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思维经常中断?老子为什么把意识分为浅意识和深意识?
此篇承接(哲学家与修道士的不同之处?后世学人与古代圣人还可以对话吗?)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玄通”二字需特别注意。老子思想建立在五玄体系之上,玄通是其中一玄。
行军遇到一条河流就无法前进,但人们可以架一座桥梁。玄通就是这座桥梁,这座桥梁可以跨越过去、未来、现在,可以超越宇宙空间,可以超越生命界和非生命界。人的认识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思维阻断,需要不断架设超越的桥梁。
远古的修道士在深思维中发现世人的浅思维布满陷阱,无法自圆其说。这是世人思维混乱的根源,但世人自己发现不了这种深层次的思维混乱。世人的思维经常中断,自己无法超越,为此苦恼不已。
“古之善为士者”却发现心有强大的超越能力,这就是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世人在浅思维的河流中挣扎,想渡到彼岸,但都被滚滚洪流淹没。远古修道士却轻易的度过滚滚洪流。
世人哪里能够知道古代修道士的微妙玄通的境界?世人面对老病死显得很无奈,但看到老子那种超越的神情,自叹不如。
释德清注:“谓古之善为士者,不浅露易见”。伟大的修道士不仅住在深山岩穴之中,而且可能就在你身边,因为深藏自己,你根本没有发现。
你在追寻远古的修道士,为不能生活于同一个时代而悲伤,但很可能你错过了身边的伟大修道士。所以你不要轻视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叫花子。你怎么知道他不是伟大的修道士呢?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道德经》在第二十五章说:“故强名之曰道”。老子二次用“强”,表达这样的形容是勉强的,只是伸出一根手指,让你去看月亮。道是超越语言的,修道士也是超越语言的。
第二段经文:
豫兮若冬涉川;【发心难】
犹兮若畏四邻;【生敬畏】
俨兮其若客;【离俗世】
涣兮若冰之将释;【法喜】
敦兮其若朴;【纯朴智】
旷兮其若谷;【广大智】
混兮其若浊。【无分别智】
老子从七个方面对古代修道士进行了勉强的描绘。“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三句经文为第一层,言畏道之盛德。“涣兮若冰之将释”为第二层,言得道之释然。“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为第三层,言乐道之坦然。“混兮其若浊”为第四层,言入浊世度众生。
1.经文:豫兮若冬涉川。张纯一注:犹、豫二兽,进退多疑,故人多疑谓之犹豫(《老子通释》)。动物多是怕人的,见人心惊胆战,犹豫二兽更为怕人。冬天赤脚过河,河水冰冷刺骨,下水是需要勇气的。老子以此比喻修道士的戒慎之心。
2.经文:犹兮若畏四邻。古代部落之间多有敌意,每一个村寨都有人守望,一见陌生人进入,就敲击木铎发出警报。四邻非今日邻居,而是有世仇的不同部落。
3.经文:俨兮其若客。《红楼梦》中林黛玉进大观园,虽然是外婆家,也是步步小心,处处留意,言行举止不敢有半点违越礼制。
三句经文都有戒惧敬畏之意,都是描绘修道士对道的极其敬畏,不敢半点违越。“俨兮其若客”又有与世俗保持距离的含义,对于修道士来说,人生只是过客,这个世界如同人生的逆旅。
庄子说,燕子每天出去捉小虫喂养自己的孩子,非常辛苦,但对于主人家丢弃的食物则看都不看一眼,决不贪恋。燕子不得已住在世人家里,但井水不犯河水。
庄子观察可谓仔细之极,自己小时候天天与燕子打交道,不知道燕子如此高洁。回想起来,从未见过燕子飞到桌上偷食。原来燕子是修道士的化身,深知自己的分寸,对世人敬而远之。麻雀是最会偷食的,所以世人爱燕子而恨麻雀。
王弼本作“俨兮其若容”,河上公本和帛书均作“客”,王本抄写讹误。
戒慎敬畏的另一面是强大的力量。这要与第五十章对比才知道:“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错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何以故?以其无死地”。兕虎、兵刃都奈何他不得,因为修道士没有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