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

西方古典音乐(100首)
共分为10个部分:
1.交响乐,2.钢琴独奏
3.协奏曲,4.弦乐独奏
5.歌剧咏叹调,6.艺术歌曲
7.舞剧音乐、舞曲,8.合唱曲

9.管弦乐、交响诗,10.室内乐

交响乐

1

海顿 《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

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又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他把交响乐固定成为四个乐章,给了交响乐一个基本格式。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伦敦的贵族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他们来听海顿的音乐会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所谓的高雅品位,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惊愕交响曲》。

新作品演奏那天,当贵族们又在昏昏欲睡时,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族吓了一跳。

Symphony No. 94 in G Major, Hob. 1/94, 'Surprise' - II. Andante Hungarian State Orchestra;János Ferencsik - Top 100 Masterpieces of Classical Music

2

莫扎特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

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莫扎特音乐创作最伟大,最天才的一面,那就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莫扎特似乎是完全依靠直觉达到了这一目标,在他之后,有过无数的作曲家穷尽一生的努力,甚至是付出了身心俱疲的惨痛代价也无法企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莫扎特的创作结构精巧,平衡和和谐,似乎完全得自天然的音乐感觉,其实是和他敏锐的内心听觉分不开的,他能够轻易的在头脑里建立整部作品,好像只需要把他们写下来一样。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响曲之一。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 550 - I. Molto allegro Mozarteum Orchestra Salzburg;Hans Graf - Top 100 Masterpieces of Classical Music

3

贝多芬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道:'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Pastoral': V. Allegretto 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Willem van Otterloo - The Classic 100: The Top Ten

4

贝多芬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本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此曲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人认为,音乐界“第九”魔咒,事出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即贝多芬与之后众多作曲家皆在创作第九交响曲后不久离世。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Ode to Joy Sydney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The Classic 100: The Top Ten

5

舒伯特 《B小调第八号交响曲“未完成”》

“未完成”不仅是舒伯特《第八号交响曲》的特殊状态,也是他的创作常态。舒伯特是音乐史上留下未完成残篇最多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目录总,未完成的作品遍及他所涉及的诸多创作领域,尤其是奏鸣曲、室内乐和交响曲。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领域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浪漫天才,但在要求经验和功力的古典器乐领域,却是个踉踉跄跄的学徒。直到20岁后,才逐渐在器乐创作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这中间,舒伯特面临着创作中的巨大焦虑和困难,加之没有固定职业,生活动荡,受到外力的各种干扰,留下各类器乐残篇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历史上第一部体现真正浪漫精神的交响曲,正因其残缺而独具别样的韵味和美感,音乐史家保罗·郎甚至认为,这部交响曲之所以没有完成,是因为作曲家主动放弃——曲意已尽!他说:“我们绝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件宏伟而又残缺不全的作品,应该把它当作一件不受任何形式主义约束的完美无缺的艺术品而珍视之。”

Symphony No. 8 in B Minor, D. 759 'The Unfinished' - I. Allegro moderato Hans Swarowsky;Münchener Sinfonieorchester - The 99 Most Essential Classical Pieces in Movies

6

舒曼 《降B大调第一号交响曲“春天”》

此曲创作于1840-1841年间,1841年由门德尔松指挥莱比锡音乐厅管弦乐团初演。其时正当舒曼和克拉拉的婚礼之后,也正是从这时起,舒曼的创作从单一的钢琴曲转向了多种体裁。譬如在他结婚的1840年内,一口气就写下了一百几十首歌曲(其中包括《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一生》等富有代表性的名作),爱情真是伟大呀~

本曲被称为“春之交响曲”,据说这是得自德国诗人阿多尔夫.贝特格的春之诗的感触,而最初各乐章亦分别冠有“初春”、“黄昏”、“欢乐的游伴”、“暮春”等标题。但是,舒曼希望人们在交响蓝天中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他又删去了这些标题。全曲充满着春日的欢乐与清新饱满的精神,如同年轻人的爱情、山上的黎明、和煦阳光下的浪花闪耀的虹彩一般美丽。

Schumann Sym No.1 in B flat, Op.38 'Spring' I. Andante Un Poco Maestoso - Allegro Molto Vivace Wilhelm Furtwängler - 舒曼降B大调第一号交响曲(春天)& 弗朗克D小调交响曲\舒曼降B大调第一号交响曲(春天)& 弗朗克D小调交响曲

7

柴科夫斯基 《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悲怆”》

“老柴”作为浪漫主义成熟时期的音乐家,他的旋律优美、典雅,同时又时常透露着一种忧郁与哀伤。也许正是由于他对个人内心世界艺术化表达的不断突破,标志着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真正进入成熟时期,那种对命运的重压、痛苦、欢乐等一系列复杂情绪在他的作品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尤以《第六号交响曲“悲怆”》最为典型,似乎正是作曲家一生的写照。

1893年,柴科夫斯基完成了自己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1889年他写给友人罗曼诺夫的信中便提到:“我非常想写一部宏大的交响曲,它将仿佛是我整个创作事业的完结”。据说在作品最终完成后,当柴科夫斯基亲耳听到了自己的音乐时,不住赞叹道:“多么美!多么悲怆!”

IV. Finale - Adagio lamentoso, Andante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Herbert von Karajan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6 'Pathétique'

8

德沃夏克 《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

1892年9月27日,德沃夏克登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欢迎他的有300人组成的庞大合唱团和多达80人的管弦乐团,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规模。德沃夏克对主人的热情好客并不感到意外,倒是纽约港口停泊的大轮船给他印象深刻。

到美国后三个月,德沃夏克开始为一部新的交响曲起稿,在此之前他已经有八部交响曲。美国音乐界的朋友们热切地希望德沃夏克写一部能代表美国精神的作品。

1893年5月,交响曲总谱完成,这年的12月,第九交响曲在纽约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应萨尔伯夫人的请求,德沃夏克在出版第九交响曲时加上了“来自新世界”的副标题。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 'From the New World' - II. Larg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István Kertész - Ultimate Classics: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

9

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众所皆知柏辽兹写作《幻想交响曲》是因为对女伶史密逊(Harriet Smithson)的一片痴心。1827年(柏辽兹23岁),史密逊到法国出演《哈姆雷特》中的奥菲里亚,当晚观众席里法国艺文界知名人士都到齐了,雨果、巴尔扎克、柏辽兹等人都是座上宾。剧毕,柏辽兹对史密逊的表现大为感动,他在回想录里记载:“我想起了莎士比亚与充满灵感的女伶,所有巴黎的人都为狂热的奥菲里亚疯狂,她光辉灿烂的荣耀与我的穷苦潦倒相比是那样巨大,我非振作不可,我下定决心要把自己这个对她而言陌生的名字,经过努力奋斗变得响亮光彩!”

当时正在乐坛起步、默默无闻的柏辽兹,便展开追求计划的第一步,举行个人作品演奏会,不过很可惜他的第一步效果并不大,因为这位史密逊小姐对音乐的兴致并不高。但是柏辽兹并不死心,着手为她创作《幻想交响曲》。

《幻想交响曲》第三乐章田园景色(柏辽兹)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10

马勒 《D大调第一号交响曲》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标题为《泰坦》,据德国浪漫派诗人保罗的同名诗而命名。泰坦是希腊神话中的巨神族,天神乌拉纽斯和地神盖娅所生的六男六女,所以也称为《巨人》。

作品完成于1888年,并于次年在布达佩斯首演,是马勒的第一部交响曲,也被称为《巨人》或《提坦》交响曲。马勒最早将这部作品称为交响诗,分为两部分,“青年时代” 和“人间喜剧”。这首乐曲洋溢着刚刚认识了人生的富有抒情味的青年人的情感,表现出青年人在狭窄的世界里奋斗,以其血气方刚踏入人生路途的姿态。马勒的这部作品的管弦乐编制虽然很大,但作者却很成功地使各乐器很巧妙地唱出了歌曲型的旋律。这部作品是马勒早期的成功之作。

Mahler, G - Symphonie Nr.1III Feierlich und gemesen, ohne zuschleppen Classical Artists - 马勒:第一号交响曲(伯恩斯坦/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

(熟悉吗?像不像小调版本的《两只老虎》)

钢琴独奏

1

莫扎特 《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

(KV331)

莫扎特共谱写了十九首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都显示出明朗乐观的乐思,完美匀称的结构和严谨如歌的旋律等创作特征。《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其中的第十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

莫扎特在曲中的两个地方使用了“不寻常”的做法。本应为快板的第一乐章,莫扎特“异想天开”地使用了行板的主题与变奏。而原本应该是抒情部分的慢板乐章,莫扎特却用了小步舞曲体裁做为代替。在三个乐章中,唯一“规矩”地使用了快板回旋曲式的第三乐章便是大名鼎鼎的《土耳其进行曲》。

Klaviersonate Nr. 11 A-dur KV. 331 (300i): III. Rondo alla Turca - Allegretto Various Artists - Passion Piano

2

贝多芬 《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在传统的格局中,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且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这首“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向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贝多芬自己称这首曲子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

被我们熟悉的“月光”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认同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所形容的——“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

I. Adagio sostenuto Vladimir Ashkenazy -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Moonlight' ; 'Appassionata' ; 'Pathétique'

