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广东水师提督,竟收养了20个儿子,还为他们建了一座寨子

中国有着漫长的五千年历史,诞生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凝聚而成了独具东方之美的建筑文化。当年梁思成先生亲手绘制《中国建筑史》,用一张一张图清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概要,也挖掘出了建筑背后几近消散的文脉。

虽然古人的本意并不是把建筑当作艺术,但那些匠心独具的建筑构造和装饰艺术,早已成为了一件件供后人观摩的展品,直让人叹为观止。
而且,相较于建筑本身,文化的意义能使其更加珍贵。
之前,我去了一趟揭阳的德安里,深深感受到了建筑凝固的魅力。
揭阳这个城市,我不是第一次介绍。
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潮汕四市之一,揭阳因秦戌五岭之一的揭阳岭得名,见诸史载已有2200多年,是真正的历史名城。揭阳既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聚居地之一,也是潮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以及兴盛地之一。另外,揭阳还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
因而,揭阳的建筑风格是尤为特别的,德安里可以算是其中代表。
德安里位于广东省普宁市故城洪阳镇南村,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名将方耀与其兄弟共同营建的家族集居寨。它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建筑组群,也是国内罕见的府第式古村落,最能反映潮汕民俗文化。
你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村、或者说是一个寨子,因为人情之间的血脉链接在一起,并且充满了地方特色。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德安里是具有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德安里始建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光绪十六年建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百年的风风雨雨,赋予了德安里无数的故事。

当你踏入这里,你就能感受到别样的宁静与幽谧。

整个德安里分“老寨”、“中寨”、“新寨”三部分,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寨内有客厅、祠堂、佛堂、书斋、卧室等,还有寨前广场、后花园、莲池、寨门、围墙等,功能可谓十分齐全。

围墙外甚至还有一条护寨河以护佑寨子的安全。房屋总数多达773间,整个建筑规模之大,构筑之精,造型之美,堪称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在德安里欣赏建筑的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个开放的、露天的建筑博物馆,因为德安里的建筑,集潮汕民居建筑的大全:大祠堂、三厅亘、四点金、五间过、下山虎、驷马拖车、五壁联、独脚狮等。在潮汕其他地方见不到或罕见的建筑形式,在这里都能看到。
徜徉在街巷之中,两侧的建筑外墙斑斑驳驳,透露出陈旧的气息。抬首只有无尽的苍穹,像一块巨大的蓝色幕布倾覆而下。时光如流水溜走,只剩一代一代人,在这里书写自己的传记。

实际上,如果你细细来看,德安里的整个建筑组群由三部分有机联系组成,老寨和中寨坐西朝东,新寨坐北朝南,每一部分又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富于特色的建筑组群。

老寨由时任潮州总兵的方耀偕同其兄弟兴建,中寨则由方耀四弟方勋主持规划,并建主祠堂。十多年后,方耀收养的20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老寨已容不下,故兴建新寨。

老寨建筑格局为“百鸟朝凰”,中寨和新寨建筑格局为“驷马拖车”。里面又有多座独立的造型结构,各具特色而又有机联系在一起,十分奇妙。

所谓百鸟朝凰,指的是老寨的建筑样式。以宗祠为中心,象征独占头的“凰”,两边民居建筑向心围合,中轴对称,数量有严格的限定,必须为一百间房子,象征朝拜“凤凰”的“百鸟”。

而驷马拖车,则更让人意想不到。“驷马拖车”是古代乘骑方式的一种,多是达官贵人或富商大贾オ能享受的待遇。

这样种由乘骑方式命名的建筑样式,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形制上却有着合理的相同之处。徳安里的“驷马拖车”是以一座面积1400平方米左右的大宗祠为中心,两侧各一座面积为600平方米左右的“三厅亘”大型建筑物。

中间的大祠堂象征“车”,左右两边的次要建筑象征着拖车的“马”,这样坐在“车”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两边象征着“马”的子孙拖着,轰轰隆隆从远古走来。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安里的排水系统,它们采取传统明沟的方式,经过“九转十八弯”的流向,最终汇入寨前溪,经百里桥,注入榕江。
德安里的排水系统还有一个特点,无论从天井流出的水,还是从支流排入中沟,再流入大沟,水都是从中行。水从中行即“衍”,意在生生不息,繁衍千秋万载。所以在建筑设计上,德安里的先人们真的煞费苦心。

说了许许多多,德安里让人感动的还是在很多小细节。比如安静蜷缩着的猫猫,也不知谁家喂养,养得白白可爱。和老房子在一起,竟然组成了异常温馨的画面。

日落时分,晚霞悬挂在天际尽头,慢慢地落在德安里的老房子屋顶。这是久居城市难得的片刻舒适,晚风轻轻吹拂,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看着就好。
德安里还有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也非常值得一看。
博物馆的主馆设在老寨祠堂燕诒堂内。
燕诒堂的典故出自《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意指为子孙后代作榜样,留下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使家道兴旺。

德安里的燕诒堂位于老寨前方轴心位置,是老寨的主体建筑。建于1871年,建筑面积1335.6平方米,古色古香。

仔细看来,燕诒堂的檐板、梁枋等饰以金木雕刻,上绘人物故事、花鸟草木等,栩栩如生,同时也彰显了方家的富贵之势。
置身古寨之中,沧桑的建筑、老去的人们,在我们面前构成了一幅历史血脉的长长画卷。以建筑为名,这些有关人文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