诚实正在犹疑。她已经步入了教师室,开始了生火做饭。信诚实也不好意思再去撵她。就由她去操作了。
  在做饭中间,强训英边做边低低的说:“信老师,我愿意给你做一辈子饭,你今天先看我做得饭好吃还是不好吃。”
  信诚实听了她的话,也知道了她的意思,,就动开了脑子思量。自己家里人口多,父母都是农民,要等父母给自己闹媳妇,显然是不现实,在这样的深山里,自己又接触不上女同志,所以找对象也很难,这种到手的果子还是不能放弃。于是他只好给她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强训英说:“村里的人都说你是好老师,也都说你是好人。这样的好人我是不能轻易放过。我父母也老了,他们身边就我一个女儿,我也想招个女婿在老家养老送终,不知你愿意不愿意?看来书也是念不成了,文化大革命闹得全国都停学了,我们很不幸,只好在家里找个称心如意的女婿来过日子了。”
  信诚实才要回话,她的饭已做好了,揭开锅,一锅热气腾腾的莜面靠老出锅了。信诚实在这里一年多也没有吃过这样一顿好饭。他动情了。他也就爱上了她。从此以后她每天给他来做饭。村里的人也知道了他们的来往。看见他们都也大男大女了,都很正常,也就没有人说闲话了。快过国庆节的时候,他们在老队长的说合下,明媒正取。那年代是兴无灭资,移风易俗,这种男到女家的倒插门,正在推广。信诚实这样做也受到了社会的夸赞。这一桩婚事由前山村的老队长操办,全村人参加。把信诚实的全家也接到了前山村。前山村这一天很红闹,热热闹闹为信诚实和强训英举行移风易俗的婚礼。
  信诚实就此后把家也安到了前山村,这就注定了一辈子也不下山了。
  信诚实和强训英两口子,日子过得很舒心。把家里两个老人也是照顾的无微不至。第二年就生下了大儿子狗狗。
  两个人更是信心百倍,自己在山上砍木料,自力更生盖房子。不觉也就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是一个好年代,国家对农村教育相当重视,口号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村里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特别是前山村是革命老区,全县的共产党员捐资助教修了一座新学校,五间漂亮的新瓦房,亮堂堂。信诚实住在了这样的好房子里,教育工作更下苦功了。后来又遇上了改革开放政策,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信诚实一家在这里分到了土地,家里有拿工资的,还有种地的,是那种双料货,有吃有喝有钱花。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
  日子过得真快,这样的好日子过得是越快。两个儿子没觉得费劲,也就大学毕业了,还找了工作,成了家。一个有上海安了家,一个在广州安了家。老婆这几年也就成了忙人了,不是跑上海,就是跑广州。成了大城市的人了。信诚实住在前山村也没做的了,因为农民们都陆续到外地打工去了,村子里越来越是人少了。先是年轻人走了,后来是老年人也走了,村子成了空村了。学样里也没有人去念书了。这村子空了,也就不好住了,甚至晚上还有些怕人。
  信诚实也思谋着该离开前山村了。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信诚实也就和失业了一样了。在村里也是没事做。他还是想要熬上二年退休了再离开他那两间木房子。说老实话,信诚实对前山村是很有感情的,比生他养他的高家村是要留恋的多。这里他成了家,有了儿子,他真得是不想离开。可是住的就剩下他一个人了,他也白发苍苍了,种上土豆都让山里的野猪们吃了,种上谷子都让天上的鸟儿吃了,这人少了就是地也不能种了。
  信诚实想还是回城吧。听说老同学邴基林在县城有几家宾馆,天天用人,县城里有大部分人是给邴基林打工。
  信诚实坐上了通县城的公共车,回到了城里。下了汽车,他就找邴基林。在一座很高的楼房里他打问到了邴基林。可是人家那楼门外的保安怎么也不让他进去。他好说呆说不让进去。他实在没有没办法了,改了口气。他说他要进去吃饭。这时保安反而不管了。他进去问了服务员。一个服务员告诉他,老板在三楼有办公室,你自己上去吧。
  信诚实上了三楼。
  在一个装饰豪华的门上,他推开了。但见一张高贵的办公桌旁坐着一个人。他似乎有些不敢认。他头发墨黑,好象是染过一样,穿着一身藏兰色的西服,低着头,不知正在思考着什么。信诚实走了回去,走近了办公室旁。他盯着了邴基林看了一会儿。邴基林也抬起了头,呆呆地望了一会儿,看着一头白发的信诚实。两个人对视了一会儿,都开始笑了。
  邴基林说:“你怎悄悄就进来了?”
  信诚实说:“那还要办什么手续?”