3

舒伯特 《音乐的瞬间第三首,F小调》

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乐谱,弹奏之后,对其赞叹不已。随后他才知道这其实正是这位朋友记下的他本人即兴弹奏过的作品。

虽然总共只有54小节,音乐形象比较单一,但是舒伯特将之处理得非常精巧,可以称得上是玲珑剔透、精致小巧。整首乐曲保持着宛若天成、不加雕琢的自然美,为舒伯特钢琴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

III. in F Minor Alfred Brendel - Schubert: Complete Impromptus, Moments Musicaux [Disc 2]

4

舒曼 “梦幻曲”(《童年情景》之七)

舒曼的钢琴曲《梦幻曲》是世界著名钢琴作品中篇幅最小的钢琴曲。乐曲创作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关于这部套曲的创作动机,作者曾在给未婚妻、钢琴家克拉拉的信中写道:“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时代,我写下了这部作品。”

虽然按内容来说是描写儿童生活的,但这部作品更多的是表现成年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乐曲欢快动人,饶有情趣,但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

梦幻曲 Classical Artists - 古典音乐百科A-VOL15_舒曼_浪漫乐派的名曲

5

李斯特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之三“钟”》

《钟》是李斯特根据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Op.7 的终曲“模仿钟声的回旋曲”改编而成。是李斯特为献给克拉拉而作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六首中的第三首。

1831年,帕格尼尼到巴黎演出,李斯特着迷于帕格尼尼高超的演奏技巧。音乐会后,李斯特便凭记忆弹奏帕格尼尼的作品,想方设法在钢琴上实现那美妙的音响。几日后,李斯特弹奏了几个音乐片段给朋友听,朋友们惊讶的发现,他已经把帕格尼尼的音乐成功地移植到了钢琴上,使这件乐器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音响。

钟 Ignaz Friedman - Naxos Historical: The Master of Piano - Friedman & Rubinstein

6

勃拉姆斯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在1852年时,对维也纳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1869年他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加以编辑和整理而成。

《匈牙利舞曲》第一集很受听众欢迎,但也遇到不少麻烦,一些匈牙利音乐家指责他剽窃他人作品,侵犯人权,甚至于上诉到法庭,但由于勃拉姆斯在发表时只在这些作品上署名为“编曲”,因而得以胜诉。后来他又出版了第二集匈牙利舞曲集7首,为了避“剽窃”之嫌,他增加了乐曲中自创部分的比例。

Hungarian Dance No. 5 in G Minor, WoO. 1 No. 5 Julius Katchen - Ultimate Classical Piano

7

肖邦 《降B小调夜曲》

肖邦一生总共创作了21首夜曲。夜曲这种体裁在传统上主要用于表现深夜的宁静,旋律通常如梦一般清幽、柔美。肖邦的夜曲并不只是单纯地继承了传统夜曲的表现风格,而是使夜曲的形式趋向自由,内容也更加多样化。

降b小调夜曲出版于1833年,是肖邦早期风格的夜曲,音乐性质天真、温和,旋律线条优美娓婉,此曲虽带有明显的费尔德夜曲痕迹,但肖邦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用新的手法来表现其夜曲如歌如梦的意境。

Nocturne No. 1 in B-Flat Minor, Op. 9 No. 1 Daniel Barenboim - Chopin: Nocturnes

8

肖邦 《C小调练习曲“革命”》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曲,1831年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首。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相结合而体现出来的。主题后半部分具有明显的宣叙调特点,仿佛倾诉着内心的苦痛。

钢琴练习曲到了肖邦的时代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然而,肖邦使技术性较强的练习曲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道路。

No. 12 in C Minor 'Revolutionary' Maurizio Pollini - Chopin: Études

9

德彪西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德彪西非常喜欢诗歌和绘画,法国诗人勒孔特·德·里尔曾有一篇叫做《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诗,内容描写的是:

“坐在盛开着鲜花的越桔树丛中的遥远爱人的温雅和妩媚姿态”。 

德彪西从此诗中获得了创作灵感。他将钢琴的音响色彩运用到了极致,创造了新颖独特的音乐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富于歌唱性的主题,从中感受到音乐的轻柔、飘逸、朦胧,仿佛“看”到一位清纯少女的可爱的形象。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Classical Artists - 世界著名音乐系列之三 - 钢琴曲

10

拉赫玛尼诺夫 《升C小调第二号前奏曲》

升c小调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集《幻想小品集》中的第二首,作于1892年,是作者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时所作,同年在莫斯科首演,并由作者亲自演奏。

乐曲的主题被后人誉为拉赫玛尼诺夫的“命运主题”。据说这一主题是作者受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钟声的启发而写成的。主题音乐能够使人联想到悠远的钟声和教堂中此起彼伏的祈祷般的颂歌声,其中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情绪。

Rachmaninov: Prelude in B flat, Op.23, No.2 Vladimir Ashkenazy - Rachmaninov: Complete Works For Piano

协奏曲

1

维瓦尔第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春”》

维瓦尔第是一个异乎寻常的音乐家。据说他虚荣心强,喜欢夸耀自己,甚至谎报作品数目(这也许是至今对他某些方面的作品的数字众说纷坛的原因之一)。他还夸口说自己写一部协奏曲比抄写这部作品更快,因而不免遭到诽谤,有人把他的众多的协奏曲作品看作只是一部协奏曲的“多次创作”。尽管如此,维瓦尔第在协奏曲史上的地位仍是无可争议的。

维瓦尔第在协奏曲中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并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维瓦尔第:四季·春 - 第一乐章 快板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 名家室内乐专辑2

2

巴赫 《G大调第三号勃兰登堡协奏曲》

巴赫是德国最伟大对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说他像“大海”;歌德评价他的音乐是“仿佛听到创世之初,上帝和自己的对话”;恩格斯说他是“德国黑暗时代的闪光”。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更是巴赫作品中的精品。

《G大调第三号勃兰登堡协奏曲》的乐队配置比较特别,仅仅使用了弦乐器,由三把小提琴,三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和作为通奏低音的一把低音提琴和一架羽管键琴组成。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in G Major, BWV. 1048 - I. Allegro Wurttemberg Chamber Orchestra;Günther Kehr - The 50 Most Essential Pieces of Classical Music

3

海顿 《D大调钢琴协奏曲》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重要代表,他创作的音乐确立了欧洲古典交响乐的基础,《D大调钢琴协奏曲》是其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我们可以听到很多民间音乐的因素,体现了海顿卓越的音乐表现力。

本曲以克罗地亚地区的舞会音调为主导,节奏轻盈诙谐、旋律自然流畅,充分体验了古典主义的审美,同时其中的民间因素,又能让我们感受到海顿雅俗共赏的音乐风格,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Piano Concerto in D major Hob.XVIII No.11 : III Rondo all'Ungarese - Allegro assai Philippe Entremont - The Classical Guide to Haydn

4

莫扎特 《A大调钢琴协奏曲》

(KV488)

天才莫扎特将钢琴协奏曲这一器乐体裁形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基本样式,即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

《A大调钢琴协奏曲》作于1786年3月,在四旬节的演奏会上进行了首演。全曲像是钢琴与管弦乐器在优雅、轻松的对话,具有和谐优美的感觉。莫扎特的音乐没有过度的雕琢,没有过多的炫技。一切都恰如其分,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纯美之音。

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V 488: I. Allegro Wiener Symphoniker;Paul Sacher;Clara Haskil - Timeless Classical Collection

5

莫扎特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是令人惊叹的,他曾这样描述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多长的作品,都在我的脑中完成。我从记忆中取出早已储存好的东西。因此,写到纸上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因为一切都已完备,它在纸上的模样,跟我想象的几乎毫无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扰,无论发生什么,我甚至可以边写边说话。”

实际上,写完这首曲子两个月以后,他便与世长辞了。但是在这首乐曲中,完完整整的流露出他卓越的音乐才华。他利用单簧管宽阔的音域展现出美妙的高低音对比,显示出多样的变化,这首乐曲内容丰富,结构也很庞大,作品中的协奏乐器,除了常见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之外,还运用了长笛、大管、圆号各两只,这种乐器的使用方法,展现出了莫扎特后期作品的成熟。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 622 - III. Rondo The Cavendish Orchestra - Great Composers - Mozart 2

6

肖邦 《E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肖邦为管弦乐队而写的作品并不多,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是他早年在这一领域的尝试。

肖邦的协奏曲创作,似乎是想把贝多芬的精神带到协奏曲的殿堂里来,但是正如舒曼所说,他“不像贝多芬那样善于指挥管弦乐队的大军,他所率领的只是一支小小的步兵队”;换句话说,肖邦使用古典协奏曲的体裁,但是他却按自己的方式加以处理,他不套用独奏乐器同乐队竞奏的原则,而让钢琴起着主导作用,着墨不多的乐队通常只是在和声上作为独奏声部的衬托而已。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Romance - Larghetto Alfred Wallenstein;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Arthur Rubinstein - Chopin: The Bicentennial Comparative Edition - Volume 1

7

柴科夫斯基 《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一共写了三首钢琴协奏曲,本曲是被演奏得最多的一首,作品中略含俄国味的主题,以及充满斯拉夫式粗线条和色彩的管弦乐法。

作品完成后,柴科夫斯基的友人尼古拉·鲁宾斯坦(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斥责此作品华而不实,无独创性,不适于用钢琴演奏。

