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岁月】-- 第三篇章 青春度冷月(10)《拉煤路上》 马云骧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科研发展献出宝贵生命的 逝者致哀!

第三篇章
青春度冷月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一大批热血青年响应党中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别离亲人和故土,从繁华大都市无怨无悔奔赴艰苦、陌生的大西北三线。对他们来说这里人生地不熟。在生活、工作上遇到了种种想不到的困难。比如不会生炉火,不会打煤砖,做不熟饭等等,有时半夜加班回到家属院还能遇到狼。有些年纪大的随迁父母,赶上雨天要涉过泥泞雨雪的道路,踏上几级台阶去如厕。蹲不下腰,躬不下腿,加之秋冬季节西北风穿过茅坑吹凉了屁股,又吹凉了满身的酸和楚。没有在三线经历过的人,无论如何也是感受不到的。

《拉煤路上》

文:  马云骧

来到三线,好多事情都得靠单位自己去办。

就拿拉煤来说,所区后面那个大锅炉房,整天张着大嘴,一天要吞下好多屯煤,它旁边堆成小山似的煤堆,一两天就消下去大半个,得好几辆车伺候它。

幸亏那时家属院还没通暖气,如果家家户户再通上气,还不得把汽车轮子跑飞喽!

虽说户户家家没暖气,可是家家户户烧火做饭,冬天生炉子取暖,用得也都是煤。你想想,六七百户人家,一年得用多少煤?

汽车拉煤,听起来好像挺省事,其实麻烦事儿挺多的。那时,平凉附近有三座煤矿:近一点有安口、华亭,离平凉70几公里;远一点是彬县煤矿,150公里。司机们多数时间是跑华亭煤矿,那里的煤质好。你可能不知道,拉煤这事儿,对于司机门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头一天晚饭后出车,排一宿队,第二天九、十点钟返回,拉一趟煤要花费十几个小时 。

夏天还好,冬天坐在冰冷的汽车楼子里,挨一宿个儿,罪受得只有挨过冻的人才能体味得到。况且,越是冬天,煤的消耗量越大,挨个儿时间越长。要搁现在,煤矿的煤堆积如山,还用得上排队吗?可是那时是计划经济,煤矿产量、矿工数量,被上级规定的死死得,想增加产量,没门儿!

那时,住在干打垒平房,差不多家家有个铁皮炉子。人们把车队拉来的散煤,过筛,去除煤块,把碎煤掺一定比例黄土,拌上水,和成泥巴,拍成饼子,划成豆腐块在太阳下晒干,留作生炉子做饭、冬季生火取暖。当你端起饭碗或围在火炉烤暖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想得到车队拉一趟煤是如此艰难?恐怕这是那时生活在45所的人谁都没有去想过。

大概是1978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有一天我正在三室开会,雷申副主任说他眼皮跳得厉害,贾玉霞问他,左眼跳还是右眼?雷申尚未来得及回答,传来李东民出事的消息。我放下开会,立即奔向车队。老远看到在五个朱红的车库大门前,好多人齐聚在那里。那一张张紧绷着的脸,个个现出惶恐、不安的样子!

据说是谢书深师傅报的信。

出事那天,谢书深比李东民离开华亭煤矿晚一个多小时。李东民开车爬上土谷堆那座大山不久,也就刚走了一半多路程,在下坡处发现汽车出现异响和振动。按照多年开车的经验,他判断可能是传动轴出现毛病了!随即把车停在山旁路边。他毫不犹豫地钻到汽车底部,仰卧在汽车传动轴下面,用扳手卸开了前后传动轴链接处螺母,拔下螺栓。刹那间汽车失去控制,滑向左面山坡。汽车后轮带动松开的传动轴转动,拨打在李东民身上------

谢书深赶到了。他见此状急红了眼,高声大嗓门呼喊:“东民!东民!------李东民!!”凭他多年开车的经验,下意识地感到,这是一起大事故!!迅速跳上车,一改往常开车四平八稳,飞快地把车开到了附近一个有人家的地方,借生产队电话把李东民出大事儿消息报告车队。之后,他转头返回出事地点。

