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对于该书的评价却怎么也高不起来。有的人认为此书只是神鬼封建的东西,讲的是武王伐纣的演义故事,有人认为这部书只是宣扬了道家为尊的思想,有人说这只是一时游戏之作,还有的传说这本书不是许仲林的作品,而是施耐庵是为了脱罪而创作的。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对这本书的评价远远不如《西游记》。
我也是在小的时候看过的,当时主要是其中的离奇的情节吸引了我,满足了自己的幻想的空间。记得小时总是希望自己身上也有这样那样的法宝,总想找个地方学一些奇门遁甲之术、撒豆成兵之法。也许是小的时候的印象太深了,成人后对这本书仍然不能忘怀。但已没有人愿意和我谈论这本书了,也只好自己胡思乱想了。想得多了,也有了一些心得,且在这里胡说八道一番。
我认为《封神演义》这部书是对封建官场中的一些现象的婉讽。
一、借尸还魂。哪吒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你在什么地方犯了错,即便是犯了滔天大罪只要有太乙真人就可以完全起死回生。那么“太乙”是什么人呢?我说“太乙”者,“台倚”也,也就是后台、倚靠,有了后台靠山恐怕要死也是很难的。
二、六亲不认。这一条还得祭出哪吒这个法宝,只要你有实力亲爹一样可以打、兄弟一样揍。而认爹的像殷洪、殷郊最后不是挫骨扬灰,就是被犁车裂。而即便如文王那样的贤德,也得吃了儿子的肉才能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三、借刀杀人。武王伐纣按理说有姜子牙带着一大群“阐教”中人即可办到,可是在征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见到文王之子一个一个死去,难道是这些王子真的本领超群不成,但明眼人不难看出他们的死对谁有利。
四、起死回生。这一条可不像上面几条那样不讲人情。黄天化刚一下山就被魔家四将打死,说是因为忘本,本来死也就死了,本来他就是榜上有名的嘛。可是人家是武成王黄飞虎的儿子,所以他师父“心血来潮”地赶来救他。而其他的一般的门人像韩独龙、薛恶虎则无疑是炮灰。
五、丑化对方。辩证的观点看:对对方的丑化就是对己方的美化。我们往往抓住敌方的缺点极力渲染,而等到人家“弃暗投明”之后就绝口不提,就如土行孙。
六、朋党之争。阐教和截教本是同源,但还是产生像万仙阵、诛仙阵这样互相倾轧、你死我活的大场面。
七、替罪羔羊。整部演义中办事最为得力的是谁?苏妲己是也。女娲命她迷惑纣王,她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结果如何呢?被命令她干坏事的主子逮着交给了杨戬,而且指责她残害了很多生灵。那么是谁明明知道她是一个妖怪,还要派她去的呢?女娲呀!可她有什么责任呢?受到什么惩罚了呢?
八、为人作嫁。我觉得整部书中最冤的恐怕就要数姜子牙了。学道,人家不好好教结果弄得自己一事无成。只好听了师父的话,到人间来替文王作军师。手拿打神鞭,胯下四不像。打仗赢不了,死也死不成。几次死后又被救,无非是元始天尊需要这样一个无关大局的人物在前面主持大局。而最后分封所有的神后,他却一无所有,只有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去旗杆顶上念叨着“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罢了。与妲己相比他虽然活着,恐怕也是更加痛苦的。
胡说!胡说!
罪过!罪过!
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