柴科夫斯基对此感到很屈辱,但他对这首乐曲有很大的信心,于是把乐谱寄给德国钢琴家汉斯·封·彪罗,由这位钢琴家旅美演出时在波士顿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十一个月后,才在俄罗斯上演,同样也获得了成功。

后来,尼古拉·鲁宾斯坦郑重地向柴科夫斯基谢罪,从此之后他经常把这首乐曲加在他的演奏会曲目里,于是二人和好如初。

Tchai. - Piano Concerto No.1 in B Flat Minor, Op.23 - 1.Allegro ma non troppo... Vladimir Horowitz - 柴可夫斯基 钢琴协奏曲 第一号

8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

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开始于1899年,这一年刚好是拉赫玛尼诺夫从英国回国之后。在英国期间,他被邀请演奏了自己的作品并亲自指挥演奏了他的管弦乐幻想曲《悬崖》,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作曲家开始构思并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并在1899年到1901年这三年时间里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的写作。

Concerto No. 2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C minor, Op. 18: III. Allegro scherzando Tbilisi Symphony Orchestra - Rachmaninoff: Concerto No.2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C minor, Op.18;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9

德沃夏克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德沃夏克为他的好友——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而作的。

德沃夏克本来准备请维汉首演此曲。但维汉提出在终乐章加入一段大提琴的华彩段时,德沃夏克出人意料地表示坚决反对,两人意见的分歧最后导致维汉没有参加本作品的首演。

为什么维汉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呢?这要追溯到作曲家年轻的时候。

德沃夏克年轻时曾爱上他的一位学生,并为她创作了歌唱套曲《柏树》,希望获得她的芳心,但是没有成功。当德沃夏克在美国创作这部大提琴协奏曲时,传来约瑟菲娜病重的消息。为了表达对她的深刻思念,德沃夏克将终乐章一个仅8小节的乐思扩充为60小节,其音乐便基于约瑟菲娜所喜爱的那首歌曲。而维汉试图加入大提琴华彩段的正是这个片段,因此德沃夏克坚决拒绝。

DvorakKonzert fur Violoncello und Orchester Op.104 - I. Allegro Classical Artists -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变奏曲(罗斯托波维契)

10

埃尔加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埃尔加用了十年时间创作了这首大型管弦乐作品,它是埃尔加献给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他毕生之力创作的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作品中五个不太长的乐章都有独立的小标题,连同乐曲的副标题“整个疏远的世界”,全部的灵感来自于法国大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句。曲中可以听见一名作曲家晚年的人生孤寂与感叹。现在它已经在大提琴曲目中占据了牢不可破的地位,成为埃尔加具有代表性的标志。

杰奎琳·杜普雷版《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堪称埃尔加最完美演绎版本。天才大提琴家杜普雷逝世三个月后,在专场纪念音乐会上,祖宾·梅塔指挥到一半就泪如雨下,无法继续。为纪念杜普蕾,祖宾·梅塔宣布他以后不再指挥埃尔加:“不堪回首的第一主题又在我耳边响起,那是杜普蕾拉给自己的宿命之歌。”

弦乐独奏

1

巴赫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部》

(BWV1007)

中国的古琴曲谱,只有具体的指法,音乐是抽象的,靠演绎者的感想及修养而成形,巴赫的乐谱则只有音符,没有感情和速度标记,更谈不上弓法、指法,只有到了演绎者手上才变作具体的音乐。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其价值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

I. Prélude 马友友 - Bach: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s [Great Performances]

大提琴演奏家 马友友

2

帕格尼尼 《摩西主题变奏曲》

《摩西主题变奏曲》原是帕格尼尼以歌剧《摩西在埃及》中摩西祷告时的音乐为主题而创作的一首小提琴曲。《摩西主题变奏曲》与巴赫的《G弦之歌》都是仅在一根G弦上演奏的经典曲目。

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帕格尼尼,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灵敏,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高。

Variations on a Theme from Gioachino Rossini's 'Mosé' Patricia Zander;马友友 - Kreisler, Paganini: Works (Remastered)

小提琴演奏家 黄蒙拉

3

圣-桑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是圣-桑为初露头角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Sarasate)所写,音乐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热烈狂放的阳刚之气与苍郁忧伤的悲凉情绪交织在一起。

此曲由萨拉萨蒂首演以后,很快成为风行一时的流行曲目,与萨拉萨蒂自己写的《流浪者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自19世纪至今的小提琴演奏名家都把这首曲子列入自己的保留曲目 。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Yehudi Menuhin - Legend-The legendary EMI

小提琴演奏家 梅纽因

4

勃拉姆斯 《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在听过德弗乍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后,感叹着如果早日发现大提琴协奏曲也能写得如此美妙,他早就动笔谱曲了。

曾经,布拉姆斯将这首奏鸣曲闲置了三年,在母亲离世后才又重拾,将其完成。这首大提琴奏鸣曲除了低音的厚重沉郁,高音的激昂起伏也与低音之间形成强烈互动的交谈与冲突,以一把大提琴与一架钢琴的对话展开漫漫的思念之路。

Cello Sonata No. 1 in E minor (op. 38) I. Allegro non troppo Anner Bylsma - 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舒曼民谣小品

大提琴演奏家 秦立巍

5

萨拉萨蒂 《流浪者之歌》

萨拉萨蒂在185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并大受欢迎。其演奏技艺精湛,音色甜美纯净,因而它被后人称为“帕格尼尼再世”。

《流浪者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亦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荡气回肠的伤感色彩和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到都会心驰神往不已。

一个短小而恢宏的引子之后

小提琴运弓奏出了噙满悲伤的主题

在冷硬的岁月里

做永不停息的流浪

一如吉普赛人那般,不曾回头

……

流浪者之歌 Classical Artists - 古典试音示范碟

小提琴演奏家 萨拉萨蒂

6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野蜂飞舞》

这首常用于小提琴或其他器乐独奏的小曲,原是里姆斯基所作歌剧 《萨旦王的故事》 第二幕第一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插曲。今日,这首管弦乐小曲,已脱离原歌剧。 《野蜂飞舞》即《The Fight of the Bumble-Bee》,直译的意思应该是“野蜂的搏斗”。作曲家用眼花缭乱的多变旋律,把野蜂振动着翅膀在天空中旋舞追逐的景象描述得活灵活现。

在当下,野蜂飞舞以马克西姆演奏的版本最为出名,这也是他的经典曲目之一。马克西姆演奏的虽是古典音乐的曲目,但他很好的把这首古典乐曲和现代电子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演奏方式和内在感觉都更具现代音乐的气质风范。

野蜂飞舞 Nikolai Rimsky Korsakov - 俄罗斯大音乐节  11位音乐大师谱写俄罗斯风情

小提琴演奏家 帕尔曼

7

克莱斯勒 《美丽的罗斯玛琳》

克莱斯勒创作的小提琴曲多为简短、轻巧的小曲子,有人把他的小品比喻为“甜点心”,此比喻恰到好处。他的小提琴乐曲优美、明快,没有太多深沉、激情、凝重的内容,更像是一种轻松、闲适的音乐。

题目中的“罗斯玛琳”是一种花的名字,也用来表示对女性的爱称。罗斯玛琳是克莱斯勒认识的一位年轻姑娘,小曲以轻快的手笔,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她活泼的性格、美丽动人的神态和婀娜的舞姿,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体会到罗斯玛琳正拖着长裙旋转跳舞。

Schön Rosmarin Itzhak Perlman;Samuel Sanders - The Perlman Sound

小提琴演奏家 弗里茨·克莱斯勒

8

弗雷 《C小调悲歌》

弗雷追求“简洁清纯”,他将马拉美、魏尔伦等人的诗意移植进音乐,进而启发了德彪西与拉威尔。以精致求纯净,由纯净求柔美,由柔美求高贵,这是弗雷音乐的基本特征。

《悲歌》是一种无边无尽、无法躲避的悲恸,中段钢琴弹出的美好回忆虽带来抗争,但终被更深的哀伤所俘获。它被用于描述英国大提琴演奏家杜普蕾人生悲剧的著名电影《她比烟花更寂寞》中,每每都催人泪下。

Elégie in C minor Op. 24 Jacqueline Du Pre;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Sir Malcolm Sargent - Delius Cello Concerto, etc

大提琴演奏家 杰奎琳·杜普蕾

9

拉赫玛尼诺夫 《练声曲》

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旋律大师,他的作品表情性特别尖锐,抒情意识细腻而深邃,旋律气息宽广,音乐旋律优美悠长,时而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时而充满勃勃生机。

《练声曲》原为独唱曲,题献给前苏联女歌唱家涅日达诺娃,是一首有着很高的演唱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无词浪漫曲。乐曲后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版,大提琴独奏版,乐队版及各种版本。

练声曲 黄蒙拉 - 小提琴炫技曲Violin Showpieces

小提琴演奏家 阿道夫·布什

10

马斯涅 “沉思”(选自《泰伊斯》)

《沉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被英国著名的古典音乐杂志《古典CD》评选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二十首小提琴曲的第九名。这一首小提琴曲,旋律绵长起伏,轻幽舒缓,宁静优雅,婉转悠扬,甜美伤感,带有几分沉思冥想的色彩,让人一听难忘。