刘志成开着中轿,何州兰开着北京吉普,载着所领导、车队领导,医护人员以及车队刘培森、梁立江等棒小伙,飞快奔向事故现场。

谢书深返回事故现场脚跟还没有站稳,大老孙、陶志广满载拉煤的车相继赶到。几个人面对浑身沾满血的李东民,两眼发直,随即在山坡找了两块石头填在两个后轮下面,大老孙正在准备朝车底下钻,所里派来的人拍马赶到。说时迟那时快,李东民徒弟——何周兰把大老孙拦住:“你那么大的格(个)子------”一口兰州话没说完,梁立江和他一起钻到车底下(梁,修车时经常在车底下钻进钻出),刘培森等其他人也都弯下腰、趴下身子,连拉带拽将满身沾满鲜血的李东民拖出来。何州兰托着他师父沾满鲜血的头,大老孙身大力不亏双手抱住腰,梁立江托着臀部,陶志广、刘志成一人托一只腿,几个人费了吃奶劲,总算把李东民抬上车。医务室郝登光、张志平、刘景新、王欣普几个人忙着输氧气------

汽车飞快地赶到专区医院急诊部。专院医护人员用他们娴熟的医技给他输氧气、输血,做人工呼吸------

送他来医院的人们站在急诊室门外,焦急地等待里面的好消息。大家屏住呼吸,沉默着,等待着,期盼着奇迹出现。像似等了好长时间(其实,时间并不长),大夫从急诊室急冲冲走出来,摘下口罩,郑重其事地告诉送他的人们:病人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瞳孔已经放大,安排后事吧!送李东民来医院那些人,听到这个噩耗,捶胸顿足,各个垂下头,用右手不停地抹眼泪!

他的妻子知道了!他上学的儿子知道啦!娘儿俩哭成泪人!

在追悼会上,全所职工含着泪水鞠躬悼念,给他送行!祝他一路平安!

有谁料想得到:李东民会牺牲在拉煤的路上?

他是一位多么好的人啊!怎么会------

在老家报名参军时,他曽誓言:为了革命,奋斗一生,不怕牺牲!

李东民你这算做到了吗?你才不到40岁呀!离一生差得还远着呢!你怎么舍得离开你开过多年的“大黄河”,你怎么舍得离开你的车队,你可是他们班长啊!

弹指一挥间,三十八年过去了,老45所的职工还都记得——共产党员李东民师傅。大家经常呼喊:李师傅你回来吧!平凉曾经是你的家!你是为支援三线建设而来,你又是为了三线建设贡献了自己一生啊!我们这些活着的老45所人,永远记住你,永远感谢你——李东民!

李东民拉煤车行走在回平凉的山路上。这是出事前的瞬间,前边不远处就是急转弯下坡路,李东民突然感到汽车出了毛病,随即停车,钻进车底下检查传动轴,当他卸下前后传动轴连接处,汽车滑动了,后车轮带动传动轴旋转,把自己砸伤。

出事原因很简单,汽车停在坡处,车轮下没有打掩儿,遛车了。千不该万不该呀,血的教训!

《三线岁月》前文推荐

【三线岁月】(序) --王春才
●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                       
1、漫漫西行路--马云骧
2、我的回家路--王文侠
3、初到建华厂--吕德宽
4、神秘的军车--马   俊
5、探亲路上--杨树田
6、搭便车--马云骧     
7、我被分配来三线--陶德华       
8、我随先生上三线--王铭声      
9、时代铸就我的人生路--熊  锋      
10、告别亲人--刘淑芳   
11、北京飞来金孔雀--马云骧       
12、神秘的建华厂--马云骧

●第二篇章 泥土筑新居

1、干打垒--周得时
2、泥土筑新居--马云骧

3、 搬入三线新居--刘淑芳

4、 “风水”建华园--马云骧

5、 《难忘的小事》——纪念三线建设五十周年!--梁卫东

6、 《一马离了------》--马云骧

7、 《一条毛围巾》--马云骧

●第三篇章 青春度冷月

1、 《 DIY----三线生存的本领》--周得时

2、 《短文两篇》 --刘淑芳

3、 《悠悠三线情》--杨树田

4、 《黄面面挖地基》--吕德宽

5、《黄面面变成了黑面面》--吕德宽

6、《青春度冷月》-- 马云骧

7、《锅炉会战》-- 王铭声

8、《东北出差》-- 王铭声

9、《打家具热》-- 熊   锋

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开拓创新    无私奉献

三线精神,永传于世


◆ 每日掌灯急书 小编不澄不休 ◆

❣ 请帮扩散 请多支持 ❣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