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294《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早读#294 2016年11月22日 周二
《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耿朔 / 李国光 著
一、背景介绍
《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该书是一本细品江南的旅行随笔,以一位考古者的视角记录了江南古村古镇的悠悠历史和锦绣风光。在作者看来,时光是小桥流水间摇动的橹声,时光是白墙黑瓦上移动的日影,时光是在江南一起虚度的那些日子。作者带着对江南文化的迷恋,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圭臬,数年来足迹遍布广义的江南大地,将锦绣风光收入行囊,又落到笔下,从时光里打捞起二十八个古镇古村的前世今生。伴着一杯新茶,一碗陈酿,闲敲棋子,娓娓道来。本书还配有30幅建筑手绘图、80幅摄影作品,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完整、真实的江南图景。
作者介绍:
耿朔,1984年生于安徽郎溪,考古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为美国奥尔布赖特考古研究所(耶路撒冷)访问学者,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专业博士后。热爱背包旅行和人文写作,长期为《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新闻周刊》、《国家人文历史》、《中华遗产》、《世界遗产》、《新知》、《中国国家旅游》、《航空画报》、《东方航空》、《穿越Across》、《中国文化报》、《法治周末》、《北京晨报》等多家媒体撰稿。
李国光,建筑师,著有《素写北京传统建筑》、《建筑钢笔表现技法与实例》等,为本书绘制30余幅建筑钢笔速写。
一句话推荐:最美好的时光都是用来“虚度”的。
二、推荐摘录
1、水流平缓的河上,不远处又横架一座石桥,船缓缓摇过,有人伸手想去撩桥旁的柳枝。条石砌筑的堤岸,一边是长长的廊棚,近处设了些美人靠,另一边挤挤挨挨的房子就浸到水上,黑瓦的屋顶,苍黛色的墙壁,还有一阶阶落入水中的石埠。临水的窗台和栏杆上摆了时令盆栽,院墙里伸出一簇可以听雨的绿芭蕉。
2、陆巷却隐在江南的深处,远离喧嚣,住在村里,杨梅红了,来到五月,橘子红了,进了十月,步出村口,怀拥万顷波涛,目及上下天光。这林中色彩的更迭和水上晴雨的往复,是时光缓慢行走的留痕,也是乐然忘忧的湖上雅居。
3、站得久了,就产生一种错觉,这错觉是淡淡的,就像主人刚刚转过身去,走进板墙后面的厅堂,留下一个身影,一点线索,一段梦境,空寂之中潜伏着热闹,让后来人可以凭之作一些想象。上午的光线落在天井里,在我和木雕之间,隔了一些灰尘,看着它们在光柱里跳舞,就听得见时光深处传来的沙沙声响,那些氤氲了的木雕人物,马上就要动起来,要觥筹交错,要敲锣打鼓,要把光阴那头这头的人们,牵连起来。
三、早读者阅荐
《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是耿朔博士三年倾心之作。以散文形式记录了江南28个古老村镇的传奇往事,以及自己追寻那些云烟往事的经历与感慨。
所谓传奇,不过是一种敬畏历史的说法。在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传奇,却因了时间的过滤和时代的变迁,那些故事有了一层诗意的包浆而闪着传奇的辉光。
揩去蒙尘,现出辉光——这就是耿朔博士写这本书最有价值的贡献——使人们看到古老文明与文化的精美——就像看到宋代的青瓷、明代的家具——把玩文字所述的那些传奇故事,从而思考自己的来处。
不是说明式导游词,是有血有肉有主观感受和评论的历史寻忆。不是虚飘飘的所谓文化散文,是有着时代回望和细节真实的考察综汇。寻,是探查历史;忆,是前世今生。由寻而忆,由忆而思。思,所由来,所由在,所由去……
故乡,这是现代人的共同追寻。故乡在哪里?是不是也在此书的寻寻忆忆中?是不是也在此书的回望缅怀里?是不是也在耿朔及其我们生生世世轮回暂栖又别离无记的古老村镇上?耿朔博士为我们徐徐打开古老村镇的历史画卷,而如他一样寻找故乡的人呀,看到这画卷是否恍恍惚惚有似曾相识的故乡之感?
琢玉成诗。但故乡素朴无需诗语,把故乡景物点点指指便自成佳韵。故乡的韵致,在采莲女船桨咿呀的水波纹里,在卖花女跫音悠然的青石板路上,在吹箫女梅花月下的款款深情中。
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虚度非空度。有了这虚,才有心情来寻来忆来望来想。因了这想、望、忆、寻,我们的心内便隐约生起久违的故乡模样吧,故乡的景物渐渐地充满充实了我们的身心。
悦读者们早安,周二绿色兴趣日快乐!
作者:灯灯瓜瓜 有”约客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君子,喜陶渊明,爱《红楼梦》,得大自在。他是一本趣味横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