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7本书就想关掉游戏和视频,珍惜时间疯狂现充
明知打游戏浪费时间却停不下来;
明知熬夜刷视频伤眼睛伤皮肤却舍不得关机;
明知八卦和网文没啥营养却翻完一页又页…
断网好似兜头冷水,关机感觉身心俱亏。
我们怎么才能治好“互联网沉迷症”?
小蜗今天推荐7副对症良药,不敢说根治,起码能激起大家现充的欲望,间歇性地关掉游戏和视频:
一、互联网浪费了我们多少时间?
1、娱乐至死
网络时代才真正实现了赫胥黎的预言。“零散和破碎的信息无法产生智慧和一贯的整体。”
@读者 koala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畅销36年的经典,现在读依然振聋发聩。
他原本是批判报纸电视等旧媒体,却精准地预言了互联网时代的种种弊端。
海量碎片化信息分割了人们的注意力,让真理和真相变得模糊而遥远:
假信息并不意味着错误的信息,而是意味着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
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流于表面。
这些信息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很多,其实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
娱乐至死的时代氛围,消解了严肃认真的思考:
思考不是表演艺术,而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
这是一个表演水平的重要性胜过表达思想水平的时代。
电视等媒介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
于是有担当有智慧的精英消失了,留下一地哗众取宠的小丑:
他们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印象,而不是给观众留下观点。
大家不再关心如何担起各自领域的职责,而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吸引人。
每一条分析都直击本质,仿佛在你我耳边敲起一串响亮的警钟:
别再沉溺于毫无意义的娱乐,关掉游戏和视频,认真踏实地过好自己的人生吧!
同时推荐韩炳哲《倦怠社会》,一起阅读思考为何现代社会如此倦怠:
2、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惊心动魄的一本书,技术的进步在无形中改变着一切,也包括你我的习惯与大脑
@读者 方方土君
波兹曼从宏观层面批判娱乐至死,尼古拉斯则锁定一隅,专注揭露互联网对大脑的危害。
比如,碎片化信息会减损思考或理解能力:
互联网精确地释放出某种类型的感官刺激和认知刺激——反复的、高强度的、交互式的、等人上瘾的。
这种刺激导致大脑神经回路和大脑功能发生了强烈而迅速的改变,加剧了认知疲劳,降低了人们的学习能力。
而这正是互联网巨头有意为之的引导,它鼓励人们粗略阅读、肤浅娱乐、三心二意:
在网页上的每一次点击,都标志着我们专注思想的一次中断,都是注意力的一次瓦解。
谷歌公司最不愿意鼓励人们去做的事情,就是从容不迫的阅读,或寂然凝虑的沉思。
书中还着重强调了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它能让大脑过滤掉那些分散精力的刺激,保证额叶平静安宁地发挥解决问题的功能。
因此,博览群书的读者多会拥有平和而非喧闹的头脑,不容易焦虑,更容易感到充实。
二、好好珍惜这些时间
我们能干多少事?
3、专注力:心流的惊人力量
看时大受震撼,特地过了一学期测试效果,虽然没有达到作者这样的计划通级别,但自身专注力提升不少。
@读者 FRIEDHEIM
把浪在网上的碎片时间收集起来,全神贯注地投入一件更有意义的事,会收到哪些惊喜成果?
这本《专注力》告诉我们,首先,你会体验到进入“心流模式”的幸福感:
在工作或学习时进入忘我境界,感觉不到时间流逝,也感觉不到疲惫;
轻松地完成高难度工作,或者,一个小时完成之前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
你的大脑被彻底激活,想法或创意不断涌现,整个人都感觉愉悦或满足…
那么,怎么做才能进入“心流”呢?书中介绍了很多有效方法,小蜗简单举一个:
关注并管理自己的“注意力空间”,那是大脑的“暂时存储器“或剪贴板。
当你进到一个房间才发现自己忘了要干什么,就说明你的注意力空间超载啦!