人们在评论马斯涅时,有这样一种说法,称他是一位沾染市侩气息的音乐家,能洞悉大众之所求,并决意迎合众人口味。他一生中的最后二十五年,不但没有扩大自己的艺术思想视野,在戏剧效果和表现手法方面也依然如旧,因此他的大部分歌剧虽然轰动一时,过后大都被遗忘。

马斯涅:沉思 盛中国 - 珍藏盛中国

小提琴演奏家 祖克曼

歌剧咏叹调

1

莫扎特 《魔笛》

“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

《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又名《夜后的咏叹调》,是歌剧《魔笛》中的经典名曲,也是花腔女高音技巧与表现力最高水平的体现,被誉为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

夜后作为一个母亲有着最原始的母爱,但是她的身份决定了她爱与恨的交织,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莫扎特以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刻画夜后的本质,也赋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讽刺的色彩。

Die Zauberflote - highlights: Act II - Der Hölle Rache Lucia Popp - Great Moments of Lucia Popp

2

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

“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是歌剧《费加罗结婚》第一幕几近结束时,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唱的一段咏叹调。

音乐曲调较为平缓的段落,带有宣叙调性质,这是费加罗亲切地劝导凯鲁比诺不要天天想谈情说爱、讲究修饰、打扮。随着音乐的发展,乐队开始描写战士英勇形象的歌词,使人感到很有说服力。尾声部分,凯鲁比诺终于被费加罗说服,愉快地到军队去了。《你再不要去做情郎》这段选曲,在音乐创作上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都十分成功,它已成为男中音歌唱家们最喜爱演唱的歌剧选曲之一。

再不要去做情郎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Vicelounge - Ten Top of Opera Hits

3

罗西尼 《塞维利亚理发师》

“快给大忙人让路”

《塞维利亚理发师》是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歌剧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上下部,剧中主要人物相关联。此剧是罗西尼精心创作的最具革命性,题材最大胆的,风格独特的惊世之作。

本唱段以热闹欢快的气愤开始的,主人公费加罗跟着欢快的节奏,走进人们的视线。罗西尼的主要创作成就在于歌剧,尤其是喜歌剧。音乐旋律优美,通俗,流畅,轻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层出不穷的逗趣,恰到好处的管弦乐配器等。他在歌剧史上打破了一个词为主导的做法,大胆地创造了以音乐旋律为主导的风格。

罗西尼:《赛尔维亚的理发师》快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 廖昌永

啦啦啦,啦啦啦,我来了,你们大家都让开!一大早我就去给人理发,赶快!

4

唐尼采蒂 《爱之甘醇》

“偷洒一滴泪”

《爱之甘醇》是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唐尼采蒂的经典作品,《偷洒一滴泪》素有“男高音试金石”之称,是众男高音歌唱家的必唱曲目。从以卡鲁索为首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三大男高音,到后来的帕瓦罗蒂等三大男高,无一遗漏。

剧中男主角奈莫利诺和另一位名叫贝尔可莱的年轻人同时爱慕着故事的女主角阿蒂娜。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名叫杜卡玛拉的江湖医生,他在出售一种名为“爱的甘醇”的灵药,传说喝下就能在24小时内获得心上人的芳心,奈莫利诺买下后一饮而尽,醉酒后却使得阿蒂娜难堪,一气之下答应了嫁给贝尔可莱,婚礼时阿蒂娜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是奈莫利诺,而阿蒂娜的举动却让奈莫利诺误以为是“爱的甘醇”的神奇功效……

Una furtiva lagrima Luciano Pavarotti - Donizetti: L'Elisir d'Amore

5

奥芬巴赫 《霍夫曼的故事》

“船歌”

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是法语歌剧领域中最经典、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风靡全世界130余年。本剧在音乐方面可谓是华彩满章,有花腔女高音唱段“玩偶之歌”,和浪漫唯美的威尼斯“船歌”等。此剧堪称是奥芬巴赫最优美的传世篇章,在艺术性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舞台呈现集浪漫唯美和奇幻诡谲为一体。

著名的《船歌》是歌剧中第二幕的一段著名女声二重唱,素材取自威尼斯贡多拉船歌曲调,乐曲选用了平滑而流动的节奏型,歌曲以6/8拍荡漾的节奏描绘了威尼斯河上迷人的夜景。

Belle nuit, o nuit d'amour (Barcarole) Laura Brioli;Donata Lombardi - Arte Nova Voices - Portrait

6

比才 《卡门》

“爱情是一只自由鸟”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而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

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是一只自由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

Act I - '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 (Havanaise) John Mauceri;The Manhattan Opera Chorus;Leonard Bernstein;Metropolitan Opera Orchestra - The Leonard Bernstein Collection - Volume 1 - Part 3

7

普契尼 《图兰朵》

“今夜无人入睡”

普契尼在1920年的夏天已正式决定要把描述男女之间爱与憎的童话《图兰朵公主》 改写为歌剧,他请剧作家阿达米和记者席莫尼着手改写剧本。阿达米由于在1903年曾写过《C.Gozze》这部戏剧,所以对《图兰朵公主》故事颇能掌握。至于席莫尼,他曾在1912年被 '晚间邮报'派驻至北京一段时间,对中国的风俗有些了解。'图兰朵公主' 剧本中不少令人感到惊讶、贴切的中国背景,应是他所提供的意见。

演唱这首歌曲最为出名的鲁契亚诺·帕瓦罗蒂具有十分漂亮的音色,1964年首次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登台,在两个八度以上的整个音域里,所有音均能迸射出明亮、晶莹的光辉。

今夜无人入睡 Luciano Pavarotti - 惠威试音天碟Ⅲ

8

普契尼 《托斯卡》

“为艺术,为爱情”

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中,女主角托斯卡的一段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一直是最受歌剧迷喜爱的咏叹调之一,歌唱家们也特别喜欢在音乐会上演唱它。

在歌剧中,身为女高音歌唱家的美丽女郎托斯卡身陷困境:她的爱人因掩护一位政治犯而被捕入狱,无耻的警长对前来求情的托斯卡说,若是她愿意委身于他就可救爱人性命,否则就要立刻处死。托斯卡焦急万分、进退维谷,既想救人又不想失身,这时她唱起了“为艺术,为爱情”,在心中对上帝倾诉,优美的旋律中蕴含凄楚哀婉之情,动人心魄。

Vissi D'Arte Maria Callas - Romantic Callas

9

普契尼 《艺术家的生涯》

“冰凉的小手”

《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用中国的民族曲调为音乐元素谱写出的传世名作,被誉为普契尼12部歌剧中最为精彩的作品之一。

该剧取材于法国亨利·谬尔杰的小说《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冰凉的小手》这段咏叹调是剧中男女主角初次相遇,男主角对心上人爱慕之情的倾心表达。

La Bohème, Act I: Che gelida manina! (Rodolfo) Thomas Schippers;Coro Del Teatro Dell'Opera Di Roma;Gianni Lazzari;Mirella Freni - Puccini: La Boheme

10

威尔第 《弄臣》

“女人善变”

1851年初,威尔第以40天的速度完成了《弄臣》的全部音乐,1852年3月31日,《弄臣》在威尼斯首演。为了在首演中给观众一个惊喜,威尔第直到演出的前一天,才把那首著名的歌曲《女人善变》的乐谱交给演员。

作品中,作曲家创造了性格优柔寡断、内心感情变化多端的弄臣,风流浮华、多情善变的公爵和纯真深情、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达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剧中的许多唱段都是世界名曲。第四幕中公爵的抒情歌《女人爱变卦》,节奏轻松活泼,音调花俏,就是这位情场能手的绝妙写照。

La donna è mobile Luciano Pavarotti;Vicelounge - Ten Top of Opera Hits

艺术歌曲

1

莫扎特 《紫罗兰》

艺术歌曲《紫罗兰》是莫扎特1785年所作。原诗选自歌德的第一部歌唱剧《埃尔温与埃尔米雷》。诗中描写一位青年人爱上了一位轻薄的女子,诗人借诗歌抒发了对往日爱人的思念和向往,以及至死追求爱情的坚韧与勇敢。

《紫罗兰》
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
年轻的牧羊女走来
步态轻盈 心花烂漫
走来 走来

唱歌来到草原

紫罗兰思恋:
但愿我是自然界最美的花
啊 只要片刻时间
等爱人采下放进怀里去
哪怕把我压扁
只要享有片刻时间

可惜的是,那小姑娘
并没有留意紫罗兰
一脚把花儿踩断
它倒下死去时满心喜欢
我愿意死在她脚下
被她踩死我也心甘
可怜的花儿
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

Das Veilchen, K.476 Elisabeth Schwarzkopf - Icon: Elisabeth Schwarzkopf

女高音歌唱家 安娜·莫福

2

贝多芬 《五月之歌》

贝多芬在器乐作品创作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则较少被人所提及。其实,贝多芬有很多器乐作品是从其声乐作品中寻得的灵感。

《五月之歌》是贝多芬为歌德的诗谱写的赞美自然与爱情的抒情歌曲,他运用明亮的大调色彩、干净明朗的旋律和简练清晰的和声表现五月春天的美好光景,讴歌大自然的明净美妙。

IV. 'Mailied' Dietrich Fischer-Dieskau;Hertha Klust;Gerald Moore - Beethoven: Lieder

男低音歌唱家 保罗·罗伯逊

3

舒伯特 《菩提树》

《菩提树》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一首歌曲。由于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达细腻,因此成为舒伯特创作的大量艺术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歌曲所描述的场景是,流浪汉故乡的门前有一棵菩提树,他曾在树下度过了幸福的时光。如今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流浪,仍仿佛听见菩提树在向他轻轻呼唤。

