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周四 | 《终身成长》:困住你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固定性思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今日豆瓣评分7.6分,6416人评价
简介: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被世界教育联谊会选为年度好书。她经常为《纽约客》《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文章,也曾登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国广播公司的《20/20》等新闻节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3.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希望与另一种类型的伴侣相处,他们的理想伴侣应该有如下特征:看到他们的缺点并帮助他们改正。鞭策他们变成更好的人。鼓励他们去学习新事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分析心理学”的奠基者荣格,把人类35岁—40岁之后的阶段定义为“中年时期”。他认为这一时期的人通常家庭稳定,事业有成,但会感受到巨大的虚无,这是人生具体目标达成之后的心灵真空,也就是“中年危机”。
但实际上,“中年危机”是一个社会心理学上的概念,年龄的划分并没有特别固定。更确切地理解,它描述的是一种状态:
你所拥有的一切,家庭、工作、财富,看似美好坚固,但你已有些力不从心;你怀疑人生前半场的意义,却得不到答案,你感到虚无。
那么,为什么关于中年危机的焦虑,会杀到各种年龄的人面前?
其实,困住你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固定性思维”。
一、固定性思维VS成长性思维
二、为什么我们要成长性思维?
决定你成长的第一步不是你是否努力,而是你是否相信努力。
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维模式的差异也许オ是人生的分水岭。
比如,你更关心别人眼里你是否聪明,还是怎么才能变得更聪明?
你想变得完美了再参加比赛,还是想在比赛中变得完美?
成功往往是一时的,而成长才是一辈子的,况且没有成长,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功。
三、如何拥有成长性思维?
1.接受我们能成长的想法
很多人之所以拒绝改变,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能成长,能改变。所以拥有成长性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接受我们能成长的信念。
像乔丹,在如此优秀的情况下,当某一场比赛没打好的时候,还会留下来独自加练,告诉他人我还有变得更好的空间。
2.观察那些激发了你的固定性思维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总是有很多理由能告诉自己去放弃。那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理由都记下来。
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个重要的关注要完成,可是因为拖延,没完成。你就可以把其中阻碍你成长的内容记下来。
3.敢于跳出舒适区。
当确认了阻碍我们成长的这些问题后,下一步就是需要跳出舒适区。
如何跳出舒适区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制定目标。
例如,你跑步每天只能跑1km,那你可以给自己制定个目标3km,并激励自己达到目标后进行自我奖赏。
这样你就能跳出舒适区,就会有动力的去实现你的目标。
4.养成习惯
每个人都不缺乏好的行为,缺乏的是将好的行为转变成习惯的方法。对于成长型思维,我们需要经常使用才能养成日常的思维习惯。
罗曼罗兰说,“有的人二十几岁就死了,八十几岁才埋”。网络上有一个词语叫龙套式生存,意思是我们中的大部分,每天都在努力扮演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上班下班、吃饭社交,每个月的工资就好像是跑龙套的演出费。成长性思维会带领你打破这种生活模式,让你突破自身成长极限,终身都能够看到有所改变的自己。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四白色思考日快乐!
悦读者:新静
编辑:流火
审校:秋恣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