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为啥也是“颜值越高,责任越大”?
引子:
在全民笑点大幅提升的今天,即使在央视这样的平台,小品演员要让一个段子一夜爆红也并非易事了。春晚“钉子户”蔡明能够在2017年的央视春晚,凭着一句“颜值越高,责任越大”再次成为话题热点,足见这个段子里的包袱,暗含了普罗大众的某种喜好。
颜值与责任,两个毫不相干的名词,经过蔡明在特定场景的演绎,在两者之间搭起了一个看似合乎逻辑的桥梁,笑料产生了,包袱抖响了,这符合幽默创造的基本原则。所以,把它看作成一个笑话段子,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真的只是一个笑话段子吗?
我们老祖宗有很多传统手艺,据说都是传男不传女,结果今天,老祖宗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各类手艺,已经失传或者濒临失传,要靠着“申遗”才能保护起来。其实,人人都知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但老祖宗们愣是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看着一帮糟老头子、糙老爷儿们在那儿穿针引线,画风令人有点不忍直视啊!
据说,琴棋书画这类比较小众的高雅活动,直到今天还能保存下来,多亏了作为大家闺秀的小姐们,将琴棋书画当作了相夫教子的工具,才有了《红楼梦》里“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的美景和美人。酒色财气这个东西,对人性的洞悉与把握,从几千年文明史留下的风月文章来看,似乎就从来没有失过手。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某些传统乐器的消亡,一方面因为其过于小众,形成受众面偏窄的天生缺陷;另一方面以青楼歌妓为载体的人群消失,极大降低了这类乐器表演的观赏性,从而导致缺少关注度、缺少话题性的后天不良发育,以致无人继承和发扬,最后就只能从主流人群的视线里消失。
换句话说,色艺双绝和我们今天提倡的德艺双馨,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个道理,色与艺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艺无色,是在麻布上绣花,少了情趣;有色无艺,仅是一尊缺了灵性的花瓶,没了根基。过去手艺人收弟子要看长相,看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按照传统手艺人的逻辑,小众市场的营销似乎更加适用这个原理:越小众的市场,越需要看脸。
遗憾的是,国内企业从产品到渠道,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制造有着天然地偏好。小众营销一直是一个不入流的存在,无论是对小众营销理论研究的热情,还是对小众营销实践落地的勇气。
互联网出现的初期,很多人欢呼着一个长尾时代的到来。这是一个利用互联网工具将小众市场以最低成本聚合的机会,小众市场的春天也似乎就在眼前。
但是,互联网发展的前二十年过去了,本应该是最具有小众基因的互联网平台,并没有培养出多少值得圈点的小众品牌,反而是快速促成了BAT等互联网巨头的出现。线下市场里“大者恒大”的马太效应,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有多少改变,恰恰相反,网络平台垄断的趋势是在加剧,而不是在削弱。这对一众创业者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消息。
至于说到“小而美”的概念真正被大众所重视,大约是在2014年,这也是电商红利消失殆尽的节骨眼儿。以此为坐标,往前推10年,是互联网“长尾效应”的概念正式被提出的日子。换句话说,有着“小而美”基因的长尾效应,在中国至少推迟了10年的时间,才真正从嘴皮子的理论到泥腿子的行动。
小众市场到底要怎样做才能真正的“小而美”?在既缺乏理论指导,又没有实践支持的国内,小众营销呈现出一副诡异的画面:国内市场的消费空间、市场层级多变且纵深,即使是目标客户不聚焦,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的土办法,也能让不少企业苟延残喘两、三年。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市场,很多企业还沦落不到出卖“姿色”的地步去讨好消费者。这也是我们容易把消费者当作一个共性意义上的人,而不是把他们看成单独的个性意义上的人的原因,这是小众市场一直发育不良的外部环境。
要研究小众市场,从颜值入手,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入口,小众市场的颜值对受众的影响比较明显。
一旦小众市场的种子人群没了,或者是没有志同道合的新人加入进来,这个市场可能就会快速衰落,这门手艺或产品也会因此消失。当然,我们所说的颜值,并不一定是指手艺人的相貌或性别,还包括制作的工艺环境和体验环境。
比如2016年火得有点奇怪的阿大葱油饼,其实可以看做我们对小众市场认识的一个缩影。昏暗的房间、油腻的桌面、徒手翻煎的制作习惯,甚至混杂其间的烟草味儿,构成了阿大葱油饼的烹饪环境。而与之对应的是趋之若鹜的食客,以及一饼难求的供需,这样的场景,似乎是很多人心里小众营销的最佳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自诩为“吃货”的食客们自我安慰地暗示自己,只有在这种有着细菌发酵的环境,才能生产出地地道道的“阿大”味儿,就如大大小小的“苍蝇馆子”,没有油腻腻的地面,随处乱扔的垃圾,反倒算不得美味的标配一样。正因为食客们的变态思维,造就了供应商的懒惰,不要规范化、甚至顾不上基本的卫生,不改进、不创新,不与时俱进,不主动去提升消费者的需求,我们有多少好的手艺和产品,就在这样固守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后继无人,日渐消亡。
消费者的不讲究,同时也培养了从业者的投机心理,比较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习手艺和产品的门槛大幅降低。
这就像找继承人,不看德行与基础,只要“两条胳膊两条腿,顶个脑袋一张嘴”就行,那些看起来骨骼清奇、千年一遇的练武奇才,没有去承担更多小众市场的培育责任,而是在大众营销的市场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妙则妙矣,但对市场的资源分配又何尝不是一种损失?
我们知道爱马仕、LV的旗舰店里,对服务员的长相是有要求的,销售的技能和流程是有明显训练痕迹的。如此一来,都是做小众营销的,高下立马分了出来。我们的“葱油饼”模式,其实是让顾客在挑产品,我喜欢那个儿味儿,才会去排那个儿队儿;“爱马仕”模式其实是产品在挑顾客,你是我那个儿范儿,才能进得了我的店儿。所以香港有不少小众品牌店实行会员制,你不是我的会员,你有钱咱都不卖!
作为“小而美”的代表,做微商的,拼淘宝的,有台手机就开店做生意,一夜之间人人都能卖了。但是,出来卖,你总得有个卖的样子吧?总得梳妆打扮一下,总得表示对顾客的基本尊重吧?!有些人偏不,就喜欢袒胸露乳、甩开膀子干。某些做微商的,只要能赚到钱,我可以把你当猴儿耍,甚至也不介意你把我当猴儿耍;某些做淘宝的,本来就是个练摊的水平、倒货的主儿,只为了快速地左手进右手出,最后在价格的死胡同里疲于奔命,也就不难理解了。
销售,本来是一件比较专业的活儿,最后变成了在地摊上卖狗皮膏药,除了嘴里胡说八道,满嘴跑火车,即使用再多的套路和手段,也只会让更多的路人唯恐避之不及。
我想说,急功近利的卖货之法,不适合小众市场,否则,吃相很难看。
营销这玩意儿,尤其是小众市场,需要我们花点心思,讲点“颜值”,无论是为了这个市场的传承,还是现阶段活得更有滋味。
所以,不要说北影、上戏刷掉了林妙可,人家就是一个看脸的学校,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着这个时代的审美标准,甚至决定着未来票房市场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