  邴基林说:“你应该提前给我打个电话啊。”
  信诚实说:“我连电话号码也不知道。”
  邴基林说:“你这几年也不来了,我也打听不到你,你这次来了有什么做的?”
  信诚实说:“我退休了,闲在家里也没事,我想到你这里来打工。”
  邴基林说:“那好啊,这几天正好缺几个洗碗工,你来了正好。”
  信诚实说:“让我来洗碗,这可是我这几年没有做过的营生,不过倒是可以试一试。那工资怎么给呢?”
  邴基林说:“一天50元。”
  信诚实想了想,自己还有退体工资,再加上每天50元的收入,也还可以。就答应了去给洗碗。
  这酒店里打工也方便,住宿有酒店,吃喝也方便,他就给做这洗碗的工作。当了一辈子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了一辈子学生的人,现在要弯下腰来听别人的指挥,是有些放不下架子。但又一想,人这一辈子活着做遍,死了没怨。还是做吧。第一天上班,从上9点开始,到下午两点才开饭,吃饭给了一个小时的休息,下午3点就上班,一直要做到晚上12点,有些候吃饭的人要是多了,凌晨一两点也下不了班。一天下来要上到14到15小时,这那里能受得了。有时候真是做的累得不行了,坐下来喘口气,那领班的就要扣工资。他做了一个星期,确实是累得厉害,就去了邴基林办公室,找到了老同学,说一天上到了14个小时,太累了。
  邴基林说:“你想这干个体的就是赚得两个辛苦钱,就是要顾一个人顶三四个人用,这又不是慈善事业,你做得嫌累,你可以不做。”
  又一次信诚实因为一个盘子没有洗干净,被罚了一天的工资,一天干了14个小时等于是白干。信诚实狠狠骂了一句:“这样不讲理。”咽下了苦水,准备不干了。
  信诚实这才体会到了城里人的打工是怎能一回事,这明明比《包身工》也痛苦。正好是上海那边的儿子打来了电话,说是他那里太忙,让他去上海帮助料理孙子上学的事。
  从此以后。信诚实就告别了邴基林到了上海。
  信诚实自从去了上海就再也没有回来。一去就是十几年。
  到了2015年过了元宵节,信诚实七十三岁了,正好是属羊人的本命年。信诚实怎么也在上海住不下来了,要回老家来看一看弟弟和妹妹们。他坐上了飞机回到了省城,又从省城坐上了公共汽车回到了县城。他离开这里的那一年,这里的公路还是沙土路,这一次回来公路大变了,全是高速路。过去要走七八个小时的路程现在一个小时就到达了。县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全是高楼林立了。
  在县城里他还是先找老同学邴基林,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了。邴基林的楼房是个六层小楼,现在变成了五十层顶天立地的大厦。他只好往回返,顺着大街看热闹。但只见对面来了一辆轮椅,轮椅上坐了一个体态丰腴的老人,后面一个年轻女孩推着。他走近跟前仔细一看,这轮椅上坐的正是他要找的邴基林。他站住,一声喊:“邴基林。”
  邴基林抬起头,仔细地端详他,一会儿才猛然喊出:“信诚实你是从那儿又回来了?”
  信诚实说:“我刚从上海回来,要回老家去看一看。”
  邴基林说:“不要回去了,老家什么也没有了,前山村一个人也没有了,咱们那生养之地高家村也成了废墟了。你那弟弟妹妹们也都到了离这不远的移民新村了。你可以直接去那里找。”
  信诚实说:“变化这样大啊,简直是什么也找不到了。”
  信诚实问邴基林:“你这是要去那里?”
  邴基林说:“不管怎样,你先跟我回家里坐一坐,咱们也许这就是最后一面了。”
  信诚实问:“你现在退休工资能拿多少?”
  邴基林说:“我是高工级,能每月拿五千元,那你呢?”
  信诚实说:“我长到了三千元。”
  两个人边说边走,不觉就走到了一个小院门口。轮椅停在门口。小女孩扶着他进家,十分艰难。进了一间简陋的小屋坐下来。邴基林长长呼了一口气,告诉他:“现在我是什么也没有了,可以说是人财两空了。原来的饭店我不同意拆,人家把我定为钉子户,一晚上就强拆了,至现在都没人管。老婆在那次强拆中一气之下呜呼哀哉了。”说着邴基林眼里流下了两行热泪。“那几年我有钱,儿女们的工作和职务都是拿钱买的。光买工作和职务就花去了五千多万元,本想当了官以后往回捞,钱还没有捞回来,就被去年反腐弄住了,儿子被双规了,双规前就跳楼了自杀了。女儿也是因为受贿,判刑了。现在我跟前就有这一个孙女儿和我一起生活。我也是因为脑血栓成了残废,没有几天的活了。”“现在对我来钱也没有用了,匆匆忙忙闹了一辈子,一切都完了。”
  “你今天不要走,一定要和我住一天,我请你去吃饭,明天我叫车把你送到移民新村去。”邴基林眼泪汪汪地留着他。并说:“你走时一定要来看我,从我这里走,一定要和我再住一晚上。咱们再回忆那个高家村的日子。”
  中午了,邴基林坐上了轮椅和信诚实一起去了饭店。他看到了信诚实仍是健步如飞,非常羡慕。

