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本应被尊重,为何许多读者、学者却报以讽刺

引言

八年以前,倘若在中国民众中提及莫言,知晓者必然不过寥寥之数。若非要说知道,恐怕也只是源于张艺谋拍摄的那部《红高粱》。但2012年,当“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项颁发给作家莫言之后,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也登时名声大噪,变得家喻户晓。

坦白讲,对于诺贝尔奖国人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这是西方标准下的奖项,对它嗤之以鼻;但另一方面,却又充满希冀,对它翘首以盼。对莫言的获奖以及态度,似乎就是这种矛盾意识下的结合体。就在莫言名声大噪,许多人因此而知他以及他的作品后,对斩获国际大奖本该有的赞扬却变成了许多人对他的讽刺与嘲讽。

其中,这些反对者中甚至还不乏一些学者、作家。例如,就在莫言获得诺奖的次年,由现代文学博士、教授李斌、程桂婷二人联合出版的《莫言批判》发行,书中直言莫言在文学创作上存在着不小的失误,更是罗列了九大罪状。陈丹青甚至在做客节目时说:“没有读过莫言的东西,但我知道他获诺奖与作品无关。”

那么莫言的获奖为何会遭到这些诟病呢?

莫言是否腹中无墨,不配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的由来,并不需要太多赘言。创立于1895年的诺贝尔奖,在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广泛认可,它所颁发的奖项也被认为是领域内最重要的荣誉。显然,莫言的获奖,必然是打动了诺奖评选委员会的。

但是,国内的批评声音几乎无一例外的指向了莫言的创作内容、创作方向,如李斌、程桂婷在《莫言批评》里的观点近乎一致,那就是莫言的作品中充斥着一些对中国人性问题的鞭挞,这种描写是极其过分的。

而这种鞭挞,在民众甚至一些学者看来显然与西方丑化中国的需求不谋而合,莫言的得奖似乎也就有了些许的政治意味。

可事实上,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度,这种想法恰恰是对自身文化不自信的认知。莫言作品中确实有着大量的对那十年等时期的批判,但是那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会只有光彩呢?

这一点,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概莫能外。而与我们后人而言,难道面对这些严重的错误就应该去选择性的失明,避而不谈吗?文学作品存在的意义,其实不就是在艺术再造的同时,让我们提高自我去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吗?世界名著《飘》里一样有着美国南北战争,种族问题的描述,难道因此这本书就该封禁,玛格丽特·米切尔该被诋毁,就不配称得上名著吗?

显然不是的。

对此,诺奖的颁奖礼上的致辞,或许是最好的表达。'意识形态和改革有来有去,人的自我和贪婪却一直存在。'这也足以可见,诺贝尔奖之所以会颁发给莫言,所注重的并不是政治层面的含义,而是咬文嚼字般的扎根于文学作品、作家本身。

莫言对于这些阴谋论的批评,也曾有过一段有趣的回复。

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对一个作家来讲,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永不磨灭。

在莫言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的作品数量众多。体裁大都是小说,我们不得不说的是,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中有着西方文学中略萨般的魔幻写法,结构上也华丽绝伦。

在这种魔幻写法中,莫言显然更注重于人性的拷问。

他写《红高粱》,可以将罗汉大叔被剥皮写的“恶心”到让你毫无食欲;他写余占鳌、九儿的结合却被众人责骂,可以让你觉得世道的苍凉。

在《丰乳肥臀》中,单是书名已经让许多人“先入为主”。但在这部著名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作者对生命、母亲、历史的思考。在书中,母亲上官鲁氏是悲剧的源头,但也是生命的源头。为了能够延续香火,于是她找了无数的男人,在生下了来弟、招第等八个女儿后,儿子上官金童出生。而在那个年月中,人命都薄如纸,至于荣辱又算什么呢。七姐能够为了一口馒头而献身,被寄予厚望的金童更能亲眼目睹却也无动于衷。看这本书,你很难压抑自己的心理,心里也总会问候几遍作者。

《蛙》这部文学作品中,所有的情节刻画都在围绕着生命而歌唱。夸张的手法和寓言的文风,把现实和魔幻、历史和现代相结合,在这结合之中,将文学作品推向高潮。

《檀香刑》中,在1900年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杀人不眨眼老赵甲,疯疯癫癫傻瓜赵小甲们为我们构了一幕骇人听闻的酷刑。

……

在莫言的作品中,总是充斥着矛盾,而在这些矛盾中残酷的情节、一些不可描述的情节、对时代的批评、对语言的信马由缰都是鲜明的特点。

可是这不就是我们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的不同吗?正如莫言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写残酷情节就是残酷作家了?我这样写,是希望人能认识自己。

对于我们而言,显然温柔的言语不如这些残酷的情节更有冲击力。而且如果连作家的作品都只是一味的去迎合大众,那么这社会不又会是一潭新的死水吗。

而即便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似乎没有了太多时间,毕竟他要有各种各样的场合需要自己亲临,或者是采访或者是会议。就连莫言也亲口承认,获奖后的第一年,自己连一本书都没有看完。

但这位余华口中出书速度极快的作家,其实也并未停止写作的脚步。《花城》《十月》《晚熟的人》这些文学作品,也陆续出版。

小结

什么样的作家,是可以称道的呢?事实上,作为社会化的人很难不受到环境的影响。

社会发展了,经济进步了,这些或许对人们的生活更加直观。但作为作家,他们的文学作品,同样也要在这种进步中具有社会性才值得称道。一个没有了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一部部只知道歌功颂德的作品,才是最应该被批判的。

在莫言的作品中,不止有残酷,更有在残酷中奋力前行的人。而这种精神以及对历史的反思,恰恰是我们不应该抛弃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