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的学习法则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意思是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之间总是会体现出职业的特征。这种现象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叫职业病,用心理学的话讲是职业导致的强迫症,在哲学上则可以称为一种人的异化现象。不过,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有时候却非常喜欢这种“异化”带来的感觉,例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看出一些学习的法则。

  一、循序渐进
  《飞狐外传》中小胡斐按照家传刀谱练武总觉得不对头,因为那本刀谱丢失了前两页打根基的部分,直到在商家堡的争斗中,从阎基手中骗回那失去的两页,才能够武功大进。一本《九阴真经》在杨过后人练来颇有神仙风范,按速成法习练的周芷若却满身邪气。这些无疑可以证明金大侠深谙循序渐进的道理,也正是这样他才安排质朴木讷的郭靖喝了蝮蛇宝血,让飞扬跳脱的杨过吃了奇蛇蛇胆,因为如果按照正常速度这两个人是不可能在武功上突飞猛进的。也只有这样安排,才能给读者一个合理的解释。而杨过海边练剑的过程,也体现出能力增长的曲折性与渐进性。

  二、博与专
  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全知全能,但这并不现实。我们固然应该广泛的学习,但更应该有所擅长。有了擅长的,则可以有了主心骨,进而才能谈到一专多能。黄蓉天生聪明所学甚博,但不会强过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各人有个人的拿手功夫。杨过杂取各家最终还是要创出“黯然销魂掌”才能跻身绝顶高手的行列。慕容复层出不穷的招数却不敌段誉的一套六脉神剑。

  三、灵活运用与创新
  令狐冲与田伯光华山斗剑,屡次用从山洞中学来的各派剑法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但终不能取胜。风清扬现身后一句“行云流水,任意所至”就使得《笑傲江湖》开篇以来的一个武功极强的田伯光变得不堪一击,无疑显示出灵活运用法则的巨大作用。然而光有灵活运用是不够的,因为那毕竟是对已经存在的招数的运用,而真正的上乘武功必须要达到独孤九剑境界——“以无招胜有招”,在客随主变的过程中变化无穷。而最能说明这个道理的情节是张三丰在教张无忌太极剑的时候,要求他把“学过所有招数后,把它们全忘掉”!在笔者看来,这里面颇有几分陶翁得意忘言的味道。

  四、能力优先原则
  “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这是郭靖转述朱聪的一句话。在这句话里充分肯定了“力”的差异才是担负成功的关键。郭靖跟马钰练过内功之后,才能很好地学习江南七怪的武功。石破天内力无敌才能禁得住冷暖两种毒性相冲的药酒。鸠摩智、虚竹谙熟小无相功所以能够把少林七十二绝艺用得似模似样。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大成之后,才能轻松学会乾坤大挪移心法、才能模拟各派武功。对于这个问题金庸是这样表述的“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大铁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越会将他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但若舞锤是个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如果我们把这个表述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内容挂上勾,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启示呢?

  五、思辨的重要性
  我们往往用“一介武夫”这个词语来形容习武者,但真正的高手是会思考的,而且是勤于思考的。胡斐在看过商宝震等人的练武之后不以为然,“他练得更加热切,想得更加深刻。因为最上乘的武功,是用脑子来练而不是用身子练的。”只这一句就已经到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洪七公和欧阳峰在桃花岛上互斗武功时都在努力思考力创新招。杨过想通自己应该怎样处理各派武功后,才卓然层进。而且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被思维的定势束缚住,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不妨换一种角度来看,《侠客行》中的众人无法参透侠客岛上的武功秘笈就是长期受“从文字入手解读”这个思维定势限制的结果。为什么石破天能解呢?因为他和参禅的慧能一样不识字,所以他们不受没有文字藩篱的限制才可以直接澈悟。然而仅有思考还不行的,因为除了思考之外还要有“辨别”在。我们只有辨清了真假才能不像欧阳峰那样走火入魔。

  六、团队协作的力量
  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弱小的,但如果一群人能够团结协作,那么最后的结果是很难预料的。虽然有的人说“给六十个人一秒种,什么也干不了;给一个人六十秒,可以挖个坑。”但那是由时间分配产生的效率问题,而不真正是一个人与一群人之间力量的对比。在武侠小说中,绝顶高手当然武功高强,一般情况下即便是一群人也无法取胜,但当一群普通人组成了全真派的北斗七星阵,恒山派的剑阵以及利用了特殊材料制成的渔网阵后再与绝顶高手过招。嘿嘿,谁胜谁败那可就难说得很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