这首歌旋律朴素、简练,感情亲切,具有德奥民歌的风格特点,于宁静中给人以悲哀的感受。

Winterreise D911: Der Lindenbaum Geoffrey Parsons - Schubert : Die Schne Mllerin/Winterreise

女高音歌唱家 贝克佛蕾·西尔斯

4

舒伯特 《魔王》

1815年,舒伯特写出了这首著名的艺术歌曲《魔王》,当时作者只有18岁,这首叙事曲被编为作品第1号。全诗的故事情节为,一位父亲怀抱发高烧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里骑着马飞驰,森林中的魔王不断引诱孩子,孩子发出阵阵惊呼,最后终于在父亲怀抱中死去。

作曲家写作完成五年之后,出版商才勉强同意出版这首歌曲,其条件是不付他稿费。后来舒伯特曾将修改过的《魔王》献给歌德,但是大诗人高傲地不屑一顾。许多年后,歌德在一次音乐会中听到它,深受感动与折服,他泪流满面起立鼓掌,此时舒伯特去世已经两年了。

Erlkonig D 328 Elisabeth Schwarzkopf - Lieder

女高音歌唱家 比尔吉特·尼尔森

5

舒伯特 《鳟鱼》

“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歌曲中舒伯特使用伴奏音型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他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鳟鱼》原本是由18世纪德国诗人舒巴特所作的一首诗。舒巴特因政治因素而遭囚禁,在牢狱生活中对自由的渴望,而作了《鳟鱼》这首诗。舒伯特也将这首诗谱成歌曲“鳟鱼”,后来再将“鳟鱼”加以变奏谱写成五重奏的其中一个乐章,再加上其他的乐章,成为了现时的版本。

Die Forelle, D.550 Elisabeth Schwarzkopf - Schubert: Lieder

男高音歌唱家 恩里科·卡鲁索

6

舒曼《蔷薇、百合、鸽子、太阳》

《蔷薇、百合、鸽子、太阳》是舒曼艺术歌曲套曲《诗人之恋》中的一首。舒曼在创作《诗人之恋》时吸取了许多德国民间音乐元素,使得这套乐曲呈现出民歌般的朴实特点。同时,舒曼还巧妙的运用节奏、和声、织体等音乐元素,赋予乐曲如诗般的意蕴。

舒曼在创作《诗人之恋》时继承了舒伯特注重歌曲抒情性、歌唱性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大胆创新,采用了“朗诵调”中的起伏语调和同音语调,促使音乐和诗歌完美结合在一起,不仅保留了语调的抑扬顿挫,而且也呈现出了诗歌的自然之美。

Die Rose, die Lilie, die Taube, die Sonne Julius Drake - Schumann: Liederkreis & Dichterliebe etc

女高音歌唱家 玛丽亚·卡拉斯

7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乘着歌声的翅膀》创作于1836年,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4号的六首歌曲, 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乘着歌声的翅膀 迪里拜尔 - 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男高音歌唱家 马里奥·兰札

8

理查·施特劳斯 《四首最后的歌》“入睡”

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生涯自艺术歌曲始,也至艺术歌曲终。6岁时,施特劳斯写出了第一首圣诞歌曲,到1948年,即他逝世的前一年,理查·施特劳斯又以著名的《四首最后的歌》作为他的终笔之作。

四首歌曲作于作曲家与夫人移居瑞士期间。二战结束后,理查·施特劳斯离开德国,也许是由于对漂泊生活的失望,他根据艾兴多夫的诗句写成歌曲《黄昏》。随后,一本新出版的赫尔曼·黑塞诗集激起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他为其中三首诗谱曲写成《春天》、《九月》和《入睡》,就此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创作。

Vier letzte Lieder AV150 : III. Beim Schlafengehen Lucia Popp;Klaus Tennstedt - 100 Best Sensual Classics

女中音歌唱家 克丽斯塔·路德维希

9

理查·施特劳斯 《摇篮曲》

理查·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约200多首声乐作品,以及近20部歌剧。他极大地扩展了歌唱的表现力。

他的声乐作品将浪漫的情感与人声和器乐高度融合,透出强烈的诗意与哲学寓意,具有别样的艺术魅力。究其原因,大概一方面是出于他对人声,特别是对女高音与大型乐队相配合的喜爱,另一方面或许因为他的夫人就是一位歌唱家的缘故。他的艺术歌曲保有了他在歌剧和一些器乐作品创作中的特点,能非常和谐地把高雅情调与瓦格纳式的丰富多彩结合在一起,通过旋律赋予歌词以生命,从而尽显庄严、平和之色。 

R. Strauss: Wiegenlied, Op.41, No.1 Barbara Bonney;Malcolm Martineau - Strauss, R.: Four Last Songs

女高音歌唱家 丽娜塔·苔巴尔迪

10

马勒 《旅行者之歌》

“清晨,我越过原野”

《旅行者之歌》是马勒的第一部声乐套曲,完成于1884年。这部声乐套曲是第一交响曲创作的基础,同时奠定了歌曲交响化形式的基础,由此马勒将德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正是《旅行者之歌》这部声乐套曲真实的反映了马勒四处漂泊的心境和失恋痛苦的心灵体验。

《清晨,我越过原野》是这部声乐套曲的第二首歌曲,作曲家用变奏手法处理的同一民间曲调。整首作品都采用了带旋律的伴奏方式,形成复合音色,这是马勒“歌曲交响乐化”的一个体现。

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 - Ging Heut' Morgen Uber's Feld Classical Artists - 马勒:悲伤之歌、艺术歌曲

女高音歌唱家 卢西亚·波普

舞剧音乐、舞曲

1

莫扎特 《D大调小步舞曲》

嬉游曲是西方古典音乐常用曲式之一,原为18世纪欢娱宾客的器乐重奏组曲,莫扎特的巅峰作品K.334中的第三乐章,就是莫扎特最为著名的小步舞曲,中段是第一小提琴极为华丽的独奏。

据考证,此曲可能就是莫扎特在给他父亲信中提到的“罗宾西尼的音乐”。罗宾西尼是萨尔茨堡的名门贵族,莫扎特一家与其家中的维多利亚夫人、长女伊丽莎白、次女露易莎、长子纪格蒙都有极深的交情。推测此曲为恭贺纪格蒙于萨尔茨堡大学毕业而作。

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 334 - III. Menuetto - Trio - Menuetto (D大调嬉游曲,作品334 - 第一乐章 小歩舞曲 - 三重奏 - 小歩舞曲) Arthur Grumiaux - Favourite Violin Encores

18世纪的室内乐

2

比才 《阿莱城的姑娘》

“法郎多尔舞曲”

说到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名字,大家可能立刻会想到他著名的歌剧《卡门》。但除了《卡门》之外,其实比才还有不少良作。

《阿莱城的姑娘》是比才为法国文学家都德的一部三幕四场戏剧所做的配乐。当时34 岁的作曲家比才为都德的这部戏剧编写了27 段音乐。虽然该剧在1872 年首演时没有获得成功,但比才为该剧所做的配乐却博得了人们的好感和喜爱。

原剧第三幕中村民所跳的“法郎多尔舞曲”,源自法国南部的一种民间舞蹈。跳舞时,男女携手连成长队,领舞者手执铃鼓敲击,指挥舞者变换队形。舞蹈风格热烈。在这段音乐里,音乐演奏的力度由弱渐强,音乐的速度由慢变快,充分体现出交响乐队通过音乐上力度与速度的变化,使音乐变换出多姿的色彩。

L'Arlesienne Suite No. 2 for Orchestra: IV. Farandole: Allegro deciso (Tempo di marcia); Allegro vivo e deciso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 Bizet: Carmen Suites No. 1 & No. 2, L'Arlésienne Suites No. 1 & No. 2, Dance of the Hours from La Gioconda

《阿莱城的姑娘》剧照

3

柴科夫斯基 《天鹅湖》

“四小天鹅舞曲”

柴可夫斯基名曲《四小天鹅舞曲》 是四幕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舞曲,该曲是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这首舞曲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戏嬉漫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Swan Lake: Dance of the Little Swans Michael Dudman - First Time Classics

芭蕾舞经典选段《四小天鹅》

4

柴科夫斯基 《天鹅湖》

“西班牙舞曲”

《西班牙舞曲》是《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音乐。在王后为王子安排的挑选新娘的舞会上,妖魔及其女儿和随从闯了进来,他们扮作外国客人,在妖魔斗篷的挥舞下,表演了各种民族风格的舞蹈,包括匈牙利、西班牙、那不勒斯和波兰的舞蹈,每一段舞蹈的音乐各有其民族特点。

这段音乐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西班牙响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乐的民族特色。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

Swan Lake Op. 20: Act III - 21. Spanish Dance (Allegro non troppo: tempo di bolero)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I Love Ballet

“西班牙舞曲”剧照

5

柴科夫斯基 《胡桃夹子》

“俄罗斯特列帕克舞曲”

