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手机游戏一样被家长当作毒瘤 而今却被奉为经典 它就是武侠小说

今天跟孩子探讨起手机游戏未成年人被纳入防沉迷的问题。孩子认为除了游戏之外,他还能刷视频、看直播,对他们的影响不大,进而他好奇地问我们小时候没有手机会做什么?

我突然想到在80年代90年代,手机还没出现的时候,我们那一代在做什么?除了打篮球、踢足球,同样也有被家长认为“毒瘤”的存在,那就是武侠小说。

记得我看的第一本武侠是金庸的《鹿鼎记》,是从一个书店里借出来的,押金10元,一天5分钱,初一时候的我对情爱还很懵懂,看到韦小宝一个人有那么多老婆,简直惊为天人。继而看了原著《射雕》,这才发现《射雕英雄传》的小说比电视剧还要好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港台知名武侠小说的书籍基本都看了一遍,甚至连全庸、金康这类盗版作者的书也都过过目,随着年纪的增长,也发现了其中的这些武侠小说,鱼龙混杂,有精品,也有滥竽充数的。

但是那个时期,像我一样看武侠小说的人太多了,范围绝对可以跟现在的手机游戏的覆盖度相媲美。同样的,50、60年代的家长们也觉得这些武侠小说就是精神的糟粕,看了以后会把孩子们带坏,只是当时没有网络,家长们的声音大多是个体声音,不像现在很容易成为一股。我周围同学手里的武侠小说在家长的愤怒中被撕毁得不计其数,但是依然无法阻挡那个时代孩子们的热情,通过各种渠道或借或买,也要读完,仿佛没有读过金庸、古龙、梁羽生、黄易、温瑞安的武侠小说,琼瑶的爱情小说,就是不完美的人生一样。是不是看着很眼熟,就跟现在家长们反对手机游戏的宏大场面一样。

80年代国内新派武侠小说的兴起。

估计已经没有人能找出第一本流传入国内的港台的新派武侠小说是哪一部。但是有朋友认为,应该是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但是不管哪部武侠,所描绘的内容和写作手法都与国内的小说流派完全不同,也更加吸引了年轻的读者,从此谁心中没有一个武侠梦呢?

朋友说:看了《萍踪侠影录》从此爱上张丹枫与云蕾的家国情仇,从此爱上了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继而神奇地发现,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竟然还有延续性,读下一部的时候还能在上一部中找到线索,这是国内小说当时完全没有的存在。

朋友说:在梁羽生火了之后,国内开始引进金庸、黄易等等作品,尤其是金庸的,也是万人空巷。

朋友说的对不对不好说,但是有资料显示,金庸的作品是在1981年首次进入国内,在《武林》杂志上刊登,引起轰动,之后由于当时国内版权意识并不看重,这些武侠小说大部分都是没有授权的盗版,直到90年代,1994年金庸先生授权三联出版社出版第一套金庸小说全集,这样国内的武侠小说正版时代才来临。

金庸封笔,梁羽生千人一面,这是武侠迷们公认,加之古龙又对写小说不上心,纯粹为了换酒钱,每部小说都留个大尾巴,让很多读者又恨又爱。

在90年代的时候,各种小说纷纷出现,不仅有港台的,还有国内仿写的,像卧龙生当时的作品可谓多得数不胜数,但至少有百分之七八十不是卧龙生本人作品。而司马翎、诸葛青云、高庸、柳残阳、陈青云、秋梦痕、鬼谷子……作品太多了。

家长们对武侠小说的愤怒

与家长们对手机游戏的愤怒情绪如出一辙,我还记得初三时候因为三刷《寻秦记》的时候,恰好单元测考得很烂,愤怒的母亲把这本小说一撕为N。直到现在如果我去翻我的书箱,还能找到它的残骸。

跟玩手机游戏非常像,家长们能够阻止孩子看武侠,但是未必能时刻盯住,当真心想看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书包上书皮,在语文课看。而且后来还有种缩印版的小说,武侠比较少,琼瑶的爱情小说比较多,班里的女同学就把这种小书藏在课本里阅读。

记得母亲曾跟我说过她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因为她是一名语文老师,而且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她鼓励我看得多是一些名著,比如萧红《呼兰河传》、梁晓声《红旗谱》、司汤达《红与黑》还有《三个火枪手》《静静的顿河》之类。当然这些书等我上了大学有时间回味的时候,发现确实是好书。但是对于初中时候的我来说,哪里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来得过瘾?

即便被母亲跟班主任沟通之后,我阅读武侠小说的空间和时间进一步被压缩,从此以后我也学会了那种快速阅读的方法。我可以用8个小时读完整本的《鹿鼎记》。即便现在,像《凡人修仙传》这样千万字的网络小说,我阅读完也超不过3天。与此同时,广播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不能读还可以听,中午回家的时候就打开收音机听单田芳的《白眉大侠》袁阔成的《三国演义》,想一想真的有非常多的渠道能完成自己想干的事情。而现在当自己开始管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我其实内心中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我觉得我管不住他,即便国家限制了时间。可是他那天花1块钱直接买了个别人的实名号。这种操作相信对十几岁的孩子相当简单。

从毒瘤到现在被誉为经典年年翻拍

其实国内对于武侠小说还是比较宽容的,即便家长们有反对之声,从80年代开始至今,武侠小说的出版除了打击盗版之外,并没有被如何限制。

而伴随着影视的推广与传播,武侠小说被搬上银幕的多如牛毛,其中被翻拍多次的也是相当的多。几十年前被家长们反对的武侠,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更是被几乎所有年龄层的人所接受,毕竟曾经不被允许看武侠的孩子们也都成为父母,不知道过二十年后,那些被禁止玩手机游戏的孩子们长大以后面对他们的孩子会如何做。

以金庸为例,不仅仅有小说的版权,还有电视剧电影的版权,各种收入也使金庸成为了富豪。

有资料显示,2010年金庸小说重新出版,版税收入达人民币350万元;2016年第十届作家榜上,距离金庸封笔已过了44年,仍名列17位,赚取高达人民币850万元版税。据公开资料估算,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逾3亿册。1991年的香港华人亿万富翁榜中,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他的武侠作品,每翻拍一部,实收的版权费就又多一笔。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再过几十年手机游戏不会像武侠小说一样成为经典,因为手游基本上都有3-5年的寿命,当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受益就不好了,再次拿出来炒作也要10年以后,像现在很多手游的重制版,就是拿出很多年前的IP重新来炒。虽然个人不看好手机游戏会成为经典,但是未来会不会有人炒作手机游戏,翻拍电影、电视剧之类就不好说了。像《仙剑奇侠传》不也拍了多部,收到了一定的口碑。甚至像之前《龙之谷》也搞过类似的大电影。

十年、二十年之后,手机游戏是被打入历史的深渊,还是像武侠小说一样被人们当作文化的传承,你们觉得应该是那种情况呢?

图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 如有转载望注明出处

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是对作者最好的鼓励,创作不易谢谢+个关注

特别恳请大家能在读文之后,帮我点个关注,图文难做,最需要的就是粉丝的阅读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