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西路166号气象博物馆
气象博物馆建于1901年。建筑属于文艺复兴风格。立面对称布局,灰色清水红砖外墙,墙角有隅石,半圆券门窗洞,窗框和窗下装饰采用红砖,局部墙身带有齿形饰,部分窗框由红砖砌筑隅石状。平台和室外楼梯采用古典式宝瓶状栏杆。 1847年,时任江南耶稣会会长的法国传教士南格禄(Fr. Claude GottelandS.J.)在上海县城以西8km处觅到一片河流汇集且交通便利的农田,决定在此建立教会基地。因为明末大学士徐光启在此留下足迹且安葬于此,教会的选址也表达了对这位开启中国人天主教信仰的伟大阁老的缅怀。随着教会势力的扩大、文化传教方针的不断贯彻以及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传教士们的建设蓝图迅速扩展并付诸实施。 至 1937年,教区从一弹丸之地和消夏避暑会院,逐渐发展成包括宗教(天主堂、大小修道院、耶稣会修院和圣衣院)、教育(徐汇公学及小教堂、徐汇师范、崇德女中、启明女中、类思小学、圣诞女中和震旦大学)、科学文化(藏书楼、观象台、博物院、圣教杂志社、圣心报馆和土山湾印书馆)以及慈善(土山湾育婴堂、孤儿院工场和圣母院)四种功能类型共20多个机构的传教中心,成为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华传教的总部。
教会建筑群渐成规模,与田园景色融为一体(图4),其浓重的宗教和文化氛围与当时租界的商业环境和世俗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被历史学家称作"如同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教会文化中心拉丁区一样"的地方,"在中国和亚洲都没有第二处"。
1872年12月1日,徐家汇观象台开始了连续140年的气象观测,标志着徐家汇观象台正式成立。
1879年首次较准确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了上海天气预报的序幕。
1884年外滩信号台建成,为海上航行提供气象信号服务。
1959年利用马可尼测雨雷达,上海建成中国第一个天气雷达站。经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气象局正式宣告成立,统一领导上海市气象台站。
1988年上海成立全国最早的区域气象中心,成为上海区域气象通信枢纽。
2003年11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了郊区大气探测自动化、预报会商可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
气象观测场,百叶箱、地温表等,一系列气象观测仪器安置在场地上,如今依然在运转中。
1872年12月1日,徐家汇观象台开始了连续140年的气象观测,标志着徐家汇观象台正式成立。 蒲西路166号上海气象局气象台(徐家汇天文台)博客中展示的外立面是水泥粉刷的。现在是清水砖面。 前厅
进入1厅(也是序厅),43个铭牌赫然映入眼帘,展现了徐家汇观象台140年来具有铭记意义的大事记:1872年,法国传教士高龙鞶在徐家汇创建了观象台;1879年,观象台首次较准确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了天气预报的序幕;1882年,观象台在中、西文报纸上发布天气预报……
全球气温变化的示意图,很明显能看出近期气温的升高
我的更多文章:
-
(2018-09-30 10:42:53)
-
(2018-09-29 12:32:49)
-
(2018-09-26 15:38:29)
-
(2018-09-25 13:22:52)
-
(2018-09-24 12:34:13)
-
(2018-09-23 10:53:56)
-
(2018-09-22 15:14:07)
-
(2018-09-21 09:43:19)
-
(2018-09-20 13:12:37)