《胡桃夹子》有着“圣诞芭蕾”的美誉。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俄罗斯特列帕克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的盛大宴会中的音乐,是一首双拍子的俄罗斯舞曲,情绪欢快奔放,力度变化激烈,节奏动力感极强,音调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色彩,整个舞曲洋溢着兴奋奔放的情绪。

Danse russe Trepak / Russischer Tanz, Op. 71a: Tempo di Trepak, molto vivace Koelner Rundfunk-Sinfonie-Orchester - Kölner Rundfunk-Sinfonie-Orchester / Dean Dixon spielen: Peter Tschaikowski: Nussknacker-Suite, Op. 71a

波士顿芭蕾舞团2012新版《胡桃夹子》剧照

6

拉威尔 《波莱罗》

《波莱罗》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本曲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

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

Bolero (波列罗舞曲) Roger Desormiere - Roger Désormiére / Bizet, Debussy, Ravel, Franck

舞剧《波莱罗》剧照

7

老约翰·施特劳斯 《可爱的安娜波尔卡》

施特劳斯家族中有两首著名的《可爱的安娜波尔卡》,分别由老施特劳斯和小施特劳斯创作于1842年和1852年。题目中的安娜就是老施特劳斯的发妻、小施特劳斯的母亲。

波尔卡起源于捷克农民舞蹈,早期流行于东波希米亚地区。“波尔卡”一词在捷克语中为“半步”,是双脚按2/4拍子飞快交替的舞蹈。

波尔卡舞蹈

8

小约翰·施特劳斯 《电闪雷鸣波尔卡》

《电闪雷鸣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创作的一首波尔卡舞曲。作者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和钹音色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Unter Donner Und Blitz, Polka, Op. 324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Best of New Year's Concert

小约翰·施特劳斯与勃拉姆斯的合影

9

小约翰·施特劳斯 《皇帝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皇帝圆舞曲》作于1889年秋,同年十月在柏林王宫庭园舞厅由作者亲自指挥进行首次演出。作品以明朗、舒展的旋律,表现出维也纳市民的感情和情趣,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皇帝圆舞曲》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和结束部构成,其中序奏部分采用了非圆舞曲节奏的2/2拍子。整个乐曲给人以端庄严肃、富丽堂皇的感觉。

Emperor Waltz Op. 437 (皇帝圆舞曲) Herbert von Karajan - Johann Strauss The King of Waltz

维也纳市立公园内的小约翰·施特劳斯雕像

10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溜冰圆舞曲》

法国作曲家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创作的《溜冰圆舞曲》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上流社会社交舞会上,非常流行的一首圆舞曲。

《溜冰圆舞曲》中的圆舞曲与溜冰场景融合在一起,乐曲节奏轻松流畅旋律优美带着几分华丽,像是描写着冬季溜冰时舒展潇洒的舞姿。这首圆舞曲经历了两个世纪经久不衰,是音乐海洋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Les Patineurs - Waltz, Op. 183 (溜冰 - 圆舞曲) (1989 - Remaster)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Monte Carlo - Offenbach & Waldteufel: Orchestral Works

溜冰和圆舞曲同时风行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

合唱曲

1

巴赫 《马太受难曲》

“来吧,儿女们,与我同悲伤”

1727年4月11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五,巴赫在托马斯教堂上演了自己新谱写的《马太受难曲》,这是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音乐手法最为复杂与丰富的一部受难曲,也是巴赫所有创作中篇幅最大的巨型作品。

合唱曲目《来吧,儿女们,帮我们一起哀悼》,被公正地视为巴赫最宏阔、最具史诗感的里程碑式笔触。两个合唱队和两组乐队在呼应对答中交错进行。整首曲目夹杂着复杂的情绪,犹如戏剧与史诗的交汇,壮丽、恢弘,令人叹为观止。

Pt. 1: No. 1 Chorus 'Kommt ihr Töchter helft mir klagen' (第一部分 第1首 合唱“来吧,儿女们,分担我的悲恸”) Otto Klemperer - St Matthew Passion - Bach

莱比锡圣·托马斯合唱团

2

亨德尔 《哈利路亚》

(选自《弥赛亚》)

由亨德尔所创作的《弥赛亚》可以说是全世界被演唱次数最多的清唱剧,也是基督徒耳熟能详的圣乐。这一清唱剧作于1741年9月,作曲家在一种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写出了这部经典之作。

1743年在伦敦音乐厅观看首演时,包括英王乔治二世在内的所有听众在听完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这一合唱后,均起立以示敬意。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里路亚》时,都会全体起立。

哈利路亚 亨德尔 弥赛亚 知乐古典音乐 - 听古典音乐背后的故事(五)

瑞典广播合唱团

3

莫扎特 《安魂曲》

“垂怜经”

《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1791年秋天,莫扎特曾对妻子说:“我想为自己写一首安魂曲。”不料很快应验,瓦尔茨格伯爵来请他作一首安魂曲以悼念亡妻。莫扎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中。

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到:“……你知道,创作对我来说至少不比休息更累,况且我也不能无事可做。我预料有些事情将在我身上应验。钟声响了,我只能用标点符号向你表示……”。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 II Kyrie William Christie - 30th anniversary Les Arts Florissants compilation

柏林RIAS室内合唱团

4

贝多芬 《欢乐颂》

(选自《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第九号交响曲》“合唱”,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是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Choral' : IV Presto - Allegro assai - 'Ode to Joy' Daniel Barenboim - Beethoven Essentials

根特学院合唱团

5

贝多芬 《庄严弥撒》

“信经—化体”

《庄严弥撒》是贝多芬晚年创作的作品,也是作曲家认为自己一生中最完美的作品,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伟大音乐篇章。

贝多芬对歌词的处理显得非常特别。在“信经—化体”中,当音乐进行到歌词“从天堂降临”时,乐声下沉。而在“飞入天堂”处则显得神采飞扬。“化为肉身”一句来临时,音乐又显出神秘的色彩。

《庄严弥撒》的题词“生于心,而又念向于心。”成为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铭言。

Beethoven: Mass in D, Op.123 'Missa Solemnis' - Credo: Et resurrexit Lucia Popp - Beethoven: Mass in C/Missa Solemnis etc.

牛津童声合唱团

6

普契尼 《蝴蝶夫人》

第二幕“嗡鸣合唱”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1904年2月初演的时候可说是一场历史留名的歌剧灾难,普契尼被迫完全修正了乐谱。时至今日,《蝴蝶夫人》已经成为歌剧迷们的心头最爱,而第二幕结束时的《嗡鸣合唱》在给人深刻印象之余也成为乐迷的收藏曲目。

平克顿许诺“当燕子筑巢时我将归来”,然后离开蝴蝶夫人,过了三年他的船才驶回港口,而悲剧主人公蝴蝶夫人却误会平克顿很快就会回到她和她的孩子身边,于是在港口传来的芬芳的空气中,她哼唱着守侯了一夜。

HUMMING CHORUS MADAMA BUTTERFLY Classical Artists - I Magnifica Della Musica Classica Puccini

蒙特威尔第合唱团

7

柏辽兹 《基督的童年》

《基督的童年》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基于耶稣基督童年时随家人走避埃及的经历写成的合唱曲。

《基督的童年》的创作构思并不是脱胎于一个明晰的计划轮廓,而是经过好几年时间的、颇具随意性的过程中得来的。1850年某晚的一次聚会上,当大家一起玩纸牌的时候,柏辽兹的好朋友、建筑师杜柯请求作曲家在他的签名纪念册上写点什么。

“我胡乱划了几行五线谱,在上面为管风琴写了一段短小的四声部的行板。我突然感受到这段旋律的天真、质朴和虔诚,于是决定即兴为它加上符合其意境的旁白:管风琴旋律消失了,开始响起伯利恒牧羊人的合唱,仿佛是朝着正准备动身前往埃及的玛丽亚和年幼的耶稣一家告别……”

L' Enfance du Christ, Op.25 (1994 - Remaster), Scene 1: Il s'en va loin de la terre (The Shepherds' Farewell) (Choeur) Various Artists - Beruehmte Choere

剑桥国王学院唱诗班

8

瓦格纳 《罗恩格林》婚礼合唱

《罗恩格林》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作的一部三幕浪漫歌剧,脚本由作曲家本人编写。虽然剧中有历史成分(10世纪前叶的布拉班特),但其性质属于童话歌剧。

这首“婚礼合唱”,有着纯洁和崇高的气质,非常适合于婚礼仪式上使用,所以被改编成各种版本,也因此成为瓦格纳最为人熟知的旋律,以至于不少人仅仅把它作为一首世界名曲来欣赏,没有留意它出自于《罗恩格林》这部杰出的歌剧作品。

Lohengrin: Treulich gefuhrt Slovak Philharmonic Chorus - BEST OF OPERA, VOL. 5

英国古典风格合唱团

9

威尔第 《纳布科》

“飞吧,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让思想乘上金色的翅膀,自由飞翔》是威尔第歌剧《纳布科》第三幕中的一段著名合唱。剧情取自《圣经》中有关希伯莱人被奴役的历史,因而称作《希伯莱奴隶合唱》。后来人们把这首合唱称为《让思想乘上金色的翅膀,自由飞翔》,但其中的许多情节描写却直接寄寓了当时意大利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