卸载方法就是减少一心多用,减少大脑的负担,腾出地方专心做该做的事儿。
4、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
勾起了我读经典的兴趣。做不做斜杠青年其实我不在意,但我和作者一样,对生活的“控制权”很敏感。
@读者 豆友1484677
学会了科学用网、专心做事,我们就有了更多时间精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斜杠青年。
本书正是一部步骤明确的斜杠养成指南,作者充分考虑了职场和生活的现实情况:
斜杠青年最需要的不是想办法辞职,而是如何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斜杠青年应该有“创业者思维”,将自己看作一个“企业”,思考如何花最少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和更多的收入。
因此,不能老当不操心的小兵,而要学会成为领导者,学会调动除自己以外的人力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
斜杠青年还要懂得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提前把那些重复工序设计成一道标准流程。
这样既可减少临时性失误,又能节省大量时间。
这些时间又可以用来创造被动收入,如理财、投资、知识产权等。
总之,只有弱者才等待别人解答问题,强者注定解答问题。
动起脑筋热起身,加油做一个吃遍天的多面手吧!
三、那些不爱上网
认真生活的人
5、万万没想到
感觉看到了另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为了成功,功利是必须的。比如概率论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说的都不深入,但有趣,开拓了我这个文科狗的眼界。
@读者 沈入忘
有时不需要光鲜的斜杠青年感召,单是读到一本有趣有梗的知识小书,就足以激起大家的求知欲了!
这本《万万没想到》以“理工科思维”为导向,内容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学等众多学科。
而且,作者万维钢教授多从日常生活解析,让读者在熟悉场景中触摸到新鲜知识,感受被大佬带飞的认知升级体验。
比如,谈起想象力的逻辑,他从《魔兽世界》说到《阿凡达》,层层递进:
所有的大著作都必须是一个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不同事件可以互相解释。
这种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而是步步为营、精心计算出来的。
《魔兽世界》不能只有充满想象力的画面、人物、打斗招法和剧情,还必须有难度系统,
确保越难打的怪物的长相和武功越离奇,掉落的宝物越珍贵,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值得打。
由此可见,最高级的想象力其实是不自由的。正因为不自由,它的难度才大。
中国导演拍不出《阿凡达》,正是缺这种”不自由“的超难脑力和物力。
这个观察是不是很独到?它推翻了我们对想象力的既定印象,挖掘出创作层面的新规律。
6、今天也要重新出发
文字安静平和,就像阿籽奶奶的画一样,静物里透着生机。能在这个年岁,获得这样的体悟和与人分享的机会,真是幸福。
@读者 遥
博览群书、汲取知识是优质现充,挖掘兴趣、发展特长也是十分陶冶精神的自我提高。
而且,不要嫌弃自己手残身废,大胆尝试、自信坚持,你也能像阿籽奶奶一样昂扬再出发。
她74岁才开始学画,身体的制约让她无力追赶那些时髦的娱乐,大部分时间只能安静地待着。
但在慢下来的时光里,她看到许多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
清晨的一缕阳光照在花瓣上,花瓶上的投影变大、变小、变长,点滴变动清晰可见。
鼻腔或者皮肤,可以感受到空气中的湿润。花瓣弯着腰好似要谢幕一般。
这是一个无网无扰的清静世界,一切都在缓慢地移动,一切又被无限地放大。
阿籽奶奶把她感受到的景色铺染在画布上,静谧淡雅,洗涤尘心。
7、山茶文具店
超级清新治愈的小说,好迷恋里面的文具和一封封精心制作的信啊!
@读者 林雨飞
现代通讯技术缺失的古早年代,人们过得无聊又乏味吗?也不是。
他们以笔描心、以信传情,把厚重的情谊封存在泛着墨香的信笺里。
“铅字会在纸张表面留下轻微的凹凸,可以传达手工制作的温度。”
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字迹,不规则的笔划印证着书写者的人生:
“粗鲁的人,写的字也很粗鲁;细腻的人,就会写出细腻的字。
虽然有的人看起来一丝不苟,但如果写出来的字很大胆豪放,就可以看出他真正的性格。
有些字虽然很漂亮,但感觉很冷漠;有些字虽然不工整,却有一种好像在篝火旁暖手般的温度。”
那是一个优雅自珍的时代呀,抚摸书中文字的轨迹,能把浮躁的心神轻压下去,迎来一份宁静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