  

———————————  

作  者  简  介: 陈久平,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岚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岚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

关于我们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北京文学传媒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北京文学传媒》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北京文学传媒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欢迎指点
(0)

相关推荐

  • 方长荣:请到我家来看电视|散文

    韩雪丽:姐弟恋的困惑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老家是江南的一个小山村,说是山村其实根本不是,虽然村子的四周均有高山,但起码有相隔数十里的路程,村子就位于高低起伏的丘陵之中.村前有个大水 ...

  • 民间故事:落叶归根

    老酒今年68岁了,一生没有结婚生子,是镇子上的五保户,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平时已经很少出门,看着周围或比自己大或是比自己小的人随着病痛陆续的有人离世,老酒越来越郁郁寡欢,他一生无亲 ...

  • 稔山联山村 乡间龙舟赛

    三年前的端午去惠东稔山看过没有龙头的龙舟赛,念念不忘,今年端午节下午再去稔山,目的也是这种没有龙头的龙舟. 收到的消息是稔山竹背村是端午节当天下午扒龙舟的,谁知去到竹背村,静悄悄的,一问人,说今年不搞 ...

  • 昨天走进福安周边谢翱的另一个故里柘头村

    昨天走进 福安周边谢翱的另一个故里柘头村 昨天周六,清晨六点就被智哥的电话叫醒,他已从街上提着热乎乎的一袋子包子.馒头和豆浆,我们一起趁热吃饱,还留一份带走,准备给路上一个蹭车的朋友吃.看来这兄弟考虑 ...

  • 尚谷写生(一)——老房子

    尚 谷(原名尚洁珺)  陕西 武功人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李玉田老师.兰强老师.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 在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中国画 ...

  • 近郊游去哪?永安南山南有个村子值得去

    大年初一,想出去转转结果去了市区周边的一些风景点,人满为患,别说车子走走停停,燥死人,连个车位都很难找到,最后想了想,干脆在森林绿道里开个车溜达溜达,也算出来玩了,当我们驾车来到位于市中区永安镇南部山 ...

  • 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或谚语

    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或谚语

  • 散文《卖土豆》 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县级机关有了新任务,全县学习原平经验,所有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搭台唱戏,搭台唱戏是个新名词,实际是让机关经商办企业,进行 ...

  • 散文《巧手捏出幸福花》 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她和蔼善良,乡下人的打扮总是朴实无华.她是岚县白龙山下的艺术家.人常说:深山出俊鸟.她大概就是深山的俊鸟.她有一双非常平 ...

  • 散文《方东风》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一 民国二十三年,生下了方东风.那年天旱的厉害,夏天点雨未滴,春天种上的春小麦一直没有出苗,到了阴历的六月里才下了一场中雨,那 ...

  • 散文《开笼放鸽》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去年秋天,过罢了中秋节,秋高气爽,谷穗黄了,高粱红了.在马路上,一只鸽子在汽车轮胎底下绕过来绕过去,跑的很慢,翅膀已经被人们剪 ...

  • 散文《美丽灵魂说西施》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中国古往今来,我想应该是美人多如牛毛,何止四个呢?我认为只四人所以能古今流传,只因其能与国之要人同衾共枕,乱政亡国. ...

  • 散文《开荒》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960年,人们确实是没有粮食吃,我家也一样,农业社给分的一个人360斤口粮根本不够一年吃.到了1961年生产队的政策 ...

  • 散文《从天天山药蛋,到顿顿吃鸡蛋》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我们家住得离村子偏远.我小时候院子周围经常有野狼出没.有一次,一只狼盯上了我. 我那时候分不清狼和狗,所以也没有怕的感 ...

  • 散文《刘进敏放牛》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但凡在岚县中学念过书的人,大概都知道刘进敏,想当年他是岚县中学的教导处主任.他也是我的老乡.他的老家 ...

  • 散文《做媒》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提亲 做媒,我还是大姑娘养娃娃第一次,看来这人活在世上,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事情,不过这种成人之美的差事,还是应该尽力而为之,千万 ...

  • 散文《离婚潮》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百年求的千帆渡,千年修来共枕眠,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多么好的诗句表达了人间对婚姻的热爱,相濡以沫,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