歌剧一经上演,便极大地激发了当时意大利人民反抗外族侵略的民族意识和斗争意志。歌剧中的合唱曲《让思想乘上金色的翅膀,自由飞翔》在首演时,竟被观众要求重唱了三遍。一夜之间这首合唱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意大利。由此,这首合唱几乎成为了意大利的第二国歌。

Va, pensiero - Nabucco Carlo Rizzi - Verdi : Grands Choeurs

I Fagiolini 合唱团

10

奥尔夫 《博伊伦之歌》

“命运,世界的女神”

《博伊伦之歌》是一部十三世纪的神秘诗稿,是目前所知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是最具艺术价值的中世纪诗歌。20世纪德国作曲家奥尔夫从诗稿中选取了25首,谱成了这部《博伊伦之歌》,它是一部激动人心、脍炙人口的康塔塔,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

《命运,世界的女神》歌颂的是命运女神福尔图娜,感叹人间命运多挫折。奥尔夫在创作的技法上,运用最简单的旋律素材、强烈的节奏,将没有任何发展的乐句,进行大量的反复,在看似单调乏味的手法上,营造出源源不断的能量,调动现代听众的情绪。

Carmina burana – O Fortuna Chor der Deutschen Oper Berlin - La grande battle

繁盛艺术合唱团

管弦乐、交响诗

1

李斯特 《前奏曲》

李斯特希望摆脱传统交响曲奏鸣曲形式的束缚,而以写诗的方式来作曲,并根据诗的发展来形成自由形式的乐曲,这种文学性和戏剧性发展的新乐曲,便被称为“交响诗”或“管弦乐诗”。

创作传统的交响曲,只要有音乐素材便可以创作。而创作交响诗,则必须先要有文学内容。然而《前奏曲》最早的创作动机与后来出版时附在乐曲之前的诗歌竟然毫无关系。

1844年,当时李斯特根据法国诗人奥特朗所作的诗《四元素》写了一部男声合唱曲。1852-1854 这两年间,李斯特反复思索这首乐曲,并重新改写成新的版本。但在1854年首演前,李斯特已经移花接木,将原来的奥特朗《四元素》抛开,而挂上了法国另外一位诗人拉马丁的招牌……

Les Préludes, symphonic poem No.3, S.97 (after Lamartine) (前奏曲,第3号交响诗,作品97) Herbert von Karajan - Liszt: Orchestral Works

柏林爱乐管弦乐团

2

理查·施特劳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创意来源于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全曲共分9段;第一段“日出”的标题是作者理查·施特劳斯自己加上的,其余8段的名称均来自尼采的原著,它们分别是“来世之人”、“渴望”、“欢乐与激情”、“挽歌”、“学术”、“康复”、“舞曲”和“梦游者之歌”。

著名的“引子”部分表现的是“日出时人类感觉到上帝的能量”,一个起初由小号悠远地奏出的庄严题旨,一波波地被推向包括管风琴在内的乐队全奏的高潮,壮丽而神圣。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 30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品30) (1987 - Remaster) Staatskapelle Dresden - Richard Strauss: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tc

伦敦爱乐管弦乐团

3

理查·施特劳斯 《英雄的生涯》

《英雄的生涯》是理查·施特劳斯以单乐章形式所写的最后一首交响诗,作于1898年,被誉为预告施特劳斯交响诗创作巅峰期之作。该曲是题献给时年27岁的威廉·门德尔伯格和其麾下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次年3月3日由作曲家亲自指挥首演。

《英雄的生涯》 创作于1898年,它是理查·施特劳斯以单乐章形式所写的交响诗的最后一首。这部传记音乐作品并不是以哪个真人或神话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而是理查·施特劳斯描写和叙述了思想中的一个理想人物的生活。曲中的理想主义者因幻想多次破灭而感到痛苦,然而爱情给了他力量,他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平衡。不少评论家认为,理查· 施特劳斯所描写的英雄就是他自己。

A Hero's Life - The Hero Classical Artists - 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历史典藏(Disc93)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4

理查·施特劳斯 《堂·吉诃德》

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

理查·施特劳斯以十六世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为脚本而作,全称《堂吉诃德(引子、主题与变奏曲以及终曲)——一个骑士性格主题的幻想变奏曲》。本曲被认为是作曲家七部交响诗中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它完成于1897年12月29日,呈献给约瑟夫·杜邦。作品以大提琴来表示堂吉诃德的性格,全曲共包含序曲、10个变奏与终曲。

2. Don Quixote, der Ritter von der traurigen Gestalt (第2首 堂吉诃德,骑士的愁眉) Heinrich Schiff - Richard Strauss: Complete Tone Poems & Concertos

费城管弦乐团

5

斯美塔纳 《伏尔塔瓦河》

贝德里赫·斯美塔纳是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沃尔塔瓦河》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曲中所描写的沃尔塔瓦河(捷克民族的母亲河)由南向北纵贯美丽富饶的国土,是捷克民族的摇篮。 引子中运用长笛和单簧管的音色,逼真地描绘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两支山泉,潺潺流水,渐渐汇入大河,大河流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

Ma Vlast -  Vltava, B. 111 (我的祖国 - 伏尔塔瓦河 作品111) Herbert von Karajan - 100 Best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

6

柴科夫斯基 《1812序曲》

《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

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己并不觉得满意,在他给他的资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说:“这首曲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他没有想到这首乐曲后来却成为他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1812 Overture Classical Artists - Tchaikovsky: 1812 Overture

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

7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西班牙随想曲》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是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俄国国民乐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交响音乐创作都有标题性、叙事体和音画式的倾向,其交响音乐作品的情节,同俄罗斯的壮士歌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场面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把这部作品的成功, 归之于西班牙民间音乐主题的可塑性。他说: “批评家和听众都认为《随想曲》是一首配器极卓越的乐曲,这是不对的。主要是富于舞蹈风格的西班牙主题, 给我提供了运用各色各样管弦乐效果的丰富材料。

Capriccio Espagnol, Op. 34: I. Alborada Seiji Ozawa - Seiji Ozawa Best 101

十八世纪管弦乐团

8

穆索尔斯基 《荒山之夜》

《荒山之夜》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传奇。穆索尔斯基去世后,由里姆斯基-科萨柯夫于1886年整理并配器

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来自地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破晓……

A Night on the Bare Mountain (荒山之夜)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Choir - Russian Treasures

图卢兹国立管弦乐团

9

鲍罗丁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鲍罗丁在二十五岁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医学院教授。直至1869年《第一交响曲》公演前,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鲍罗丁是“强力五人集团”成员之一,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勇士”的《第二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和两部弦乐四重奏,为俄国民族交响乐和室内乐的创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为一幅画面所写的配乐,这部交响音画由于其朴实动人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而得以广泛地流传,成为世界名作。

In the Steppes of Central Asia Valery Gergiev - Valery Gergiev: The Greatest Russian Classical Music

巴黎管弦乐团

10

西贝柳斯 《芬兰颂》

《芬兰颂》是西贝柳斯爱国情操的抒发,曲子取自他的组曲《芬兰的觉醒》。他以七首伟大的交响曲和无数的交响诗奠定了芬兰音乐的世界声誉。

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独裁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所起的作用比千万本小册子和报刊论文都重要得多。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Finlandia, Op. 26 Lorin Maazel - Sibelius: Symphony No. 3; Finlandia; Karelia Suite; Swan of Tuonela

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

室内乐

1

海顿 《C大调弦乐四重奏“皇帝”》

在海顿创作的诸多四重奏作品中,这首“皇帝”弦乐四重奏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在1791至1795年海顿旅居英国伦敦期间听到了英国的国歌,歌曲里丰富的情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启发他的灵感,为自己的祖国创作一首国歌。1796年的奥法战争更激发了他写国歌的豪情。1797年海顿为当时的皇帝弗朗茨二世谱写了一部庄严的合唱曲《皇帝赞歌》,他对这段旋律无比钟爱,并把曲调用于《C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因此,这部作品便被人们称之为“皇帝四重奏”。

Haydn: String Quartet in C, H.lll, Op.76, No.3 - 'Emperor' - 1. Allegro Amadeus Quartett - Haydn: String Quartet in C, Op. 76 No. 3, 'Emperor' / Mozart: String Quartet in B, KV 458, 'The Hunt'

俄罗斯鲍罗丁四重奏组

2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

单簧管五重奏,是指单簧管参加的五重奏,即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构成的弦乐四重奏加一支单簧管,构成五重奏。在这样的器乐组合里,浑然一体的弦乐器组与音色华丽富于表现力的单簧管形成对比,产生温柔、沉静的浪漫气息。

《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是莫扎特唯一一首四乐章室内乐作品,也是其木管室内乐的顶峰之作。莫扎特探索了这一最具表现力的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之间的旋律配合,比较了它各个音区的音响,并把它用于谨慎细致的伴奏、经过句的主旋律伴奏。

Clarinet Quintet In A Major, K. 581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Version For Basset Clarinet, B Charles Neidich), Allegro Charles Neidich - The Naumberg Recordings, 1980-2001: The Instrumentalists, Vol. 4 - Charles Neidich

圣马丁室内乐团

3

莫扎特 《降E大调钢琴与管乐五重奏》

莫扎特《降E大调钢琴与管乐五重奏》(KV.452),为钢琴、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和巴松管所作。作品极具代表性与艺术价值,被公认为是同类体裁中难得的佳作。

在1784年4月1日维也纳的“城堡剧院”的一次义演会上《降E大调钢琴与管乐五重奏》成功首演后,作曲家在写给他父亲的一封信中说道:“我已经写了两首大协奏和一首五重奏,都已经收到很好的效果,我认为这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东西。我希望你能够听到它的优美演奏!”

