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人民的储蓄
图:Raimonds Staprans
二三十万的存款多么?对今天生活在县城的中国家庭应该不少了。越来越多人知道钱存银行跑不过通胀,投资股市也有风险,其他来路不明的理财产品也一样恐怖。如何不让这些钱被稀释,着实让人焦虑。
学会看新闻。经济的过程自然是极度复杂的,但如果你懒得思考,有些结论不会错。比如货币贬值是停不下来的,降息就是利好能更方便借到钱的大机构,国企和特权企业为主。2008年经济危机,全世界各国央行大幅降息,结果是股市、房地产和企业的估值大涨,而普通民众所获无几。贫富悬殊加大了。通货膨胀就是一次劫贫济富的过程,被大盘的繁荣发展掩盖的是有失公平的财富再分配。各国皆如此。
年纪变大有个好处,能更明显感觉某种残酷的现实在逼近。老家的老人只要还有力气,依然干着最廉价的体力活。没有单位的人是不存在养老金的,因此如今格外能理解国人热衷拼个编制。
真干不动那天,没别的办法,就是子女养老。这里就不讨论子女是否有出息的问题,大概率是好过没有下一代的。请注意我讨论这些事不带感情和建议,只是一种现实。总有人在此处抬杠,说想不到生孩子居然是为了养老。如今的舆论已经非常不友好了。然而在没有政府允诺的养老保险之前,赡养老人本就是子女的责任。是人类繁衍的基本模式。
政府统一要求交社保插手养老工作给了一些人错觉。我们换个选择题,假如你有孩子,你相信政府还是自己的孩子?
说到80后吧,都在30岁和40岁之间了。以往没有的问题在这一代呈现,就是生育。不出意外,80后是大规模选择不生育的第一代人。但问题就在于,80后又不是神仙,也会老。20年之后,50岁到60岁之间,80后们的生活将会有个天大的差别。其实理论上十年后就能呈现出来。有些人可能不服气,甚至有些生气,觉得自己“不一样”。生活是自己的,觉得自己不一样,那就祝福这种不一样吧。
年轻人离死亡较远,包括文化在内的影响,很多人都满不在乎,觉得人生活到50岁差不多了。又老又丑活着多没劲。很酷哈。一般这样的人45过后比任何都都怕死。但怕死也没用,要想活得久,除了自身基因牛逼,生活和医疗条件要跟上。这就是钱。仅仅靠年轻的时候储蓄啊?还是年老了突然赚钱能力飞涨?有些行业是的,比如律师和医生,还有各领域的专家和名人。你是吗?你大概率不是。普通人就是会在某个年龄段开始赚钱能力越来越差。
所以,我来给个残酷的结论吧,要么已经财务自由了,要么是那种自信自己越老赚钱越厉害(当然包括了一些厉害的理财)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当丁克。大多数普通人,这辈子最保险的养老方式就是育儿,最抗通胀的手段也是育儿。这话听起来特别刺耳,但是事实。当然了,且不说老年生活相对遥远的事,就是今天自杀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这里只是在陈述现实,不对任何生活方式进行鼓励。
其实小县城的人倒是随大流,环境的压力一般也不会不走寻常路。大城市的生存压力确实很大,但老实说,今天很多人极度夸大了养育一个孩子需要的成本,因为成本和欲望是挂钩的。如果非要三室二厅,私立学习才觉得对得起孩子,那么京沪深三地90%的人都别要孩子了,要不起。欲望是无底洞,成本也是。
人的选择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固然有很多操蛋的现实,毫无道理的阻碍,甚至连批评都批评不得。那么是不是要把气全撒在这些上面,好像自己一切的不如意有了罪魁祸首,这样生活会变得更好?抱怨是会上瘾的,还是得面对现实。
面对现实,这四个字枯燥乏味得让人嗤之以鼻。真做到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