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忠原创丨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文/李太忠
在八十年代的老山前线,一八一团二连坚守在八里河东山的几个阵地上,其中的012阵地最前出、最危险,和敌人阵地相距只有几百米。狡猾的越军趁我刚从友军手里接防,处于立足未稳之时,屡屡在夜间向我军发动进攻。1986年4月25日晚上,越军偷袭了七连坚守的-17阵地,在连长安定文的指挥下,敌人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据上级通报,越军不甘心失败,近期有可能偷袭“上甘岭”方向的几个前沿阵地,团前指提醒一线连队提高警惕,确保不丢失阵地和哨位。
上阵地以来,各班都是班自为战、轮流做饭。4月26日轮到张建做晚饭,他看到战友们上阵地以来,白天抢修工事,夜里上哨作战,憔悴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决心为同志们改善一下伙食。正好高炮团的军工连送来了土豆、胡萝卜、青豆角、青辣椒等新鲜蔬菜,班里还储备有上级慰问的午餐肉和红烧肉罐头,这些都是做麻食的上等食材。张建是陕西长安人,从小就喜欢吃父母亲做的麻食,陕西人也叫猫耳朵,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学会了做麻食。由于班里还有几位南方籍战士,张建吃不准他们爱吃不爱吃,没敢多做,就按常规饭量做了一锅麻食。没想到这顿饭大受欢迎,不但北方人爱吃,南方人也爱吃,就在一片赞扬声中吃了个锅底朝天。班长发现张建在收拾炊具,锅里只剩下一点面汤汤,赶紧把小半碗麻食汤递给张建,张建就着这半碗麻食汤,又吃了一块压缩干粮,凑合了一顿晚饭。张建不好意思地对着大家说:“没想到大家这么爱吃麻食,今天都怨我做少了,害得大家没吃饱。明天我一定再做一顿,让大家吃个够。”
晚上八点,班长命令新兵周建新换哨,正在猫耳洞里守电话机的张建对班长说:“昨天晚上敌人偷袭七连没捞到便宜,估计今天晚上会来我们这里报复,小周刚当兵胆子小,还是我上哨吧。”班长同意了张建的请求。天气又闷又热,张建走上哨位,从脚下的手榴弹箱子里拿出6颗手榴弹,拧开盖子并排放在手边。20时50分,在哨位的南侧和西侧,听到了沙沙沙的响声,张建赶紧用简易信号发给在猫耳洞里的班长,告诉大家敌人上来了。全班迅速进入战斗工事,按照预定方案抗击敌人的进攻。新战士周建新紧挨在张建身边,等敌人靠近时,大家投出手榴弹,炸得敌人一片嚎叫。突然,从对面传来嗖嗖的炮弹呼啸声,张建大喊一声卧倒,用身体压住了不知所措的周建新。张建感到脖子上一阵麻热,用手一摸全是黏糊糊的鲜血。他用左手捂住伤口,右手继续把手榴弹投向敌人,当他拿起第5颗手榴弹时,身子一软倒在了血泊中。即将昏迷时他伸出右手摸住手榴弹箱,又拿起了另一颗手榴弹,他想投出去,可已经力不从心,张建的鲜血染红了手榴弹弹柄。
第二天,班里进行战斗总结,看着张建没有投出去的两枚带血手榴弹,战士们抱在一起哭成一团。哭得最凶的是新战士周建新,他泣不成声地说:“张建是为我救我而牺牲的,他是饿着肚子参加战斗的……”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张建同志为共产党党员,并为他追授一等战功。张建的骨灰送回老家后,西安市长安区在终南山下为张建修了烈士墓,墓碑上撰写着张建的英雄事迹,供后人瞻仰。每逢清明节、烈士节,当地政府都要在这里举行祭奠活动,张建的战友们也经常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这里为他扫墓,这里已经成为西安市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者简介】李太忠(男),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历任某红军师政委,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等职。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被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深受各级带兵人的喜爱。曾被国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两次入国防大学学习深造,一次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