Quintet in E Flat for Piano & Wind, K.452: I. Largo - Allegro moderato Melos Ensemble - Icon: Melos Ensemble

苏黎世室内乐团

4

贝多芬 

《C大调第九号弦乐四重奏“拉祖莫夫斯基”》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这一艺术形式,是由作为贝多芬老师的海顿以及在创作上曾给于贝多芬很大影响的莫扎特开创并形成的。贝多芬一生共写下了十六部弦乐四重奏,这十六部中几乎每一部都有鲜明的特点,成为弦乐四重奏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1806年春天开始,贝多芬花了半年的时间创作了一组三首弦乐四重奏,并把它题献给了当时的俄罗斯驻奥地利大使拉祖莫夫斯基伯爵。这个时候贝多芬刚刚完成了他的第3号交响曲“英雄”,并从此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时期。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No.9 in C, Op.59 No.3 - 'Rasumovsky No. 3' - 2. Andante con moto quasi allegretto Amadeus Quartett - Beethoven: The String Quartets

阿尔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组

5

舒伯特 《降B大调第一号三重奏》

舒伯特十分热衷于谱写室内乐作品,在他短暂的生命当中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室内乐作品,其中共写下两部钢琴三重奏作品,这首《降B大调第一号三重奏》写于1827年。

与绝大多数舒伯特作品一样,这是一首不把炫技放在首位上的作品,而是有着内在深度、着重于室内乐音乐性的作品。“痛苦的、女性化的、抒情的”——舒曼在他的著名评论文章中如此描绘这首三重奏。

Schubert Piano Trio No.1 In B Flat major D898 II Andante Un Poco Mosso Suk Trio - Schubert - Piano Trio No.1 & Piano Trio, 'Notturno'

科隆学会合奏团

6

舒伯特 《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

'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而《A大调钢琴五重奏》的第四乐章即是根据歌曲《鳟鱼》写成的变奏曲,故也被称为《鳟鱼五重奏》。

全曲共五个乐章,充满明快、热烈的情绪。朴实优美、明亮可爱的主题首先出现在小提琴声部,形象地描绘出小鳟鱼在水中无忧无虑、快活游动的情景。

Piano Quintet in A Major, D. 667 (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五重奏),作品667) Borodin Quartet - 100 Best Piano (CD 6)

纳什室内乐团

7

门德尔松 《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

弦乐八重奏这种室内乐形式在门德尔松之前的时代几乎闻所未闻。1825年,年仅16岁的作曲家突发奇想,将两个四重奏组合并在一起共同演奏他的新作。丰富而饱满的音色带给人前所未有的惬意和舒适,博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门德尔松随即成为弦乐八重奏的开创者。

其中的谐谑曲的的确确是所有室内乐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这首十分精妙宁静的幻想曲预示着《仲夏夜之梦》序曲中的“仙乐”。门德尔松告诉他的妹妹范妮此曲是受歌德的《浮士德》中一段文字的启发写成的:“云消雾散,微风拂绿,芦穗婀娜,万物皆散。”

III. Scherzo - Allegro leggierissimo (第三乐章 谐谑曲 - 非常轻松的快板) Classical Artists -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斯卡拉剧院室内乐团

8

勃拉姆斯 《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

单簧管五重奏,是指单簧管参加的五重奏,即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构成的弦乐四重奏加一支单簧管,构成五重奏。在这样的器乐组合里,浑然一体的弦乐器组与音色华丽富于表现力的单簧管形成对比,产生温柔、沉静的浪漫气息,可以达到一种引起幽深的内心体验的艺术境界。

本曲是勃拉姆斯晚年的代表作,表现了历尽世间沧桑之后大彻大悟的心境。这首五重奏包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往昔美景的追忆,那里面有沉郁的感伤,也有融融的暖意,而单簧管的独特音色恰当地表现这样的情绪。

IV. Con Moto (第四乐章 多愁善感地) Alfred Boskovsky - Brahms: Clarinet Quintet - Mozart: Clarinet Quintet - Baermann: Adagio

德国慕尼黑室内乐团

9

拉威尔 《F大调弦乐四重奏》

莫里斯·拉威尔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的音乐创作颇丰,涉及歌剧、舞剧、艺术歌曲、管弦乐、室内乐、钢琴等多个领域。

拉威尔在1889-1895年间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期间曾短暂休学,1897年复学后成为弗雷的学生。他在学校生涯的尾声,写下感恩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呈献给“我亲爱的老师 - 弗雷”,这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弦乐四重奏。

II. Assez vif, Très rythmé (第二乐章 相当活跃的,很富有节奏的) Melos Quartett - Debussy - Ravel: String Quartets

埃默森弦乐四重奏组

10

肖斯塔科维奇 《G小调钢琴五重奏》

这部室内乐名作,创作于1940年,首演时由作者肖斯塔科维奇亲自担纲钢琴部分,编制由钢琴、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共五个乐章。音乐具有明显的交响特征,旋律既有片刻的愉悦,也时而令人沉思。产生出无比清澄、丰富又均衡的美感。

此曲获得了广泛而持久的成功。1941年3月16日这部作品被授予斯大林奖,在西方得到的评价甚至超过了作曲家当时已经完成的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一直亲自登台演奏这首作品,直到五十年代末因为疾病而放弃演奏生涯。

Shostakovich : Piano Quintet in G minor Op.57 : I Prelude Borodin Quartet - Shostakovich : Piano Quintet & Piano Trio No.2  -  Elatus

(0)

相关推荐

  • 严伯均《西方艺术课》柴可夫斯基: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将俄罗斯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和西方古典音乐进行完美的融合.媲美贝多芬.莫扎特等一线德奥作曲家. 一位真正的旋律大师,如<天鹅湖>主题,<四小天鹅>,<睡美人>中的圆舞 ...

  • 50伟大作曲家、巴赫等

    50位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的排行榜:作曲家年代时期国籍不朽作曲家1巴赫1685一1750巴洛克德国2莫扎特1756一1791古典德国3贝多芬1770一1827古典德国半人半神的作曲家4瓦格纳1813 ...

  •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爬楼珍藏版)

    共分为10个部分: 1.交响乐,2.钢琴独奏 3.协奏曲,4.弦乐独奏 5.歌剧咏叹调,6.艺术歌曲 7.舞剧音乐.舞曲,8.合唱曲 9.管弦乐.交响诗,10.室内乐 交响乐 1 海顿 <G大调 ...

  •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珍藏版)

    西方古典音乐(100首) 来自哲学与艺术整理(ID:zhexue_yishu) 共分为10个部分: 1.交响乐,2.钢琴独奏 3.协奏曲,4.弦乐独奏 5.歌剧咏叹调,6.艺术歌曲 7.舞剧音乐.舞曲 ...

  •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②交响乐

    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古典音乐似乎离我们遥远,有些高深莫测,也听不太明白.不要紧,慢慢地培养乐感,陶冶情操.音乐可以治愈心灵.不是为了装优雅格调, ...

  •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丨① 交响乐篇章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 ①交响乐部分 连续更新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共分为10个部分: 1.交响乐,2.钢琴独奏 3.协奏曲,4.弦乐独奏 5.歌剧咏叹调,6.艺术歌曲 7.舞剧音乐.舞曲,8.合唱曲 ...

  •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丨②钢琴独奏曲目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 ②钢琴独奏曲目 连续更新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共分为10个部分: 1.交响乐,2.钢琴独奏 3.协奏曲,4.弦乐独奏 5.歌剧咏叹调,6.艺术歌曲 7.舞剧音乐.舞曲,8.合唱曲 ...

  •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丨③协奏曲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 ③协奏曲 连续更新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共分为10个部分: 1.交响乐,2.钢琴独奏 3.协奏曲,4.弦乐独奏 5.歌剧咏叹调,6.艺术歌曲 7.舞剧音乐.舞曲,8.合唱曲 9. ...

  •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丨④弦乐独奏

    连续更新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共分为10个部分: 1.交响乐,2.钢琴独奏 3.协奏曲,4.弦乐独奏 5.歌剧咏叹调,6.艺术歌曲 7.舞剧音乐.舞曲,8.合唱曲 9.管弦乐.交响诗,10.室内乐 今天让 ...

  •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丨⑤歌剧咏叹调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共分为10个部分: 1.交响乐,2.钢琴独奏 3.协奏曲,4.弦乐独奏 5.歌剧咏叹调,6.艺术歌曲 7.舞剧音乐.舞曲,8.合唱曲 9.管弦乐.交响诗,10.室内乐 今天让我们分享第 ...

  •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100首 ⑥艺术歌曲

    连续更新 西方古典音乐入门共分为10个部分: 1.交响乐,2.钢琴独奏 3.协奏曲,4.弦乐独奏 5.歌剧咏叹调,6.艺术歌曲 7.舞剧音乐.舞曲,8.合唱曲 9.管弦乐.交响诗,10.室内乐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